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博雅教育是如今一種創新型的教育觀念,是專業教育的根基,通過和專業教育進行整合構成了培育綜合型人才的堅實基礎。博雅教育強調將知識成果與良好品德進行有效整合,使其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在促進學生專業化成長的同時,使其在精神領域實現飛躍,在博雅教育的推動之下到達雅的極高境界。將博雅教育和聲樂教育進行深度整合是進行教育創新的必然舉措,不僅僅能夠強化聲樂專業教育,還能夠讓學生的精神得到塑造。
【關鍵詞】博雅教育;聲樂教育;深度融合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聲樂教育是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教育以及審美素養教育的堅實平臺,但是過去的聲樂教育把更多的關注點放在了專業技能的教育教學方面,導致學生在精神層次的落后,違背了聲樂教育的初衷。為了徹底改變單一重視專業技術技能教學,忽略精神教育和熏陶的教育局面,將博雅教育理念進行引入和應用顯得至關重要。博雅教育強調自由的教育,關注學生主體性,同時還把側重點放在了促進學生精神領域的升華方面,與聲樂教育改革相符合,所以實現二者的深度融合是關鍵。
一、博雅教育及其與聲樂教育的關系
博雅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更是教育指向價值目標,能夠為專業教育的推進實施奠定堅實根基。與此同時,還能夠通過和專業教育的整合促進人才培養的落實。博的含義是博學多才,提倡在教育當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雅的含義是高雅的精神境界,強調將知識技能進行內化吸收,轉變成為個人的素養和氣質,推動個人和諧,健康發展。從基本精神的層面上對博雅教育進行分析,可以用通而不偏,提倡跨學科整合,凸顯以人為本,關注陶冶情操與文化傳承來進行概括描述。博雅教育是對如今過度強調專業化造成的人才片面發展的矯正,顯現出極為突出的魅力和應用價值。
博雅教育與聲樂教育在目標方面高度一致,其最終目的都是要培育更多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人才,二者存在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具體體現在:第一,聲樂教育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博雅教育與發展情況、審美層次水平等;第二,博雅教育為聲樂教育的普及推廣創造了良好條件,也提供了寬廣的道路;第三,博雅教育提倡的全面自由發展的觀念與方法有助于促進傳統聲樂教育改革,避免人才培養片面化局面的形成,培育全面發展的且擁有極高精神境界的優秀人才。
二、博雅教育與聲樂教育深度融合的措施
(一)博雅教育與聲樂教育深度融合要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博雅教育是一種提倡主體性的教育模式,要求在教育實踐當中以學生為中心,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化地滿足學生的學習和全面發展的要求。因此,要將博雅教育在聲樂教育中進行貫徹和融合,基礎和前提條件就是把主體地位賦予每一位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完成知識的自我構建。首先,教師要在聲樂教育中關注學生興趣的培養與引領,把興趣作為根本指導,促使學生自覺參與課堂互動,構建互動和諧的課堂氣氛。要善于創設和諧寬松的“心理安全”環境和無拘無束的“心理自由”環境,使學生懷著快樂的情感來學習,從而感受聲樂的樂趣,產生學習動力,自主克服學習障礙,提高學習效率,獲得學習成功的愉悅和滿足。那么,學生便會進入“樂學精思”“欲罷不能”的境界。聲樂課堂上要多鼓勵,在學生學唱期間幫助學生分析自身的問題,尋找原因和解決方案,讓學生知道錯誤和正確的區別及如何改進。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程頤也說:“為學之道必本于思。”培養思維能力在聲樂學習中也十分重要。聲樂學習刻苦不刻苦除了體現在多花時間練習外更重要的是要多思考、多琢磨,一個不善于思考的人學不好聲樂,因為演唱時的思維活動、悟性與聲樂演唱的技巧運用息息相關;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完善多元知識結構,引導學生拓展音樂學習路徑,加大對學生聲樂創新實踐素質的發展力度。比如:讓學生了解聲樂發展歷史、觀看歌劇和各類音樂會,觀摩各種聲樂比賽參加學術交流活動等;最后,教師在制定和落實聲樂教育計劃時,要注意征求學生的意見與建議,保證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
(二)博雅教育與聲樂教育深度融合要科學選擇聲樂作品
為了充分發揮博雅教育的優勢,加快聲樂教育的深度改革,一個必不可少的方案就是要科學挑選恰當的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眼界,讓學生在聲樂學習當中永葆熱情。有些學生喜歡演唱有點難度的聲樂作品,但是卻忽略了所選作品是否適合自己及能否駕馭。還有些學生看別人演唱啥作品自己也去演唱自己的作品。以上這些常見的現象都說明了選擇聲樂作品的重要性。作為聲樂學習者,首先要站在提高自己的角度上去考慮作品的選擇,要聽從老師的建議、結合自己的實際和喜好去選擇聲樂作品,師生要充分溝通,按照科學規律選擇聲樂教學。
為了有效選擇與確定適當的聲樂教學作品,一方面要認真分析博雅教育的內涵和聲樂教育改革的要求,考慮選取的教育內容,要有助于博雅教育和聲樂教育的深度整合,改變以主觀經驗為主導的教學內容確定模式;另一方面,要深層次掌握學生的聲樂文化需要,分析能夠滿足學生聲樂學習的音樂作品,始終圍繞培育學生綜合聲樂素質完善教學內容完善教學內容,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三)博雅教育與聲樂教育深度融合要重視學科交叉教育
博雅教育和其他的教育模式相比,極具獨特性的一個表現就是提倡大學科教育,將其和聲樂教育進行整合,就是要在聲樂教育中進行多元領域的拓展,將聲樂學科和其他學科進行交叉教育,加深學生對聲樂的認識和理解水平。聲樂作品不單包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內容,還蘊含著思想道德因素,同時還和歷史、宗教、政治、民俗等學科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所以,在積極促進博雅教學模式落實的過程中,聲樂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交叉學科的學習,拓展聲樂教學范圍,將學科交融和拓展,讓學生不單單在聲樂層面上有所建樹,還能夠在廣泛熱烈以及接受通識教育的過程中,實現能力、素質、眼界的最大擴展。比如,很多世界經典名曲都是意用大利語、德語和法語及俄語演唱,這就要求學生除了學習語言發音外,還要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及意大利、德國、法國、俄羅斯的歷史文化。演唱中國民族聲樂作品就要了解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和民族情感及民族民間音樂,了解這些后再去學習聲樂作品就會有新的收獲和理解,就能更為準確的演繹聲樂作品,達到藝術創作和藝術表現的需要。
教無定法,關鍵是要立足實際,隨機應變。在全面提倡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要對傳統的聲樂教育進行全面變革,改變過度強調專業化教育的局面是重點。促進聲樂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措施就是選取一種有效的教育模式,以培養學生全面素質為核心,將聲樂教育層次進行全面提升。博雅教育則符合聲樂教育改革的需要,通過將二者進行深度融合不僅僅能夠彌補傳統聲樂教學當中的不足,還能夠為全面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由此可見,聲樂人才培養中構建“博雅”教學模式十分重要,博雅教育與聲樂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進行教育創新的必然舉措,能使學生的精神得到重塑。
參考文獻
[1]楊德廣.市場經濟下加強學生通識教育的必要性[J].上海高教研究,2017(7):120-121.
[2]劉鐵芳.論博雅教育中的音樂教育價值[J].教育研究, 2016(18):27-28.
作者簡介:潘勛(1972—),男,河南靈寶人,碩士研究生,商洛學院藝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聲樂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