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龍
新課改理念強調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參與度,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一、提高學生語文學習參與度依據什么
1.建構主義理論。它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不可替代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建構的目的。
2.有效教學理論。它關注學生的進步或發展,關注教學效益,要求教師有時間與效益的觀念。“有效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種反思的意識,要求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有效教學”也是一套策略,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益。
3.現代教學論。它把教學看作是以理解為基礎的體驗生活和建構生活的過程。把教學看作是師生互動的交往活動,是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時空內,圍繞一定的主題所進行的多向交往活動,從而提高教與學的有效性。
4.教學最優化理論。它認為要達到教學最優化的目的,就必須分析學生狀況和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式方法,擬定教學進度,對教學結果加以測定和分析,等等。
二、提高學生語文學習參與度的措施
1.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良好與否深深影響著教學效果,教師與學生平等和諧才是良好的師生關系。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才能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2.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教學內容與方法的不斷更新與變化,可以引起學生新的探究活動,使其產生求知欲。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視頻、圖片、音樂等創設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這樣不僅利于學生理解課文還能提高學習興趣,從而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3.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新課改后,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課堂上應該讓學生把學習看成是一種既緊張又愉快的求知增能的活動,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4.做到及時反饋評價。對于學生在語文課堂參與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教師要鼓勵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而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出現的欠缺或不妥,教師也不能簡單粗暴地加以否定,應該誠懇地指出問題,最好讓他們自己討論交流,加以修正。
三、學生語文學習參與度的總結與反思
1.如何處理好“主導”與“自主”兩者的關系。課堂上,如果教師的“主導”過多,則不能保障學生的主體地位,讓他們發揮自主作用。若過度放手,大部分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能力有限,課堂上會容易出現無序和混亂的狀態,從而導致課堂低效。如何保持“主導”與“自主”兩者之間的平衡,挖掘課堂中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的潛能,仍然需要深入研究。
2.創新性學習是個全新且廣闊的范疇。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通過小組討論、交流,開拓思維。鼓勵學生敢于超越課本、超越老師、用批評的眼光去思考并發現問題,親自參與問題的解決。希望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把學習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并在實踐中學習語文。然而,由于學生家庭條件、社會環境的相對滯后等多重原因,創新性學習有待進一步的開發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