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俊平
【摘要】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把它當作外在附加的任務,應當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受傳統教育的影響,教師的教學重心一直都在學生的知識傳授和考試得分上,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致使一些學生身心發展不夠成熟。因此,在本篇文章中我將討論德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師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關鍵詞】小學語文;德育教學
一、德育的概念及重要性
想對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要先清楚德育是什么?德育即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影響,把一定社會的思想觀點、政治準則轉化為個體思想品質的教育。通俗理解,就是教師要對學生施以思想層面的教育,讓學生在學校不僅可以學到知識,還可以學到如何做人。司馬光曾給出精辟論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也。由此看出,德育的重要性古人就已經意識到。國家的教育事業在不斷發展,并且發展得越來越好,與此相對的是青少年犯罪率在逐年增加。這讓我們反思,教師重視知識沒有錯,但也應重視學生心理的發展。小學階段是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挖掘教材,切入德育
語文是一門具有很強人文性的學科,一些文學作品中蘊涵著很多人文特性,在教學中可以在字、詞、課文學習等環節將德育巧妙融入其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德育熏陶。教材是教育學專家的心血,在教材中出現的篇目都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選取的,因此教師可以深入挖掘教材,找到德育的切入點。例如,四年級語文教材中的《地震中的父與子》,其是一篇虛構的短篇小說,作者是馬克·漢林。講述的是在美國的一次地震中,一位父親不顧勸阻,冒著生命危險,懷著堅定信念,經過38小時的挖掘與種種艱辛,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13位同學的故事。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要同學們體會父愛親情的偉大。小學生對父母的理解力還不夠,不懂得父母的辛苦,這篇文章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親情的力量。在語文課本中還有一篇文章《給予是快樂的》。課文講述了圣誕節前夜,保羅偶然結識了一個生活貧困的小男孩,在短暫的相處中,小男孩的言行強烈地震撼了保羅的心靈,使他深深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對同學進行提問“同學們有沒有幫助過別人?幫助完別人之后,你會開心嗎?”進而引出本篇課文。教師可以利用這篇課文,幫助學生們樹立“樂于助人”的思想。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會蘊含一些道理,幫助學生更好地做好人生的起步工作。對學生進行人生觀、道德觀、榮辱觀等多方面的教育,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是每一個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當然,德育的教育十分重要,但是語文教學的主旋律還是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教師要處理好德育和教學的關系。
三、針對學生進行教育
品德素質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在課堂中的滲透也只能起到部分作用。正如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每一個學生都是不同的,每一個學生所面對的問題、要接受的問題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個性,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德育培養。如今的孩子,要么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地位優越,深得父輩的寵愛,缺乏對他人的關愛、給予與奉獻的精神,意志薄弱,承受不起挫折;要么知識面廣,生活經驗豐富,叛逆心強,容易與教師唱反調……這些問題都不是每一個學生共有的,教師要真心了解學生、關心學生、發現學生的問題所在,學生的德育教育才會有更好的效果。例如,我遇到的一個四年級的男孩子,學習很刻苦,成績也很優異。但是這位同學的問題是他過分地解讀自己的錯誤并且有點自負,接受不了比他更優秀的人,一旦自己犯了錯誤就會大受打擊,覺得自己很差,其實,這位學生是對自己過于自信,過于完美主義。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優秀的人不在少數。我了解到學生的這個短處之后,就積極地對學生進行開導,他考試失意時及時談話,幫助他樹立正確的成敗觀。并且在《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文章教學中,發現里面主人公和這位同學會有相似之處,我會讓同學們根據主人公的特點反思自己,從側面提醒到這位同學。我也會重點對學生進行教育,為他們多舉一些案例,防止更多的同學有不正確的成敗觀念。
四、立足課外活動,踐行德育
小學生正處于好動時期,所以有效的課外活動也能夠幫助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在課外活動的同時也可以有效滲透德育教育,可以利用實踐的方式去證實理論。語文教學的課外活動可以拓寬學生們的事業,讓小學生接觸到很多課本上無法接觸的知識,同時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以及道德品質。由于小學生擁有非常強的模仿能力,所以老師在選擇實踐的素材時一定要充滿正面性,同時擁有較強的積極意義。例如,老師可以安排學生根據課文改編劇本拍成話劇,《負荊請罪》就是一個很好的素材,培養學生們知錯能改的好習慣,勇敢面對自己犯下的錯誤;在接觸一些有關環境保護的文章時,也可以安排每個班級的環保小助手,調查身邊的污染情況,不斷提升自身的環保意識,同時清晰地了解哪些做法是利于環保的,哪些做法是不利于環保的。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學習,在分享中提升品德。
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不僅是一種掌握漢語的方式,它同時也是培養學生素質和能力的重要學科。小學語文學科的教材為我們提供了德育的重要材料,而語文學科的性質就決定了我們語文教師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我希望學生在語文課上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在提高語文素養的同時,思想道德品質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