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兆明
摘 ?要 《財務會計》為中職財務會計教學的主要課程之一,也是財經類專業的基礎課程。《財務會計》課程包括應收及預付款項、企業資產與負債核算、所有者權益、財務報表等內容,而《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是要學生掌握基本的課程理論與技能。本文主要探討“做學教”合一的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通過分析《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現狀,提出《財務會計》課程的改革與實踐策略。
關鍵詞 做學教合一;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
《財務會計》課程的“做學教”,指的是通過《財務會計》實踐、學習與教學的結合,來完成《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與學習任務。對于財務會計教學中貨幣資金、預收付款項、存貨、無形資產、財務報表等的核算,需要將理論與教學項目實踐進行結合,才能實現《財務會計》的課程教學。因此實施“做學教”合一的《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提升學生財務會計的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
一、中職《財務會計》“做學教”合一的內涵
《財務會計》中的“做學教”合一,指的是《財務會計》實踐、學習與教學的結合。其中《財務會計》中教師的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習內容等;而《財務會計》中教學與實踐的結合,又能夠完成財務會計理論知識、社會實踐之間的轉化。但在中職《財務會計》“做學教”合一過程中,首先將財務會計實踐作為《財務會計》課程的主要內容,然后再進行財務會計實踐內容的學習,最后由老師講解財務會計的重難點內容。這種顛覆傳統《財務會計》的教學模式,是以學生實踐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做”能夠鍛煉學生的職業性與實踐能力,而“學”則是以學生作為學習主體,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最后“教”能夠指明《財務會計》教學的方向,也可以為學生的學習實踐提供相應指導。因此“做學教”合一《財務會計》教學,可以實現課堂環境、課程內容、組織形式、實踐方式、課程評價等的整合,是一種理論與課程實踐融合的教學改革方式。
二、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現狀分析
1.《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與社會實踐的脫離
當前《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主要以學生學習成績為教學目標,展開相應教學大綱、教學內容的安排。因此《財務會計》課程都是按照學生的認知、學習順序等,進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講授。因此傳統《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強調財務會計知識為主體性,并通過有序的邏輯聯系來完成知識結構搭建。所以《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注重財務會計架構、理論知識的講授,忽視對學生財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也忽視對學生財務會計職業素養的塑造。這種《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組織,會導致學生生產實踐能力的低下,也會影響學生對財務會計問題的處理方式,以及學生的財務管理思維。
2.《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式與評價體系的單一
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主要以“講授式”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并結合相應的實踐案例,來完成對學生財務會計能力的培養。隨著中職財務會計實踐內容的逐漸增多,教師主要通過對學生實踐流程的指導,進行財務會計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但這種《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大多以《財務會計》課程的理論內容,作為財會實踐的指導內容。因此中職《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缺乏社會實踐項目的結合。同時在中職《財務會計》課程的評價方面,教師仍舊以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財務會計學習質量的評價指標。所以《財務會計》課程評價過于片面,其沒有對學生的課程學習、理論結合實踐能力進行考察。因此當前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不能達到預期的課程教學改革效果。
三、《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建議
1.構建“做學教”合一《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平臺
在“做學教”合一《財務會計》教學平臺的構建中,中職院校首先需要選擇“做學教”合一的教學場所,通過教學場所來完成財務會計理論的教學。然后教師根據相應的財務會計案例,在教學場所中為學生分配不同的財務會計角色。例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財務會計崗位的任務要求,進行企業財務信息、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等的核算,并開出財務賬戶票據進行展示。學生也要根據自身扮演的角色,進行不同財務會計案例的賬務處理。最后教師對各個學生的財務會計實踐結合進行查看與審核,對其中不滿意的地方進行修改指導,學生再根據教師的要求進行電算化處理。因此“做學教”合一《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平臺的構建,能夠將財務會計案例與實踐進行結合,來進行財務會計實踐活動的開展。
2.改革《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
當前《財務會計》課程以“講授式”教學為主,以財務會計理論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這種教學組織模式過于單一。因此《財務會計》課程要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改革,通過引入中小型財務會計案例,來完成企業的稅務核算與監督,以及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核算。首先《財務會計》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要減少原有《財務會計》課程的理論知識,并添加財務會計理論結合實踐的內容,以實現對財務會計學生的“崗位式”教學。其次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方面,教師要通過多種財務會計教學情境的創設,來完成貨幣資金、往來結算、存貨、長期資產、工資核算、收入成本、報表等的教學。因此教師應以各個中小型企業的財務會計實例,作為《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案例,進行理論結合實踐教學項目的開展。
3.調整《財務會計》課程的實踐方案與考評方式
《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做學教”的結合,重在財務會計“做”的課程實踐。因此在《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實踐中,要制定以財務會計應用為目標的實踐內容,從而完成財務會計職業人才的培養。所以教師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只需向學生講授《財務會計》案例的實踐方式,而無需對財務會計的知識框架進行過分追求。只有學生經歷了一系列財務會計“做”的實踐,才能理解企業中財務會計的整個運轉流程,才能完成企業要求的財務會計工作。而在《財務會計》課程的考評方式方面,中職教師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財務會計考評體系,對學生的財務會計理論、社會實踐等進行評價,從而完成對學生財務會計能力的準確評估。因此通過調整《財務會計》課程的實踐方案,引入多元化的《財務會計》考評方式,能夠實現學生財務會計實踐技能與職業素養的提升。
四、結語
基于“做學教”合一的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要從“做”、“學”、“教”等三方面著手,來提升學生財務會計實踐能力、業務處理能力。其中“做”是《財務會計》課程的主要內容,教師通過《財務會計》案例實踐方式的講解,來帶領學生進行財務會計的實踐,以完成《財務會計》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通過中職《財務會計》課程教學的改革,能夠提升此財務會計學生的職業技能和專業素養,并提升《財務會計》課程教學與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葛錦林.淺談職業教育“做學教”合一的實踐性內涵及理序[J].交通職業教育.2016(04).
[2]朱夢佳.“會計核算技術”課程“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探究[J].職教通訊.2017(03).
[3]沈佳寬.淺談“做學教”合一教學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例[J].農業網絡信息.2016(11).
[4]耿一波,董曉.促使學生體驗的真正發生:做學教合一的校本化實踐[J].江蘇教育研究.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