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 殷紅玲 李春偉
摘 要:當前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大學生就業形勢越發嚴峻。通過對當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積極探求解決對策,以期對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
一、當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及對就業的影響
通過大學生活的淬煉,大學生世界觀和人生觀都有了一定的定位,在知識能力、綜合素質和人格養成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發展,有著強烈的求職意愿和積極的就業動機。然而面對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寒風瑟瑟,初涉人世的畢業生往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心理不適。
(一)自我認知偏差導致自卑與自負心理
自卑心理是大學生就業過程中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一些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過低評價自己,缺乏自信,不能向用人單位充分展現自我,遭遇碰壁后,容易自我否定,從而失去了求職的勇氣。自卑的反面是自負,而且兩者有時會相互轉化,有一些大學生既缺乏對自己的客觀認識,也對就業市場、職業生活缺乏了解,有一種高人一等的自負心理。在這種心理支配下,往往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去私企覺得待遇不好,去國企又覺得不自由等,自負心理產生后很容易使自己的選擇脫離現實,另自己擇業目標和實際產生反差,如果未能實現目標,他們容易自我否定,錯失就業機會。
(二)求職中盲目從眾與攀比心理
有的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不考慮自己的興趣、能力、專業、性格及家庭等因素,盲目聽從別人意見尋求熱門職業,例如將自己的就業區域定位于一線城市,就業起點固著于高薪高職,過分強調職業的功利價值等。還有的大學生喜歡把身邊的同學作為參照物和自己進行對比,盲目向別人對比看齊,不能客觀地分析對方的長處,取長補短。盲目從眾和攀比心理都源于不能積極地對自己進行正確、客觀、公正的分析,特別是忽略了自身的個體特異性與主觀能動性,從而影響了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
(三)過度依賴及被動求職、求穩求閑心理
依賴,是指在就業中不愿承擔責任,缺乏獨立意識,沒有個人獨立的決策能力和進取精神,只是依賴他人。一些畢業生做起了“甩手掌柜”,只等著父母和老師出面求職,到處找關系、托人情,希望寄托于家庭和學校為其解決就業問題。還有一些大學生在求職時抱著圖工作安逸的心理,找工作的標準是輕松穩定、薪水高、待遇好、離家近,對工作崗位挑挑揀揀,眼高手低,寧可待業在家啃老也不干艱苦的工作,以各種理由逃避就業,從而失去自己的人生價值。
(四)就業出現挫折時易產生焦慮恐慌心理
在就業遇到困難時,許大學生還會產生焦慮或者恐慌的心理。一些大學生怕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尷尬局面,于是沒有方向的進行簡歷的“海投”,這種盲目的行為通常帶來的是更大的失望,一次次失利后,使自己越發對求職產生恐慌和焦慮。另外,作為普通院校的大學生,還存在著因為學校檔次、學歷層次的問題被用人單位拒絕的現象,因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面對心儀的崗位不敢競爭,恐懼的心理油然而生。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成因分析
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較為復雜,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分析起來,當前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如下:
(一)大學生自身的因素
當代“90后”為主的大學生,以學校生活為主,涉世不深,缺乏對自我的正確認知,對于就業問題沒有系統的認識,缺乏明確的發展方向和職業定位,缺乏必要的職業規劃和求職技巧的知識能力儲備,忽略了合理的職業定位和清晰的規劃;另外,很多大學生缺乏正確的職業價值觀,當代大學生在職業追求上更看重職業的個人價值,很少考慮社會價值,他們往往把經濟收入因素放在重要的位置,片面追求高薪、好職位、好環境的工作,而對未來專業知識的運用和發展看得較輕,更有些大學生盲目選擇留在大城市工作,影響了職業的選擇;其次,因為大學生的成長特點,缺少面對挫折的勇氣,遇到困難時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不能及時調整心態,很難在就業中達到自己的預期目標。
(二)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
面對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有的父母過度干預孩子的選擇,把自己的理想強加到孩子身上,還有的父母對孩子的就業缺乏關心,在孩子求職初期和遇到就業困難的時候,缺少必要的關心和幫助,容易使孩子在就業初期產生強烈的孤獨無助感,引發就業心理問題;高校方面,有的學校未能及時地轉變教育理念、課程安排和培養模式,缺乏對畢業生求職能力的培養訓練,使得大學生競爭綜合能力匱乏,不能在短時間適應社會,大學生就業指導的課程缺乏針對性;社會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高校持續擴招,導致畢業生人數大幅增加,而就業崗位有限,勞動力市場供求比例失調,造成畢業生就業困難。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對策
(一)引導學生建立人生發展方向
完善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將其貫穿于大學生整個大學生活,加強學生對就業信息行情的了解。各高校甚至應該細化到各個學院的各個專業,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市場需求設計個性化的就業指導課程,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就業指導,引導學生盡早樹立就業目標和發展方向,并指導學生發現自己的興趣和專長,制定和完善自己的目標,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二)樹立正確就業觀念,走好步入社會的第一步
職業的選擇不僅是謀生的手段和自我價值的實現,也是體現其社會價值的手段。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充分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積極開拓自己的事業,為社會為國家做出貢獻,真正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要讓大學生懂得小企業也有重要的崗位,偏遠地區也有最適合發展的機遇,艱苦的地方更能磨練人的意志,祖國需要的地方也是青年人成長最快的地方。
(三)完善全程就業心理咨詢和輔導,幫助學生調整就業心態
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就業心理問題,要開展有效的心理輔導,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心態直面復雜的求職環境的挑戰。建立校內的就業咨詢室,對特殊群體畢業生進行教育和就業指導,結合每個學生個人不同的特點,采取不同的就業心理指導形式,為每一位學生制定完整的求職心理調適計劃,有針對性地為學生進行全程心理指導。
(四)學校應舉辦模擬招聘會和面試培訓
學校應制定完善的模擬招聘會流程,邀請企業人力資源專員,舉辦模擬招聘會和成功求職策略培訓班,鼓勵同學們打破專業界限,結合自身優勢,挑戰多個行業的招聘面試,幫助進行多種形式的就業訓練、面試培訓,加強學生對自我的認知,發現自身閃光點和短板,以便擇業時可揚長避短,提升學生的就業成功率。
(五)加強企業實習實踐,為學生積累工作經驗搭建平臺
學校要加強與專業相關的企業合作,建立實習實踐基地,組織學生在企業進行課程和實踐的操作,讓學生直觀的了解企業運行和工作環境,加深對所學專業知識的實踐轉化能力,為日后的求職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通過企業的鍛煉,還會幫助學生了解社會,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切實提高求職就業的能力。
(六)家長要轉變觀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
對于學生的成長,家庭的教育不可或缺,家長要讓孩子學會獨立,很多學生在就業上等著父母包辦,不愿意自己去求職,家長要鼓勵孩子多實踐、多嘗試,并且不斷的去完善自己,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就業心態,腳踏實地的面對就業、面對社會,尊重孩子的職業選擇,及時關注招聘信息,幫助和鼓勵孩子積極參加應聘,正確的面對就業挫折。
綜上所述,當前大學生就業形勢已經成為一個社會化的重點、熱點問題,隨著就業壓力的增大,引發的大學生心理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這需要學校、家庭以及社會聯手共同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緩解心理壓力、提升就業能力,實現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