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磊
摘 要:以高中生物教材插圖的合理利用與審美教學思索為重點進行闡述,從創設生物插圖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驗插圖與結構插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結合多媒體技術,通過插圖建設生物立體模型等幾方面進行深入探討,旨意通過詳細性策略提高生物課堂效率,也為后續相關研究提供一定的數據參考。
關鍵詞:高中生物;教材插圖;合理利用;審美教學
基于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利用插圖教學方式能夠有效強化學生的識圖能力是整個生物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現代化教學理念的關鍵性手段。將知識通過圖像形式表現出來,可以達到知識的直觀性,將復雜的生物知識內容簡單化,將生物知識的本質呈現出來,可以正確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所以,善于運用各種插圖,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生物教學中合理使用插圖對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多方面具有一定價值和意義。
一、創設生物插圖的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高中階段,利用課本教材插圖方式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高中生物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對教材中的插圖再做出設計,利用插圖再進行拓展與延伸,結合相關故事或者視頻資料,可使學生在所創設的具體情境中對相應的問題保持一定的興趣,進而完成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個過程[1]。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3《種群與群落》這節內容時,教材中有幾張代表種間關系的實物插圖,教師可以根據這個插圖提出相應的問題,利用多媒體技術形成視頻的形式詳細介紹多種生物的主要生活方式與活動特點,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可以解答教師提出的簡單問題,學生要想對生物知識有充分的掌握,就必須做出深層次的探討與研究,對后續知識進行詳細的分析。利用這樣方式,可以輕松地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進而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無法正確理解文字內容時,也可以根據文本內容合理的設計插圖,將復雜的語言內容以圖像的形式表現出來,使某些問題更加形象化具體化,幫助學生有效解決一些具有難度的問題。
二、通過實驗插圖與結構插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在現代化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地位進行教學,補救傳統教學模式中的不足之處,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生物實驗插圖已經成為教師完善課堂內容的主要手段。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2《遺產因子的發現》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根據對插圖內容做出正確分析,合理制訂具有一定價值的問題,關于實驗方式、實驗環境、實驗目的、實驗所需外界支持條件以及實驗結論等方面提出相關的問題[2]。學生在觀察豌豆莢實驗時提出疑問,這樣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被有效調動起來,學生通過親身體驗與積極參與探究得出可靠的正確結論,學生通過此種方式不僅獲得一定的自信心,也有效地提高了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生物學科的綜合素養,最終不斷提高了學生綜合認知能力。
三、結合多媒體技術,通過插圖建設生物立體模型
將插圖教學應用在教學過程時,還可以適當結合多媒體技術實現靜態圖片與動畫模式轉換,使生物知識更加生動化、具體化,最終幫助學生更輕松地理解教材知識,掌握相關理論知識[3]。比如在學習人教版《物質跨膜運輸的方式》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跨膜運輸的整體結構圖,收集相關資料,利用多媒體制圖軟件將物質跨膜運輸的全部過程通過動畫形式表現出來,這樣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下輕松掌握教學重點內容。
另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插圖制作成模型,將平面圖形升級成立體模型,使生物插圖內容具有一定的立體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插圖中各個結構的立體形態與空間存在感。比如在學習人教版必修1《細胞的生命歷程》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教材中的細胞分裂模式圖內容,自己動手進行操作制作分裂過程中的細胞立體模型,同時在要求學生表示出細胞的立體結構,還有細胞中染色體的分布情況。通過模型制作的方式,學生可以對細胞分裂時染色體的詳細分布情況與變化情況等方面的知識進行充分的掌握。最后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資源,使插圖內容多樣性,從而豐富教學內容,完善教學效果,利用畫圖加強訓練,促進學生理解能力、知識記憶能力的提高。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應用插圖教學方式是非常必要的,根據對這種方式的應用,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孫中文,盧艷,岳良舉.淺析高中生物插圖的審美教學: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插圖為例[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8(10).
[2]吳少娟.淺談人教版生物教材插圖在教學中的有效利用[J].新課程(中學),2017(4).
[3]何國華.巧用插圖 優化高中生物課堂教學[J].成才之路,2014(4):56.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