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通過創設接近生活實際的各種語境,倡導英語教學與生活的融合,要求用生活理念去構建英語課堂,促進英語教學的高效性,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的能力。
【關鍵詞】初中英語;教學生活化
【作者簡介】曹曉蘭,蘇州市覓渡中學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學會生存》一書中指出:“學校教育的共同趨勢是必須把理論、技巧和實踐結合起來,把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結合起來,學校不能和生活脫節,兒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為兩個互不接觸的世界,在一個世界里,兒童像一個脫離現實的傀儡一樣從事學習;而在另一個世界里,他通過某種違背教育的活動來獲得自我滿足。”為此,教師應盡量使自己的教學貼近生活。
那如何去理解生活化的英語教學呢?生活化教學是指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入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興趣和學習積極性,以達到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現行的牛津英語教材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為我們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實施平臺。因此我們教師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讓學生在生活實踐化的場景中訓練語言,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我們要有意識地優選一定的教學方式并依據教學情境靈活處理教學過程。
教學方式生活化,指的是通過創設豐富的生活情景,強化學生的生活體驗,加強教學的實踐性和開放性,使學生的知識技能在生活中加以創造性地運用,從而可以強化語言的運用能力。對此,筆者關于教學方式生活化進行了一些嘗試:
1.創設生活化的問題情景。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入手,創設一個個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案例1:牛津英語 9A Unit 2 Colours.
本單元圍繞不同顏色給人們帶來不同心情這個話題而展開討論。課文簡單闡述了calm colour、warm colour、energetic colour、strong colour這四個色系對人們心情產生不同的影響。若是課堂教學只停留至此,那么學生對這個話題的認識也僅僅停留在抽象認知的層面。因此,筆者設計了一些情景,讓學生進行體驗。如:
(1) Suppose your friend fails in the final exam, he is in a bad mood these days. What colour had he better wear? Why?
Suppose you are invited to a New Year Concert this weekend. What colour would you rather wear? Why?
Tomorrow your father will have to make an important decision, but he hasnt got any ideas. What colour will you choose for him? Why?
這樣的任務設計,是源于真實世界的一個任務,以真實世界為參照物,以形成語言意義為主旨的活動,才能稱之為任務。學生紛紛各抒己見,設計出了自己的著裝方案。這樣一來,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新知;另一方面,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學習。
2. 創設具有體驗性的教學活動。語言學家克魯姆說過:“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該是創造更多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用自己已學到的語言材料。”
案例2:牛津英語 7A Unit 6 Food and lifestyle.
本單元的主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各種食物的英文表達,并引導學生what we eat and how we live。筆者嘗試課前讓學生整理生活中常見的食物,并對其進行分類,如蔬菜類、肉類、零食類等;然后通過“Which are good for our health? Which are unhealthy food?”等一系列對話使學生產生共鳴;最后引導學生plan a healthy family diet.課堂教學更富有趣味性、知識性,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生養成主動求知的良好習慣。
3.設計生活化的課外作業。設計實用性且富趣味性的課外作業,不但使語言學以致用,還能使學生走出學校、走向社會,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J. McV. Hunt等心理學家也認為,選擇和設計學習者樂于接受的任務對于激勵學生具有更好的功效,更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案例3:9A Unit 1 Know yourself.
本單元的Reading主要通過介紹四個不同職業的職員,要求學生了解掌握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基于這樣的一個主題安排,本著教學活動要真實具體,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原則,本課設計思路為:談論工作---為本組設計招聘啟事---選擇職業并寫一份個人簡歷。因課堂時間有限,所以將最后一個教學活動自動生成了回家作業留給學生完成。要求每個學生寫一份個人簡歷,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個人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等情況,去尋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這樣的一個任務設計,基于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肯定自己的長處,意識到自己的薄弱方面,明確了他們今后發展的方向。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這已經不只是單純的語言傳授,而是實現了學科教學向學科育人的轉變。
總而言之,英語是一門具有很強工具性質的學科,初中的英語課堂教學,更應該廣泛地、有效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運用英語的能力,最終達到課標所提倡的“能用英語做事情”這個目的。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趙聰.新課程課堂教學模式研究叢書[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3]約翰·貝克,瑪麗.厄爾.中學教師應關注的熱點問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