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
“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边@為當前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提高師生的素質。作為一名班主任,多年來,我重視培養和訓練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文明行為習慣,通過多途徑、多渠道開展養成教育、文明禮儀、理想信念等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挖掘傳統文化精髓
我校構建起了以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為核心的五德教育德育體系。從這五大方面出發,學校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制定分年級德育目標、德育內容、月份德育主題等德育實施細則。
開展五德教育,將仁義禮智信五德教育與養成教育結合在一起,對學生提出具體的要求,細分為五十多項條目。每一個年級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每一項都精確細致,引導學生的日常行為,把德育工作的中心確定為培養具有這五種品質的優秀人才,學校的德育活動也緊緊圍繞著“仁義禮智信 ”來開展。
二、組織德育序列活動
學校利用班主任節、教師節、父親節、母親節以及清明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為契機,組織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關愛,塑造“仁”的精神。我們把“義”詮釋為“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開展“好習慣系列教育”活動,向全體學生發出倡議,組織學生宣誓“爭做文明小使者” 等活動。開展“民族體育”“民族節日”“民族武術”“民族大家庭”等十多項特色校本課程,將“禮”引申為對人的尊重,也利用回族傳統節日,加強了各民族學生彼此了解、彼此尊重,從而形成了團結和睦、互敬互禮的良好校園氛圍。通過開設《品德與生活》《傳統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課程,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智”即“明理”。緊密圍繞學校德育體系,把課程真正上到學生的心坎上?!靶拧笔钦\信,結合我們開展的勵志教育,鼓勵學生樹立長遠目標,信守對自己的承諾,實現人生價值目標。
三、實施課堂德育滲透
實行一人一德育主題滲透教學,在教學目標中體現。通過德育目標的制訂并實施,學生勇于課堂展示,能夠認真傾聽并敢于發言,在小組合作中體會到交流的快樂。教師及時對學生進行引導和點評,學生堅信自己,大膽質疑,勇于展示。如今,我們的課堂上充滿了“探究、質疑、合作、競爭”的良好學風,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了大幅度提高。
四、開辟校外德育基地
開展實踐活動依托校外活動基地,就必須對社區資源有充分地了解。學校多渠道掌握社區信息,通過問卷、調查、走訪、查看、推薦等方式,確定校外實踐基地及校外師資。我帶領學生進行戶外拓展訓練。素質拓展訓練活動是以體能活動為引導而開展的系列認知、情感、意志和交往等體驗活動,其具有挑戰自我、增強合作、自我教育等特點。通過進行拓展訓練,能夠使學生達到認識自我增強自信,磨煉意志,戰勝困難,以及培養協作合作精神。
五、創建家校交流平臺
學校教育面向兩個群體——學生和家長。每學期,學校組織兩次家庭教育報告會,邀請家庭教育專家來到學校,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為家長講授家庭教育的方法,同時解答家長們在教育子女方面遇到的困惑。家長會上,班任精心制作課件,向家長展示學校活動,讓家長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我校每個班級有班主任和副班主任,每學期我校都組織一次“大家訪”活動,要求正副班主任對本班級的全體學生進行入戶家訪,與家長面對面交流,解答家長的疑惑,增強了學校和家庭之間的溝通。同時,我校每學期開設為期一周的“學校開放日”,邀請家長走進課堂,推門聽課,翻閱教師的教學常規,以此接受家長的監督。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沒有創新能力的民族難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德育教育的途徑有很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與當前的教育形勢,通過多樣化、序列化的特色活動,不斷拓展德育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