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交往程度、所處場域、自身利益、個體性格等多重因素影響,人們在展現自己的思想時是有所選擇的,甚至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下還會被個體所隱蔽起來,不易被覺察。隨著空間的轉換,時間的發展,個體的思想最終還是會在一定的時空場域內表現出來。這就為輔導員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提供了幾點有益啟示,一是積極走進學生學習生活的不同時空場域去全方位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二是創設特定的時空情境引導學生展現自己的思想;三是提升自己的親和力,努力成為學生愿意主動進行思想交流的知心朋友。
關鍵詞:思想;暫時隱蔽性;輔導員;大學生;思想動態
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是高校輔導員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基礎。而人的思想是一種精神現象,它儲存在人的大腦里面,只有通過個人自身的言行來展現。受交往程度、所處場域、自身利益、個體性格等多重因素影響,人們在展現自己的思想時,往往有所選擇的,甚至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下還會被個體所隱蔽起來,不易被覺察,這就是思想的暫時隱蔽性。隨著空間的轉換,時間的發展,個體的思想最終還是會在一定的時空場域內表現出來,這就為輔導員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提供了以下幾點有益啟示。
一、走進不同時空場域,全方位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
(一)走進教室
教室是課堂教學的陣地,它既是學生學習的“前臺”,也是輔導員了解學生思想狀況的“前臺”。在這里,學生的上課時間、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方面都有較為嚴格的制度規定和紀律要求。面對同樣的制度和紀律要求、同樣的課程內容、同樣的老師,學生們所呈現出的狀態有所不同,有的上課早到,有的上課遲到,有的上課認真聽講,有的上課經常睡覺,有的上課喜歡坐前排,有的上課喜歡坐后排,有的學習成績優異,有的學習一塌涂地。這些不同和差異也就成為輔導員了解學生思想狀況的觀測點,依據這些觀測點去了解學生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破除學生思想的暫時隱蔽性。因此,輔導員走進教室這一“前臺”去觀察學生、了解學生是把握學生思想動態的一條有效途徑。當然,走進教室并不是說輔導員每天都要去教室查課,而是要有計劃、有目的、有對象的去教室走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二)走進寢室
與教室相比寢室則是一個非正式的場所,盡管它也有一些正式的制度約束,但作為生活陣地,學生在這里有更多的私人空間,更為本真的展現自我。因此,輔導員走進寢室可以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輔導員走進寢室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較為正式的例行檢查,如檢查學生是否晚歸或不歸,寢室衛生狀況如何等問題,這些檢查主要是貫徹和落實學校的相關管理規定,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衛生習慣,筑牢安全防線。這種走訪由于目的性強、標準明確而較容易發現學生當中的一些較為突出的思想和行為問題。另一種則是非正式的走訪,即不以由上而下的檢查為目的,而是以觀察和交流為出發點,不定期的去寢室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談一談,在輕松氛圍中了解隱藏在學生學習生活細節中的種種思想信息,更為全面的把握學生的生活習慣、作息規律、成長經歷、感情生活等方面的內容,從而更為立體的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
(三)走進網絡中
大學生是最為活躍的網絡使用群體,各種網絡應用的普及率高,網絡在線時間長,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空間。在這一虛擬化、超時空化空間里,使得個體擁有更多自由的可能,個體的本真狀態也就更容易呈現出來。因此,輔導員走進網絡空間能夠更加接近學生的本真狀態,也為輔導員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提供了更為及時和便利的載體和工具。輔導員走進網絡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一是應重點關注學生在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上的思想動態,作為網絡活躍群體的大學生,他們喜歡在網絡平臺上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分享自己的學習生活感悟。二是要選擇重大事件、活動和重要節點為觀測點,去有針對性的看。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有所“觸”,有所“悟”,才會有所“動”。在一些重大事件和活動后,學生往往會被觸動而發表自己的感悟。三是要積極進行網絡互動,構建可持續的“好友”關系。要全面把握學生思想動態,還需輔導員自己也要在應用平臺上“發聲”,主動根據學生發展的階段特點和自己工作過程的感悟發布具有引導性和教育性的動態,同時還可以分享一些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狀態,給學生一個生活化的自己。
二、創設特定的時空情景,引導學生展現自己的思想
(一)在開展學生活動時,注重寬松情景的營造,激發學生的主體性
每一次學生活動應該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進行交流和分享的機會和平臺。在進行活動創設和組織時需要輔導員充分把握學生當前成長所處的階段特征,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在情字上做文章,突出活動的互動性、交流性,給學生展示思想的平臺。為加強學生管理,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筆者每周日下午六點都將組織所帶學生開展“周末有約,一路同行”晚點名活動。活動以寢室為單位,每周一個寢室進行“風采秀”,時間二十分鐘以內,內容要求積極健康向上。不少寢室在展示自己寢室風采時,都將寢室成員的生活起居情況、感情生活情況、個人的興趣愛好呈現出來,使得我對學生的了解更為立體和全面。
(二)構建和諧的班級人際關系氛圍
班級人際關系就是同一班集體的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種社會關系。和諧的班級人際關系則是學生之間心理距離的一種平衡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學生之間是坦誠相待,相互關愛,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良性關系。構建和諧的班級人際關系氛圍,輔導員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一是要帶好學生干部,增強學生干部隊伍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向心力。學生干部既是輔導員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和紐帶,更是班級團結友愛的粘合劑,學生干部之間團結友愛,往往整個班級也是團結的;二是要有一套客觀公正的獎懲制度,尤其是在評優評獎的過程中,要注重其導向作用,切勿簡單用考試成績一個標準來評價,切勿過于向學生干部傾斜,避免學生之間不公正的利益沖突。三是輔導員自身對待學生要一視同仁,在涉及班級利益分配的事項上務必公平、公正、公開,對于制定的各項獎懲制度要嚴格執行。四是要重點關注寢室成員之間的人際沖突。寢室是學生交往最為頻繁的場所,在這里室友之間生活習慣的不同、價值觀念的差異、性格特征的迥異很容易導致人際沖突的發生。所以,和諧班級人際關系的構建,寢室人際關系是重點。
三、提升自身的親和力,努力成為學生愿意主動進行思想交流的知心朋友
(一)真愛學生
人是情感性的動物。青年期的大學生則正處于情感的豐富和快速發展階段,特別注重自身情感需要的滿足,渴望被認可,渴望被關照。因此,輔導員在工作中,應帶著真情去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長期堅持就能與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情感關系,拉近彼此之間的心理距離,久而久之就會成為知心朋友。但需要注意的是,真愛學生不是溺愛,不是無原則的愛,也不是藏在心底的愛。而是需要通過適當的方式進行表達和呈現,將對學生的愛植根于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對學生處處用心,對學生以心換心。我們常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真愛學生的一個最為直接的體現就是陪伴學生成長,參與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中來,用潤物細無聲的愛為學生成長護航。
(二)真有才學
才學是才能和學問的簡稱。輔導員的愛心和才學是輔導員與學生之間形成和保持知心朋友這一親密關系的核心要素,二者缺一不可。因為,輔導員與學生之間的交往從根本上說是一種學習交往。在交往過程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應該是交往雙方共同的價值追求,這也是輔導員在與學生交往過程中,必須牢記的宗旨。這就需要輔導員不斷提升自己,儲備足夠的才學來完成這一任務。從才能上看,輔導員需要在工作中不斷去歷練自己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通過較好的解決實際問題來在學生中樹立良好的形象;從學問上看,輔導員需要有一種做學問的精神去扎實開展工作,在工作中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學科知識的學習,不斷完善知識架構,注重工作案例的積累,著力研究學生成長成才的規律,系統把握學生成長成才的階段性特征,為指導學生健康成長增加智慧的力量。
四、結語
思想的暫時隱蔽性只是一種暫時性的存在,它最終是會予以行為之中,通過行為展現出來。這就需要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把握學生思想動態時要久久為攻,堅持走進教室、走進寢室、走進網絡去了解學生;堅持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營造輕松的、貼近學生生活的時空情景,構建坦誠相待、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和諧班級人際關系,引導學生展現自己的思想;堅持做一個真愛學生,真有才學的人,與學生保持學習型交往的過程中,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最終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為學生成長助力。
參考文獻
[1] 羅志光.大學生寢室矛盾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
[2] 邢爽.試析高校輔導員如何利用網絡媒體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亞太教育,2016(07):211.
[3] 喻春花.大學生寢室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南大學,2012.
作者簡介:陳娟(1989- ),女,重慶云陽人,助教,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