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厚佐
【摘要】仿真實訓室集教、學、做于一體,模擬幼兒園環境,把課堂搬到“幼兒園”,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增強專業課的實效性,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為學前教育專業培養高素質、強能力、上崗快的應用型人才奠定了基礎。文章圍繞學前教育專業引入仿真實訓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仿真實訓;教學;必要性;可行性;發展趨勢
中職學校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技術型人才,在教學和科研實訓課中引入仿真實訓教學,實現“真實”情景下的教、學、做一體化,為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注入了新鮮的血液。這一種創新型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促進學生成為有真本領、實用型的準幼兒教師,還能拉近學生與用人單位的距離,實現學科知識技能與崗位實際要求的零距離接軌。
一、現有仿真實訓教學條件狀況分析
緊隨國家政策及社會發展需要,教育界把學前教育放在了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各校也在專業發展當中加大了資金投入,不僅在現有的基礎上擴建了校內仿真實訓基地,而且逐步完善了教師資源和教學設備。但由于各校的辦學定位、專業特色各不相同,仿真實訓室建設的類別、側重點、層次也各有差異,因此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
一是學科課程與實訓項目脫節。某些學校在課程專業建設上雖開設有學科課程,但學校本身并未開設有效的實訓項目,只講理論,學生不能夠在相應的實訓項目上動手操作,造成課程與實訓項目相互脫節,理論與實踐相脫離。這就造成了我們所看到的大部分學生在專業課的學習上都應對自如,但真正投身于崗位工作時就會因為沒有實踐經驗而不能有效開展實踐活動,無形中給用人單位增加了負擔。
二是有相應實訓室卻無相應的課程。有些學校盲目照搬其他學校的實訓室建設方案,表面上看起來種類齊全、面面俱到,實際上專業課程設置沒有選取或研發自己的校本教材,未開設相應課程,導致實訓室不能合理使用。又如一些學校實訓室長期關閉、閑置,只有在檢查參觀時才開放,單純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和各類驗收評估,純粹變成了專家、領導考察參觀時的擺設。以上原因導致許多實訓室不能夠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缺乏系統規劃,造成資源的浪費。
三是課程與實訓室完全吻合,但是還存在師資隊伍建設滯后的問題。學前教育專業對教師的綜合素養要求較高,但因我國在培養學前教育師資隊伍上起步相對較晚,有一部分非“科班”人員是通過社會的高學歷招聘而來,而非“科班人員”中一部分教師通過“轉崗培訓”又需要較長時間工作實踐和再學習培訓才能實現自我提升。因此,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和隊伍建設形勢嚴峻,如果各學校能把投到硬件建設上的部分資金配置到師資建設和專業人才教師培養上即可緩解存在的師資隊伍建設滯后問題。
二、仿真實訓對實踐教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側重于“強技能、重實踐”。合理利用仿真實訓室開展教學,培養和壯大學前教育接班人,事關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事關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這就對學前專業的實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口語表達、肢體語言、教育藝術等基本技能)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范疇。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樹立學前教育崗位意識,將理論知識投入具體的實踐過程,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創建有效的仿真模擬實訓情景,促進學生對實訓教學的積極參與,保證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準確應用到就業崗位。因此,合理利用仿真實訓室開展教學有利于學校對人才培養的質量,實現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就業崗位的“零對接”。
2.有利于實現教學資源共享。在傳統的實訓教學中,某些大型設備費用昂貴,而職業學校的辦學資金又相對有限,這極大地限制了專業和職業教育發展。若校內與校外合作共贏實現資源共享,不僅能拓寬學生實踐途徑,而且能大大降低教學成本。鑒于上述種種現象,學前教育專業學科在迫切地呼喚校內、校外實訓課程的整合。
3.有利于促進“產學研用”工作的開展。從學校層面講,“產學研用”教育就是充分發揮學校與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的教育形式。仿真實訓室通過“產學研用”的結合,能夠加深校企合作關系,提高學校的辦學質量,提升學校服務社會的能力。
(二)可行性
1.滿足實訓教學需求。學前教育專業仿真實訓的建設力求體現仿真性、先進性、實用性、可操作性和示范性,集教、學、做于一體,滿足專業課程設計和實踐教學需求,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2.提高教學效能,使學科體系從靜態的書本知識向動態性行動導向轉變。仿真實訓教學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而且能呈現教學方法的多樣性,它從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學生聽→老師示范→學生模仿”到仿真實訓教學的“虛實結合”教學流程——“認識→引導教學→仿真實訓→總結理論→實踐→教學評價”的實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滿足綜合實踐教學與學生互動教學的要求,使教學成效達到最優化。
3.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綜合實踐能力。傳統的學科實訓教學模式,以學科為中心,以傳授知識和技能為主,教學模式枯燥乏味,教學課程過分強調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重知識輕實踐,理論和實踐的對比性明顯失衡,即使學生掌握熟練技能也難以運用自如。通過觀察發現,仿真實訓室的建立讓學生處在一種仿真的工作環境中。在仿真模擬實訓教學活動中,教師利用仿真實訓室中的真實教具指導學生主動參與,有利于行動導向的教學實施;學生再通過分工合作,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自主探索。同時,指導學生自評與同學互評,讓學生在評價中找到不足并改正,大大提升了課堂參與度。這樣的模擬教學不僅能增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而且能突出學生主體性的能力,以引領驅動任務為主導,通過理論和第一時間的實踐,提升學生課堂參與度的同時提高學生實訓效率及效果。
4.仿真實訓設計符合職業教育特點。仿真實訓教學實現學科知識技能與崗位實際要求的零距離接軌,貼近企業實現“工學結合”。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中與就業崗位實踐接近,漸漸增強職業意識,強化崗位素養,能夠更快地融入今后的崗位當中。這樣的仿真實訓室不僅可以滿足我校學生教學實訓要求,而且可作為社會培訓的場所。如不定期安排幼兒園的小朋友到實訓室體驗,開展幼兒園游戲、指導幼兒操作各種豐富多樣的教玩具。學生與幼兒零距離接觸,可以充分感受與體驗幼兒教師的工作和樂趣,更好地了解幼兒的認知與個性發展特點,促進了學生專業基本能力、專業核心能力和職業行為能力的提升。
三、仿真實訓教學模式未來的發展趨勢
縱觀科技發展,從大型機到智能手機、微電子、人工智能,技術不斷進步,仿真實訓教學正在打開另一個嶄新的世界——虛擬仿真實訓教學趨勢。仿真實訓教學雖然有利于“產學研用”工作的開展,但在仿真實訓過程中易出現工位不足,實訓器材不足,指導教師緊缺,學生操作損壞設備,部分設備易出現磨損老化等現象,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虛擬仿真教學相對于實際仿真實訓教學而言,更利于資源共享、節能減排,解決實際仿真實訓存在的建設資金短缺,管理人員和實訓指導教師緊缺,實訓器材不足,實驗實訓場地有限等問題。比如在“幼兒科學活動觀察”實訓教學中,教師利用虛擬的仿真實訓教學系統指導學生學習動物相關知識,虛擬教學系統終端可存放世界各地動、植物標本及科學活動觀察課所需設施,可節約各種動、植物實體標本和各種耗材,節約了昂貴的購置費。學生不僅可以通過仿真教學系統終端學習到相關知識,而且可以馬上在虛擬的系統中完成對虛擬幼兒園幼兒的科學觀察實訓指導,并可在此基礎上設計該領域的說課、試教等活動。此外,學生還可以下載虛擬軟件,在課堂內外進行在線實驗,提高綜合實踐能力。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虛擬仿真實訓室系統及學習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這一新動向在實訓教學的發展非常值得關注。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在的仿真實訓教學直接影響到學校教學質量及對學生學科專業技能的培養。針對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不僅需要建構起他們扎實的理論功底,而且需要從教學實踐中強化他們的崗位素養。可以這樣說,后者往往比前者更重要。因此,學前教育機構需要那些一入職就能很快進入工作狀態且能獨當一面的畢業生。仿真實訓正是強化他們的崗位素養的幼兒園活動室的一個縮影,指導學生掌握各種專業技能,其將幼兒園實踐教學環境與課程教學環境有機地整合起來為課程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滿足學生仿真實訓的需要,實現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與幼教崗位用人需求的“零對接”。突出能力本位,體現實踐主線,對培養學生嚴謹的思維方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前系辦公室.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室介紹[EB/OL].(2011-07-12)[2019-04-10].http://xqx.xzyz.edu.cn/Article/Details/7439a64d-dfca-4144-ae3f-398ef4e1e9da.
[2]天津市經濟貿易學校.虛擬仿真實訓室建設方案[DB/OL].(2016-09-06)[2019-04-10].https://www.docin.com/p-1729073164.html.
[3]蔣莉.學前教育專業實訓室建設效果分析[J].實習與實訓,2017(22):100-101.
[4]陳煒,費偉.高職院校實驗實訓室建設的研究與探討——以土建類實驗實訓室建設為例[J].價值工程,2012(35):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