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冬菊

【摘 要】 探究整體護理程序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擇我院從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之間收治的腹瀉患兒共有100例展開護理相關情況的調查分析,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化的護理形式,共針對50例患兒展開跟蹤護理分析,觀察組采取整體護理的形式,同樣跟蹤50例患兒進行情況記錄,了解兩組患兒在護理期間出現的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貧血)、消化道外感染、鵝口瘡、惡心嘔吐等集中并發癥反應的發生幾率,結合兩組患兒的腹瀉控制情況與生活質量評價護理的有效率。結果:觀察組患兒的并發癥發生幾率較低,兩組對比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較高,兩組對比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小兒腹瀉后不僅在腹瀉時產生不適感,患兒的各項抵抗力也隨之降低,整體護理關注到患兒的各項情況,極大的縮減了并發癥的發散幾率,也提高了治療顯效率,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整體護理程序;小兒腹瀉;護理;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R821.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4-223-01
引言
小兒腹瀉是一種兒科常見病,發病的原因多與患兒飲食不良習慣有關,部分患兒在著涼或者出現胃腸的慢性疾病后,都可能導致腹瀉加劇,不同年齡的患兒在腹瀉的護理過程中,應問詢原因結合臨床上的反應,給予患兒相對的護理,不僅要調整飲食結構,同時對于患兒的心理、衣物、糞便情況等均要給予相對的護理關心,在整體護理程序下,逐步幫助患兒調整病情,以達到更高效的治愈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從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之間收治的腹瀉患兒共有100例展開護理相關情況的調查分析,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化的護理形式,共針對50例患兒展開跟蹤護理分析,男性患兒21例;女性患兒29例,患兒的年齡為2~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4±2.04)歲;觀察組采取整體護理的形式,同樣跟蹤50例患兒進行情況記錄,男性患兒25例;女性患兒25例,患兒的年齡為1~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34±1.06)歲;兩組患兒均無過敏史,患兒家屬同意并認可本次調查。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化的護理方式,幫助患兒調節飲食,在家屬的配合下通過好吸收的飲食條件,減輕胃腸道的負擔,補充水分,注重腹部的保暖,臀部在大量 的腹瀉情況下,做好清潔衛生工作。
觀察組采取整體護理程序模式,在補充飲食營養與水分的同時,給予患兒口服維生素,腹痛失水的情況下,可膈俞患兒口服含鹽米湯,利用米湯500ml,食用鹽1.75g的配比方式,代替補液鹽,餐前餐后注意患兒的衛生,洗手的同時給玩具等幼兒接觸物消毒,患兒在哭泣時也容易吸入冷氣,不僅要注重腹部的保暖工作,同時調節患兒的心情,利用撫觸的形式按摩患兒腹部,給予患兒安全感,并促進胃腸道的蠕動。
1.3 觀察指標
了解兩組患兒在護理期間出現的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貧血)、消化道外感染、鵝口瘡、惡心嘔吐等集中并發癥反應的發生幾率,結合兩組患兒的腹瀉控制情況與生活質量評價護理的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取SPSS21.0統計學軟件進行系統分析,計數資料進行X2檢驗,以t檢驗計數資料,以x±s表示,兩組對比分析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2 結果
3 討論
小兒腹瀉按照產生疾病的誘因不同分為多種類型,包含腸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感冒、饑餓、乳糖不耐受等種種可能,因此其臨床上的腹瀉表現也不是單一的,應結合患兒復雜的表現情況,按照不同年齡下的患兒生活要求,通過整體護理形式,從心理、飲食、著裝、用藥、衛生等幾個方面展開護理,遏制患兒腹痛腹瀉的頻繁發生,通常針對對患兒大便狀態的觀察,就能夠窺見患兒的護理需求,進而減少并發癥,結合患兒胃腸與消化功能不完全的情況,提供綜合性的護理計劃,避免患兒在腹瀉問題上的反反復復,結合本次調查研究來看,整體護理程序,從患兒不同的病情情況著手,通過綜合的護理分析,了解到患兒腹部、腸胃、臀部等不適感,減少了患兒的痛楚,加快了康復的速度,達到了較高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1] 田蕓. 整體護理程序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醫療裝備, 2016, 29(10):187-187.
[2] 成重紅. 探究整體護理程序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對策[J]. 中國保健營養, 2015, 25(9):180-181.
[3] 申慧麗, 馬國芳. 整體護理程序在小兒腹瀉護理中的應用與效果分析[J]. 航空航天醫學雜志, 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