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斌 陳楠楠 劉紅玉 劉拓達 胡曦文 李馨蕊 趙妍

摘 要:近幾年來,在專業老師們的勤勉教育與同學們力求上進、通力配合下,大連民族大學韓語系專業實力逐年增強,且與韓國多所高校建立了合作機制,趨勢逐漸走強。這對于大連民族大學韓語系同學的專業學習而言,其影響不言而喻。本研究集中在以文化本位為基礎因素的心態問題、方言、教育體制等方面,通過對14、15、16級韓語專業學生和國際交流學院的韓國留學生進行走訪調查,以期能對兩國學生留學的相關問題有一定的認識和把握。
關鍵詞:留學;語言;兼職;跨國戀;課業
一、心態問題
(一)留學原因
由于所在國家、地區的開放程度不同,對待留學的態度也因人而異。據小組同學采訪的韓國留學生表示,來華留學的原因集中在興趣、交換項目提供的深造機會與獎勵機制、近年來中國的崛起推動兩國民間的擴大化交流以及在相似的文化背景下審視彼此的不同等方面。總體上說,來華韓國留學生的目的集中在學習漢語、提升漢語能力以增加在職場上的競爭力、了解多民族形式的中國文化等方面。據相關調查,近年來赴華留學的韓國留學生數量多年位居榜首。
中國留學生則表示,大學前兩年的學習目標主要集中在韓語學習方面,且通過韓語能力考試檢驗了近兩年的學習成果。大多數能力水平為中級,為了進一步提升韓語綜合能力、體驗韓國的教育模式以及學習第二專業赴韓留學。此外,中韓兩國一衣帶水,兩國發展關系緊密,為更好地在兩地就業發展,深層次、多方面了解學習韓國的企業文化的重要性也是他們赴韓留學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經濟問題
經濟問題在整個留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對于韓國留學生而言,自身經濟比較優越,而且中國大連地區的消費水平較韓國國內(尤其是首爾、釜山等地)低,此外絕大多數韓國留學生作為語言交換生流連時間較短且獎學金豐厚,在經濟方面沒有太多困難。
受訪的韓語系學生表示由于韓國國內生活成本高。因此,他們在韓國學習6個月左右以后便會向有關部門申請兼職,讀“2+2雙學位”的同學一般會通過半工半讀的方式解決經濟問題。需要指出的是,留學生解決經濟問題的方式得符合韓國的法律規定,也要注意自身的相關權益。
(三)飲食問題
受訪的韓國同學們表示,他們在飲食方面沒有顧忌,中餐種類豐富、滋味多樣,常常成為他們感受生活、結交好友的最佳方式。跟韓國國內的不同之處是中餐分量大,油水豐厚;我校留學韓國的同學則表示,剛到韓國的時候對當地的飲食習慣不太適應,學校餐廳里可供選擇的餐種不多且韓國人性喜冷水,因此產生了疑慮與不適。
(四)人際交往
在人際交往方面,與韓國留學生交往及采訪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在大多數情況下只在自己的小團體內活動,而在雙方交流的活動及運動會方面顯得不太主動。此外,在面臨學業上的困難時,往往向自己的本國同學或者我校朝鮮族同學求助,從語言學習來看,對于一個語言學習者而言弊大于利;中國留學生則表示,初到韓國后顯得緊張,人際關系淡薄,溝通能力有限,文化敏感度低,時常感覺茫然。此外,常有孤獨、絕望等心理問題。事實上,也僅有9%的留學生能很快很好地適應韓國的生活。
二、方言問題
從近幾年韓語系同學選擇的留學院校看,大多都集中在首爾及其周邊的“普通話圈”,一小部分集中在釜山、濟州島等。在首爾地區的同學們表示沒有受到什么影響,甚至認為通過方言可以全面了解韓國的文化,而在慶尚道地區的同學們則認為方言可以提升考研聽力,可以提升文學素養;在日常生活方面,通常使用標準語,沒有多大障礙。在詞匯方面,雖然韓語里有漢字詞,但是在意思上可能與漢語相比有所變化,所以在與人交流、寫作方面有讓韓國人感覺不知所云的情況。在學校做語言交換生的同學表示,由于他們所學習的科目主要圍繞語言進行,這些缺陷很容易曝光并得到糾正,而學習第二專業的同學則表示由于不能及時得到糾正,壓力較前者大。對于韓國人而言,大連是一座方言特色濃厚的城市,兼之大連民族大學是一所民族類院校,所以韓國留學生在與該校同學交流時,時常遇到方言問題。筆者采訪的韓國留學生表示,他們在與公寓阿姨、食堂師傅等交流時常常聽到各種方言,在與公寓阿姨的親近接觸下也學習了不少方言,以至于與韓語系的同學接觸時用幾句方言活躍氣氛;在課堂學習中,以標準語進行。因此,沒有受到影響。
三、迥異的校園兼職文化
近年來,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和消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學習之余加入兼職行列。當今,大學生兼職的目的越來越趨向于多元化,不僅為了賺取生活費、獲得人格上的獨立,而且希望以此增加工作經驗,在不同崗位鍛煉自己,以期將來畢業時更好地步入社會。[2]在中國和韓國,大學生作為一個高消費群體,也作為社會未來勞動力的血液,在他們的成長歷程中,兼職不僅是一種手段,也是一種文化。
從兼職種類數量來看,兼職1-2種工作的同學91.55%,兼職3-4種以上的同學占比5.63%;從兼職工作來源看,40.85%、30.99%同學分別通過師友介紹與網絡途徑獲得兼職,這也是當下最流行的一種途徑,快速簡潔。需要提出的是,老師推薦與網絡途徑獲得兼職在數據方面有交叉點。在交叉數據里,我們可以看到一種可靠的快速的兼職方式,既保證兼職質量,又保證人身安全。其次,兼職的主要目的集中在賺錢和鍛煉能力方面,分別占比70.42%、90.14%。雖然兼職大學生通過兼職活動充當不同的社會角色,與社會各種類型的組織或個人進行廣泛的接觸并開展活動,鍛煉了角色轉換能力[3]。但從普遍反饋的信息來看,中國大學生們在基本解決問題能力、專業技術技能、與人溝通、排解壓力等方面存在不足。另外,近些年來大學生生活支出越來越高,社會借貸越來越普遍,大學生在借貸的同時打工兼職,償還債務。
在就業領域,中國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結構與高等教育人才輸出結構存在不太適應的現象,再次證明了我國高等教育人才結構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脫節現象。[4]在職業規劃方面,僅有25.35%的同學有職業規劃。因此,中國大學生兼職的愿景與實際行動有所偏離。
在調查過程中發現,韓國學生在兼職的過程中,把經濟回報、人際交往能力、抗壓能力放在第一位。這與韓國人對自己的傳統企業文化的理解是分不開的。從兼職信息來源看,韓國學生的更傾向于互聯網上尋找兼職,其次通過師友的介紹進行兼職。這是因為在就業越來越困難的情況下,韓國政府與學校及企業通力配合,采取了相關措施,如短期工作事業政策、職業人力開發政策,通過兼職,培養相關適合學生發展的技能,確立就業觀,獲得經濟上的回報。在這個過程中,正如調查結果顯示的那樣,62.5%的人有確定的職業規劃。
從以上的比較中可以看到雙方兼職文化的差異,對于中國大學生來說,學校在課堂上加強就業指導的同時,更應與企業合作,讓學生通過實習確立自己的就業觀念,了解相關技術和法律,避免盲目兼職。另外,這樣的舉措可以舒緩勞動密集壓力,增加人力資源儲備水平。
四、對待跨國戀的態度
中韓兩國一衣帶水,文化親近,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在雙方交流機制越來越深化、中韓雙方同學越來越緊密的交流的同時,異國戀愛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尤其是當戀愛成為一種必修課的時候,兩國大學生從不同角度表達了對跨國戀愛的看法。
受采訪的韓國同學表示,他們來華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自身實力、感受中國文化,他們將以后的就業發展問題與戀愛問題結合來看:中國的快速發展留給他們自己和家人很好的印象,在與中國人交往的過程中,可以對中國文化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在國際戀愛方面,尤其是與中國人的婚戀方面,韓國有不少成功的例子。隨著對中國社會、中國人群的不斷觀察,基于自己的發展意向與中國息息相關,且中韓地理位置相近、通信便利,他們對跨國戀愛基本持開放態度;中國受訪者則從感情、文化認同、距離等方面看待跨國戀愛,且這些表態與受訪者性別息息相關。他們表示雖然兩國文化具有親緣關系,但從個人地位上尤其是女性在韓國社會的地位來看,這樣的現象對感情的考驗很大;在選擇未來去哪里發展時,一方面得考慮父母這一方的感受和看法,另外還得盡量尊重對方的選擇;在日常生活中的交流中應該充分理解對方的文化語境,要擅長學會表達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總之,對于中國學生來說,他們在跨國戀問題上相對保守。
五、教育模式對學習的影響
總體來說,韓中兩國的教育模式,差異顯著,這是由于韓國在日本殖民時期和朝鮮戰爭時期深受日本、美國的影響,其大學模式是西方模式,即學分制,它要求按照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所要求的課程和學時以確定學分。這與我國現行的大學模式形似,但也有如下的差異:
就課堂組織而言,人數較少,課堂內容多以發表為主。發表是展示團體合作或者個人研究成果的一種上課形式。在每學期學習剛開始時,教授會介紹本學期的學習內容、學習板塊以及確定分組情況。在組別分好后,抽取自己任務,進行調查、整理與總結。在發表過程中,教授與同學相繼質疑并辯論。這對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團隊協作和個人主動性學習等均有較高的要求。此外,在成績構成上印證了以上幾點。以某門專業課成績評價為例:
從最終成績評價標準來看,該課的總成績是由課堂參與度、期末考試、小組活動和期末發表組成的,且總成績是由各部分成績通過比例換算得來的,因此可以看出以上四部分缺一不可。受訪的韓語系留學生表示,在專業學習綜合深化的同時,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閱讀水平等得到了檢驗與挑戰。因此,為了適應這種教育模式,應該在以上各個方面努力鍛煉。
六、結語
從以上幾個方面的調查中可以對留學生的生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此外,留學生活是多面的,這對于有意留學的同學具有一定的啟發。
參考文獻
[1] 仁川日報[N].2019-02-19.
[2] 趙躍,王慶華,王輝,等.大學生兼職問題認知程度調查[J].衛生職業教育,2017(17):121-122.
[3] 梁優優,魯琪,尹春麗.基于機會成本理論對在校大學生兼職行為的淺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5(18):68-70.
[4] 姜獻群.提升大學生就業質量的思考——韓國的經驗及啟示[J].教育發展研究,2014(17):26-32.
基金項目:文章為大連民族大學大學生“太陽鳥”科研立項資助,項目編號:tyn2018143。
作者簡介:白斌(1996- ),男,回族,甘肅天水人,本科在讀,大學二年級,研究方向:韓國語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