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若葵 林月平 常江
摘 要:文章基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環境管理體系,探討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途徑。提出參照美國鮑德里奇獎的模式(卓越績效評價模式),建議政府設立生態文明獎,擬定評獎標準和評獎辦法。企業通過申請、參與評獎獲得生態文明獎,通過宣傳達到增強其社會形象,提高社會地位的目的。以便引導企業強化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促進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
關鍵詞:生態文明思想;社會責任;環境保護;評獎
一、關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
2018年5月18日至19日,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主席在會上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會議提出了實現美麗中國的兩個階段性目標——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根本好轉,美麗中國目標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建成美麗中國。2019年3月5日,習近平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保護生態環境和發展經濟從根本上講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不能因為經濟發展遇到一點困難,就開始動鋪攤子上項目、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增長的念頭,甚至想方設法突破生態保護紅線。在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過程中,污染防治和環境治理是需要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我們必須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要保持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定力,不動搖、不松勁、不開口子。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二、當前生態環境質量現狀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以后,全國各地也都召開了相應的會議。如浙江省,省委書記車俊指出,浙江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發源地和率先實踐地,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全面對標找差距,全面補齊生態環境短板,繼續勇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浙江省發布了《浙江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行動計劃》,聚焦藍天、碧水、凈土、清廢4大行動和生態建設等領域的21個項目。該計劃還提出了空氣、水、土壤環境質量、固廢污染防治等方面的具體目標。
如何實現這些生態環境建設目標,關鍵在于各類工商企業。它們既是環境污染的來源,也是減少、治理和預防污染的主力軍。當前一些中小企業已經感受到來自政府和周邊居民對于環境污染與治理的壓力,通過建立環境管理體系采取了應對措施;但是還有是不少企業只是在被環保部門查到問題后才被動地采取措施,個別企業甚至繼續違規和超標污染環境。
2018年,我們針對浙江省內40家中小企業進行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中小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注意環境保護,節約能源,環保意識較強,能夠理解支持國家環保政策;但技術改造不夠,對環保投入偏少,貫徹執行環保政策難度較大。主要問題包括:
企業對環保的投入偏少。調查顯示,有28家企業對環保有一定投入,占總數的70%,有10家沒有環保投入。這表明,企業目前環保意識雖有所提高,也投入了一定的資金、人力、物力,但好比較被動和有限,保護環境的積極性不高。
企業資金短缺是導致對環保投入不足的主要原因。82%的企業在執行環保政策時遇到的主要難題是資金不足。相關環保專業單位指導力度不夠。
調查結果顯示,46%的企業在執行環保政策中缺少專業環保單位指導,環保技術匱乏必然會打擊企業執行環保政策的積極性。
三、關于卓越績效評價模式和環境管理體系
1987年,美國國會設立了鮑德里奇國家質量獎。目前已在世界很多國家與地區得到推廣,成為一種卓越的管理模式,即卓越績效評價模式。
2004年9月我國正式發布了國家標準(GB/T19580-2004)《卓越績效評價準則》(2012年3月修訂為GB/T19580-2012),并以此作為全國質量獎的評價準則;該標準不僅對企業的質量管理體系提出了比ISO9001更高的要求,對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出了較高要求,還涉及到企業戰略、環境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職業健康安全管理、企業社會責任等方面的要求。目前,在全國各省、市、地區也都建立了地方質量獎,在激勵企業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促進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和承擔社會責任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環境管理體系是一個組織內全面管理體系的組成部分,它包括為制定、實施、實現、評審和保持環境方針所需的組織機構、規劃活動、機構職責、慣例、程序、過程和資源。
1991年7月,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了“環境戰略咨詢組”(SAGE),把環境管理標準化問題提上議事日程,1996年,ISO頒布了首批有關環境管理體系及其審核的5個標準,引起了各國政府和產業界的高度重視。經過2004年和2015年兩次改版,目前的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已與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ISO45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標準在結構、用語及通用要求方面趨于一致,為企業建立和實施一體化管理體系提供了較好的基礎。
四、基于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卓越績效模式”構建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思路
“卓越績效評價模式”在世界和我國的質量管理領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環境管理體系標準的實施也為該模式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力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方向和基礎。
總體思路是:設立政府生態文明獎,建立評獎機構,制定評獎辦法、評獎標準;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下評選生態文明獎。通過一定的激勵機制(如榮譽證書+獎金+免費宣傳+相關稅收政策)鼓勵企業爭取獲得生態文明獎來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企業為獲得政府生態文明獎,就會參照上述評獎標準構建適合本企業的生態文明和環境管理體系并實施,減排節能、治理和改善環境,從而使企業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得到有效發展。
企業通過申請、參與評獎獲得生態文明獎,通過宣傳達到增強其社會形象,提高社會地位的目的。可以進一步激勵其他未獲獎企業申請該獎項,逐步在全社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以便引導企業強化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促進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
五、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評價準則概要
按照“卓越績效評價模式”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基本要求,我們可以擬定如下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系的評價準則的主要內容:
(一)領導
(1)確定組織的使命、愿景和價值觀,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考慮企業生態環境及其相關方當前和未來的需求。確保得到全體員工的理解;(2)與相關方(包括顧客、員工、周邊社區和生態環境部門,下同)實現坦誠、雙向、全方位的溝通;(3)在評價高層、中層領導績效的內容中,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和保護及改善環境,提高相關方對企業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滿意程度。
(二)戰略
(1)建立和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關系,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組織戰略包括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改進和改善,確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組織的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相結合。
(2)制定環境管理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改進和改善方面的具體戰略目標和指標,減排節能、治理和改善環境,并制定相應的措施。
(三)遵守法規和環境保護
(1)建立、維護和改善環境管理體系,分析和確定遵守法規和環境保護的關鍵因素。
(2)了解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相關方的期望,滿足并超越相關方的期望,提高其信任度。
(3)建立與相關方溝通的適當渠道,以便解決相關問題。
(4)及時處理相關方的投訴,確保投訴得到有效的解決。
(四)過程管理
(1)識別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關鍵過程,包括制定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方針及其目標、識別需要遵守的法律法規和其他要求,識別相關過程的環境因素和危險源及其對環境和人員健康與安全的影響、環境因素和危險源的控制、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目標的實現、針對上述有關知識和意識的宣傳、培訓和知識管理等過程。
(2)對上述過程進行策劃和設計和實施,明確針對上述過程的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相關材料、工作方法和工作環境等方面的要求,對人員進行培訓和意識宣傳,同時考慮組織各方面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共同發展,并確保過程的有效性和效率。
(3)基礎設施和工具考慮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考慮職業健康安全和危險源控制,能滿足相關方的需求和建議。
(4)以上工作均需每年定期或不定期進行,對新建立的過程、設施和工具及新招人員應及時進行。
(5)測量、分析與改進
1)建立績效測量系統,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績效進行測量和分析,測量和分析相關方滿意程度,對影響績效和相關方滿意程度的關鍵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對不同相關方的影響進行分析。
2)在對上述測量的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策劃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改進和創新措施,制定所有部門、過程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改進與創新方面的計劃和目標。
六、結語
參照卓越績效評價和全國質量獎模式,由政府設立政府生態文明獎,擬定評獎標準和評獎辦法,可以作為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強化企業社會責任的有效途徑。企業通過申請、參與評獎獲得生態文明獎,可以加大其社會影響,增強其社會形象,提高其社會地位。進一步激勵其他未獲獎企業申請該獎項,減排節能、治理和改善環境,逐步在全社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從而使企業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得到有效發展。引導企業強化社會責任和環境保護,促進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01).
[2] 習近平.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的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5-20(01).
[3] 樸南英.日本企業管理體系中的環境保護機制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0).
[4] 韓耀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運作指導[M].中國質檢出版社,2013.
[5] 李在卿 持續成功的管理[M].中國質檢出版社,2011.
[6] 蘇若葵,朱月雙.基于ISO26000社會責任指南的企業文化探討[N].中國外資2013(01).
[7]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24001-2016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Z].2016-10-13.
[8] 蘇若葵.一體化管理體系與EXCEL數據分析[M].吉林:吉林大學出版社,2018.
[9] 蘇若葵.基于卓越績效模式構建和諧勞動關系[J].管理觀察,2017(01).
基金項目:文章為浙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融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研究”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9SCG358。
作者簡介:蘇若葵(1963.01- ),男,浙江杭州人,研究生,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國家注冊審核員,研究方向:工商企業管理;林月平(1970.02- ),男,浙江人,研究生,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工商企業管理;常江(1982.12- ),男,浙江人,研究生,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經濟師,研究方向:工商企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