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飛
【摘要】我國正處于社會化轉型時期,高校要積極開展大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我國教育規劃中已將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重要的戰略目標,但我國社會競爭日益激烈,傳統的高校教育形式已無法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這就要求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實行個性化教育模式,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個性化教育;創新能力;培養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提升,社會各界對人才培養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在新時代的發展中,培養創新型人才已成為高校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形式,是新時期發展的必然需求。但是,在高校發展過程中,教師的人才培養思想比較傳統,阻礙了高校個性化教育的有效開展。基于此,本文闡述了個性化教育的相關內容及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國高校教育個性化創新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總結了相應的措施。
一、個性化教育相關內容分析
個性化培養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在分析和了解學生智力、性格、生理、情感、社會背景等個性差異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新能力。為了實現個性化教育目標,高校在開展人才培養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角度來說,高校應該注重學生個性的不同,根據學生的個性,探索因材施教的個性化培養模式。與傳統教育觀不同的是,個性化教育的基礎是尊重大學生的不同和特殊性,其主要目標是滿足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因此,個性化教育的開展不僅需要注重學生在認知領域的發展,而且應該加強對學生情感、意志、態度、價值觀念以及創新意識等的培養。個性教育的本質是有機統一的個體,主要是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和整體協調性,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性
個性指的是個體的整體精神面貌,是具備傾向性心理特點的總稱,它具有多層次和多側面等特點,是由復雜心理特征的獨特性構成的整體,主要包括能力、氣質、性格、興趣、理想等特征,這些特征息息相關,相互聯系而構成一個整體,有效地調節并控制人的各種行為。現階段,人類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新的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標準,優秀人才必須具備創新能力、時代特色以及個性,從而有助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合作意識以及危機意識,提高自身的競爭實力、觀察力、記憶力和想象力,敢于超越權威和打破各種定勢,有效地整合并利用相關知識和信息,進而提高優秀人才的問題解決能力。除此之外,在知識經濟時代,優秀人才的個性化發展是創新的本質要求,其主要是追求獨特、有價值的產品活動,是彰顯人類自由和個性的過程。因此,在知識經濟時代,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將成為追求個性發展的人才。
三、創新教育對于學生個性發展的意義
教育決定著學生的個性,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個性的發展方向,這就使得遺傳、環境以及教育成為決定人類個性發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的環境和教育是主要因素。學生階段是個性發展的基礎階段,教師應該將培養學生主體、發展學生個性作為學生階段的重要內容,明確個性發展與個人主義、自由化的界限,將學生個性發展建立在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同時,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發展的需求,促進學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實現民族的、國家的、社會的主體個性。
除此之外,現階段我國已經全面啟動現代化教育模式,個性發展逐漸成為教育創新的關鍵內容,而創新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學生的自由意識和個性,學生的個性發展是教育創新的基礎和核心。因此,在新時期的教育中,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現代化意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優勢,將其培養成具備進取意識、創新精神的社會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和特點,使學生意識到自身的重要價值,從而為社會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在個性教育的發展中,教師應該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發展學生的個性作為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質量,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我國高校個性化教育創新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一)師資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
目前,我國高校普遍缺乏開展個性教育的指導者、教育骨干人物,而任課教師的創新實踐能力比較差,缺乏一定的實踐經驗,往往只是將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導致學生無法充分掌握創新的實踐能力。與此同時,高校個性教育的教師缺乏全面的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無法建立高素質的個性教育教學隊伍。由于任課教師無法根據實際情況開展個性教育,無法積極與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導致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比較差。
(二)缺乏創新的個性化教育理念
現階段,我國高校個性化教育活動的開展主要體現在創業教育實踐活動中,但很多高校的個性化教育理念有待更新,且部分高校創業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往往是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創業計劃大賽等,很少組織學生參觀相關企業,且大學生社會實踐、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較差。同時,很多高校雖然已建設創業基地和孵化基地,但缺乏相關方面的資金投入,導致這些基地無法充分發揮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作用。
(三)個性化教育的政策針對性不強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教育部門針對高校個性化教育制定了相關優惠激勵政策,并投入了大量資金,但仍缺乏完善的大學生個性教育激勵政策制度,且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夠,針對性較差,無法充分發揮出政府部門的指導作用。與國外發達國家的高校相比,我國高校的創新激勵政策還不夠明確。
五、創新人才培養的優化措施
(一)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
高校應該積極組織大學生參與到實踐活動中,鼓勵大學生參加創新教育活動,并針對成績優秀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獎勵,這樣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的積極性,最終實現學生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提高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
例如,在教學過程中,高校應該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定期組織學生到企業參與生產實踐,幫助學生了解工作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除此之外,高校應該充分掌握企業對優秀人才的要求,并將其融入實際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后期能夠迅速適應工作要求,為企業培養更多的優秀人員。
(二)選修課的課程設置
在選修課程設置方面,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選修課程的人數等,決定選修課的設置情況。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個性進行設置,并融入品德和情操等內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民航類交通管理專業選修課設置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飛行力學、飛行器控制系統設計等飛行控制領域基礎理論和基本應用技術的特色課程,并開設多門選修課程供愿意深入學習的學生選擇。除此之外,教師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個性化教育,降低必修課學分要求,增加選修課學分,增設大量選修課程,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培養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并重的全面型人才
高校在開展個性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的培養,并從工作實際情況出發,向學生講授抽象的理論知識,且還應該向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實踐活動的機會,培養學生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如在航空航天專業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高校應該在學生入校初級階段引導學生掌握航空航天理論知識,在后期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實現學生專業知識和行業發展的融合,以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校應該利用自身的優勢,在開展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基礎上創新發展模式,融合國內外優秀的教學資源,實現各個學科的融合和發展,并在多團隊協作、多種技術集成的基礎上,實現科研的協同發展,建立并完善航空航天特色人才、高級人才培養模式,組建創新實踐基地,培養專業的航空航天特色人才。
(四)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校應該積極開展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并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集中實踐環節開展實驗和課程設計的過程中,安排學生獨立查閱相關資料,完成硬件方案設計,以培養學生綜合應用專業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歸納總結和自我表達。同時,高校應該積極安排各個專業的指導教師組織大學生參與到實驗室創新工作中,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競賽,并申請大學生創新項目,通過相關實踐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將理論知識和實踐進行有效結合,在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中,如民航概論、航空公司運行管理等,設置驗證性、綜合性和設計性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充分了解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校個性教育模式有待完善,個性教育的相關政策缺乏針對性,無法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支持,且相關課程設置缺乏一定的特色。因此,高校應該建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樹立創新理念,增強政策的系統性和可行性,為學生創造學習氛圍濃厚的創新環境,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曲華,趙文強.激發大學生的學習熱情實現“個性教育”[J].物理通報,2018(A01):14-15.
[2]郅庭瑾,尚偉偉.個性化教育實踐概況與未來發展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16(06):53-57.
[3]唐曉恬.教育管理中大學生個性發展教育的反思及途徑[J].赤子(上中旬),2015(0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