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這如詩一般的流行語,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這世上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靈魂太少。
有趣的靈魂,如一杯奶茶,散發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讓人倍感甜蜜。有趣的靈魂屬于有趣的靈魂。他們心胸寬廣,語言機智幽默,能讓別人展開笑顏,為生活添光加彩。
有趣的靈魂,對生活抱有大愛。有時,即便身處逆境,他們也能過得興致盎然;即便眼前滿是茍且,他們也總能找到詩和遠方。蘇軾就很有趣,被貶官后,他沒有愁腸百結,而是發現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黃州,他烹飪出色、香、味俱全的“東坡肉”,并撰文講述燒制心得。
有趣的靈魂,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凡事都想探個究竟,能找到常人難以發現的趣和樂。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寫道:“余憶童稚時,能張目對日,明察秋毫。見藐小微物,必細察其紋理,故時有物外之趣。”他筆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橫生,比如,“一日,見二蟲斗草間,觀之正濃,忽有龐然大物拔山倒樹而來,蓋一癩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神定,捉蛤蟆,鞭數十,驅之別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撓腮也寫不出來。
有趣的靈魂,深藏大智慧。有趣的靈魂一定會將幽默運用得恰到好處。幽默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能力,它不僅能夠給人帶來快樂,而且有研究表明幽默還能激勵士氣,提高生產效率。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家公司通過調查證實,參加過幽默訓練的中層主管,在9個月內生產量提高了15%,而病假次數則減少了一半。魯迅先生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魯迅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針砭時弊,入木三分。而魯迅本人,卻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給魯迅捎來一些柿霜糖,聽說有藥用效果,他本想留著以后吃。誰料,“夜間,又將藏著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為我忽而又以為嘴角上生瘡的時候究竟不很多,還不如現在趁新鮮吃一點。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讀到此處,讓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一個班級的事務,總是紛繁雜亂。作為一個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級管理中增添一味幽默,必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也許你會產生問:“正所謂‘師道尊嚴教師就應該為人師表,怎么能嘻嘻哈哈呢!”
此言差矣,幽默的力量不容小覷。
無聲的道德感化,用幽默的方式。
孩子們下課只顧著玩耍嬉戲,教室里的綠植好幾天沒人澆了,我說了幾次都沒用,沒辦法只有自己提水開始澆花,這時候總有幾個孩子湊過來,睜著大眼睛好奇地看著我。此時,我便會故意抱怨道:“哎呦呦,不行啦,一大把年紀了。老師的腰快閃了,誰來幫我澆澆花,哎呦……”孩子們都抿著嘴笑了。慢慢的,孩子們會主動澆花了,綠植漸漸煥發了生機,整個教室也變得富有生氣。
看到孩子們忙碌的身影,我突然明白了,因為我平時老是板著一塊鐵面孔,擺出凜然的姿態訓斥學生,追求形式上的“師道尊嚴”架勢,學生往往迫于我的威嚴,假意屈服,并非真心悔過,對于我的諄諄教導往往充耳不聞,厭煩至極。
絕大多數的班主任不但要管理班級,而且還要教一門學科,兼任一門副科。如果在平時的德育工作中能夠以一種幽默的方式,不著痕跡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教化,學生也易于接受。
無痕的批評教育,用幽默的方式。
夏日的午后,干燥的空氣中透露著些許煩躁,暖烘烘的陽光投射到一方小書桌上,“瞌睡蟲”悄悄找上了幾個孩子。
看到他們懨懨欲睡的樣子,我故意突然大聲喊道:“同學們,現在我們來仔細觀察一下那些睡著的小朋友。他們太厲害了,不需要柔軟的床和枕頭,老師講課這么大聲,他們居然都能呼呼大睡,有的甚至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這種專注睡眠的精神勁兒如果能用到學習上,該多好啊!”學生們聽完愣了一下,哈哈大笑,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了。
碰到類似的突發事件,喋喋不休地進行“愛的叨叨”,火冒三丈地橫加訓斥,不茍言笑得冷眼相待,枯燥無味的道德說教都不管用,此時不妨抓住教育契機,幽默一把,讓學生在愉悅氛圍中感悟道理,在笑聲在反省自己的錯誤。
巧妙地化解尷尬,用幽默的方式。
“叮叮叮”伴隨著一陣悠揚的上課鈴聲,我拿著語文書自信滿滿地跨進了教室,和藹地對大家說:“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青蛙賣泥塘》這篇新課文,請大家翻開書本第110頁。”
突然,小典大聲喊道:“我早就翻到了,哈哈哈!”話音剛落,全班同學眼光都“齊刷刷”地看著小典,大家都不敢看我,唯恐看到的是一張怒氣沖沖的臉,空氣瞬間凝固。
這時,我馬上“送”給孩子們一個明媚而又不失禮貌的微笑,雖然微笑中透露著一絲不知所措的無助感。“哇!小典同學竟有預知能力!知道老師今天要上哪一課,看來預習工作做得很充分哦!不過,《青蛙賣泥塘》在第110頁,不在95頁呢!”
大家聽到了這一句話后,哄堂大笑。小典臉漲得通紅,看樣子恨不得找一個地縫鉆進去,他低聲地說道:“老師,我下次不敢了!” 我微笑著看著他,接著說:“會學習的孩子一定很會傾聽。大家知道為什么嘴巴只有一張,而耳朵卻有兩個嗎?就是希望大家能夠先學會傾聽,再開口。”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小典也給了我一個知錯就改的眼神。當尷尬不期而遇,你面紅耳赤,不知所措的時候,可以請“幽默”來幫忙,它會幫助我們巧妙擺脫窘境。
現在,成長于互聯網時代的年輕人,平日以“斗圖”為樂,從各類小游戲中尋求快意,而一旦合上電腦、鎖住手機,往往大腦茫然,趣味盡失。這樣的趣,終非真趣。不妨學學前人,多發現、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識,讓自己有趣,讓生活有味。
參考文獻:
[1]何映宇, 錢云峰, 陳立超, etal.中國國際設計博物館:有好看的皮囊,更有有趣的靈魂[J].新民周刊,2018(16):80-83.
【作者簡介】彭秋霞(1993.10.25-),女,漢族,福建廈門人,廈門五緣實驗學校園博分校,本科,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