康建才
摘?要:商貿流通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性產業,研究商貿流通與經濟發展兩者間的相關性,厘清兩者內在聯系,針對性地對商貿流通與區域經濟兩者間的協調發展提出建議意義重大。本文從影響機制與影響路徑兩方面分析商貿流通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影響,以此為基礎,建立商貿流通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聯模型,并選擇京津冀區域作為實證對象,經過驗證得出商貿流通與區域經濟發展間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從而給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商貿流通;區域經濟發展;相關性
近些年,隨著商品交易規模、數量的日益擴大,我國商品批發市場也由傳統的商販聚集向大批發商、大經銷商等商貿基地轉變。基于區域市場存在巨大的物流潛力,區域商貿流通是區域經濟的主要構成要素,其運作能力成為判定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區域經濟活動作為流通環節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區域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紐帶,滲透在生產、消費等環節中。在經濟全球化發展背景下,傳統區域經濟發展模式受到現代經濟競爭方法和市場需求的挑戰,必須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提升區域物流的效率,才能滿足區域消費者和生產者具體需求,確保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一、商貿流通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作用
(1)商品、資金流通對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取向性慢慢滲透至各個領域中。其中,價格、稅收、利潤等因素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商品流通是指產品由生產者轉移到消費者手中的過程,促使商貿生產者獲得相應的生產價值,并滿足消費者對產品使用價值的要求。商貿流通促使消費成為經濟運行情況的關鍵性因素,直接影響企業生產的種類和數量,將消費者的需求轉換為實際生產。商品流通在商貿流通業中占據重要地位,商品流通就是勞務性產品實現交換與交流,主要包含生產和消費資源的交換。我國商品流通的出現是伴隨市場經濟興起的,隨著商品流通不斷增加其自身價值的過程。現階段,全球范圍內經濟互動性明顯增強,采用何種方法降低商品流通過程中消耗的時間和費用,提高商品增值率成為眾多研究者重點關注的內容。
(2)區域經濟促進商貿流通業進一步發展。大力發展區域經濟,拉動區域經濟增長是我國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也是國家經濟發展戰略主要內容之一。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速度,對積累競爭優勢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商貿流通業必須緊抓區域經濟發展機遇,展開合理的規劃。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交通設施,越是發達的地區,其交通設施發展更通暢,否則無法滿足區域內部經濟發展需求。各地可依托中心城市,大力發展區域內、外的陸路、水路、鐵路等交通設施,建設發達的交通網絡,為商貿流通業發展提供便利。區域中心城市作為商品加工和集散地,這些地區物流和基礎設施較完善,消費集中且需求量大,經濟發達。
二、商貿流通與區域經濟協同發展路徑
(1)構建商貿流通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平臺。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交通體系逐漸完善,商貿物流企業如何緊抓發展機遇,實現質的飛躍成為各企業管理者重點關注的問題。想要同時發展商貿流通和區域經濟,必須在地方創建商貿流通業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平臺。一方面,發展區域經濟能夠帶動商貿流通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流通商貿業的發展促進一定地區的經濟增長。因此,若要進一步發展流通經濟,應從微觀主體方面實施變革,創建相對應的制度平臺。從微觀角度來說,流通體制內多數流通和生產企業需要接觸和碰撞,基于這種環境下,需要創設流通體制微觀主體,促使流通經濟效益向著穩步狀態發展。政府必須建立健全的市場化機制,重點培養流通主體,快速建立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為商貿流通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
(2)規范市場流通秩序。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對流通企業轉變經濟增長方法的促進作用,應以良好的流通秩序為基礎,加大整頓流通秩序的力度,對市場流通的各種產品根據重要性及短缺程度開展專營、開放經營模式,有效整頓并清理流通渠道和各類公司,進一步加強市場物價的監督和管理。以此為基礎,創建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應的市場流通秩序。主要內容如下:必須制定與流通交易相互配套的法律法規,例如:明確審查進入市場的主體、特殊產品必須有經營許可證等。同時,制定確保產品質量、市場交易公正平等的方法及細則。通過創建輿論監督、消費者監督、行政監督等相互結合的模式,對假冒偽劣產品、欺行霸市行為進行揭露,確保市場秩序得以正常運轉,從而達到各類流通主體公平、平等競爭的效果。
(3)發展現代流通組織形式。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及生產效率提升會促使消費結構和水平發展變化,這要求必須對流通組織形式實施變革。隨著連鎖經營、物流中心等流通組織形式的出現,必須合理協調生產與消費之間的關系,達到降低流通成本、提升流通效率的目的。現階段,流通組織在我國依然處于起步階段,連鎖經營作為商業經營集約模式中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它將大規模經營與零售活動相互結合,借助連鎖組織系統,將多數同類企業組成利益共同體,從不同方面發揮聯合優勢,達到共享經營技術、協調運作的效果。連鎖經營必須打破已有行政系統、行政區域分割的情況,真正意義上促進現代流通業的發展。商品流通規模不斷擴大要求商品運動過程中呈現高效率、低消耗的特點,這也是促進物流中心快速發展的主因。
三、結語
總之,商貿流通與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必須借助恰當的共生經濟模式給予合理的保障。創建二者共生模式應由政府牽頭,建設完善商貿流通發展的基礎設施,鼓勵創新商貿流通與區域經濟共生發展模式等,促進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最終實現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的順利轉型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喬梅,梁芷銘.商貿流通與區域經濟共生發展路徑選擇[J].商業時代,2013.21(13).
[2]劉珊.物流流通行業與區域經濟協調化發展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