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芬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的深入改革,國家對于高校人才提出的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實現教學改革背景下如何才能夠切實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已經成為時下討論的熱點話題。本文從實踐教學改革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以及大學生能力的培養路徑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以希望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切實提高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能力。
關鍵詞:實踐教學;改革背景;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民富之路,創新是民族之魂。實踐教學改革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幫助大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運行節奏的重要途徑,也是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的關鍵手段,但是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大多數高校沒有專門的管理部門負責創新創業活動,學生們的主體地位也沒有被凸顯,教學手段還有待豐富。
一、基于實踐教學改革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15日給第三屆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大學生回信,習近平主席在信中表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備的有為人才為之奮斗。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民富之路,只有在大學時代就鼓勵學生們積極的參與到大學生創新創業之中,才能夠為學生們走向崗位、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的節奏,還是培養學生們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我國經濟、科學、政治等行業年輕化的變化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這也是提升我國青年群體綜合素質、緩解我國就業壓力的最有效途徑[1]。
二、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
(一)加強校園宣傳,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普遍化,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都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結合實際情況,我們可以發現當前大學生所面臨的最大難題就是畢業問題,而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大學生都固執的認為創業也帶來的風險遠遠大于所獲得的收益,所以很多大學生都選擇在畢業之后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平穩的工作,但是在教學實踐改革背景之下,這樣的想法變得非常狹隘、落后,所以加強校園宣傳,增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就顯得的尤為重要。校方可以以學術報告、主題班會以及校園活動等形式展開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幫助更多在校大學生意識到創新創業對自己人生發展的重要性,幫助學生們了解有關創新創業的知識,培養大學生們的創業意識,并及時的幫助大學生們解決關于創新創業的疑惑,激發大學生們參與到創新創業的興趣,鼓勵學生們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畢業去向,為大學生們的創新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2]。
(二)成立專門機構、形成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提升的合力
雖然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關注行較高,但是由于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起步較晚,所以針對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還需要不斷的完善以及優化。如何才能實現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事業的深化、與原課堂之間的配和,以及如何實現高校育人教育與實際情況的結合都成為時下教育者們關注的熱點話題。所以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深化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并成立專門的實踐管理工作小組,以教務部門為核心,同學校就業工作、學生教育工作、青年工作等部門聯合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共同商討制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施方案》等一系列創新創業教育的工作制度,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研室、大學生創新創業培訓中心和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等實體部門,與此同時,還要將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到學生們的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之中,各院系也要成立相關的工作小組,有專人負責學生創業與實踐教學改革工作,最終形成“學校包攬、部門包籌、學院自主、全員聯動”多管齊下的創新創業工作體系,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給予大學生較多的優惠支持制度,削弱大學生創新創業的阻力,為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積聚強大的合力[3]。
(三)突出教學主體,奠定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基礎
深化實踐教學改革,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必須充分發揮教學的主體地位,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校方可以將創新創業課程設置為大學課程中的必修內容,集合實際情況開設根據創新創業為目的的專業實踐課程,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積極的參與到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之中,與此同時,還要提高教師隊伍的創業知識儲備以及創業技巧傳授能力,學校相關管理部門可以以小組為單位對教師進行培訓,可以組織教師創新創業交流會議,還可以將創新創業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構建網絡交流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平臺進行相關問題的提問以及解答,或者是選派有經驗的中青年教師骨干上傳自己的教課視頻,與此同時,學校老師還需要針對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以及理解能力選擇適合學生們的教材,進而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進行系統培養,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在進行授課的時候,首先需要制定優化完善的教學管理體系,加強課程研究,課程咪表和設計要緊緊圍繞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業方法的指導以及創業思維的轉換,確保教學的科學性和時效性[4]。
(四)創新教育形式,豐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教育的載體
創新創業教育本身就具有開放性、多樣性的特點,所以我們在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時,需要從課堂教學延伸出來,由于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所以在規劃和部署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很多的問題需要我們去不斷的完善以及優化,所以為了切實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課程的教育質量,高校要顛覆傳統教育形式,不斷豐富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載體。高校可以將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以興趣班的形式展開,通過分享交流會、思維訓練、方案策劃、實地見習、頂崗實習、經驗交流以及主題沙龍等多種教育形式,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輔導,實現資源的共享,幫助學生們在相互交流之中實現進步。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集合實際情況適量聘請校外創業成功人士承擔創業顧問,以成功者的身份向大學生們分享自己創新創業的經驗以及看法,為學生們參與創新創業提供更多的指導。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以創新創業大賽為主題開展相關的校園活動,從而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為培養更多的新型人才、增強就業競爭力、增進產學研合作的有效途徑打下堅實的基礎,校方還可以設立相關的項目基金來激發大學生們的創新創業熱情,鼓勵大學生們積極創業[5]。
(五)注意實踐鍛煉,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施展的舞臺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大學生們走向社會的必要條件,也是檢驗大學生們創新創業思想的重要途徑,社會實踐是培養大學生認識和觀察社會、訓練應用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載體。在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過程中,社會實踐要秉承項目化實施、品牌化打造、社會化運作的工作理念,在服務地方經濟和文化事業發展的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上。[6]校方需要通過篩選找到適合學生們不同專業的合作企業,構建完善優化的合作體系,建立合作實踐關系,幫助學生們更加真實地感受到職業崗位的運行工作模式以及管理狀態,讓大學生在實踐中展示自己的風采,增長自己的職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促進大學生們的綜合發展。除此之外,校方還應該做到鼓勵自主創業,加強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服務的力度,校方需要整合自己已經擁有的合作資源,大力創設眾創空間以及孵化基地,設立專項的扶持資金,病危學生們提供相應的場地、資金、政策、法律和技術支持,全方位的幫助大學生自主創業。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工作能力,幫助大學生積累創新創業經驗,促進大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7]
三、總結
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這需要學校、老師以及學生們的共同努力才能夠實現,所以我們在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過程中需要不僅需要提高老師的教育水平,增加項目的支持經費,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參考文獻:
[1]李文超, 李永兵. 基于實踐教學改革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 文存閱刊, 2017(21):15-15.
[2]王方國. 基于實踐教學改革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 高教學刊, 2015(3):64-65.
[3]尚曉峰、畢建濤.. 面向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改革探索[J].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18, 2(23):117-118.
[4]田春英, 王軍, 武淑艷,等. 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金屬材料工程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 經濟師, 2017(7):193-194.
[5]杜軍, 商雨鶴. 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研究——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J]. 現代商貿工業, 2017(8):155-158.
[6]闞雨沐. 基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14, 30(12):30-31.
[7]盧公昊, 李雪, 劉瑜,等. 基于產學研合作中試平臺實踐教學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J]. 教育教學論壇, 2016(4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