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華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作文教學是一項不可替代的組成部分,認真落實好小學作文教學工作能夠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觀察能力。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并不理想,存在抄襲、缺乏感情等問題,下面本文主要面向生活化模式研究小學作文教學工作。
關鍵詞:小學生;作文教學;生活化模式
小學作文可以從一定程度上體現出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文水平,不少小學生會把寫作看作是一種學習壓力,不太喜歡寫作,也有一些學生語言較為匱乏,沒有在生活中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從而影響小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
1.生活化模式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價值
認真做好小學作文寫作能夠有效提升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知識掌握水平。但是,不少學生的作文枯燥乏味,只是選擇摘抄其他同學作文段落,或者是模仿其他同學寫作形式,這樣寫出來的作文會缺少靈感、生動性,容易讓人喪失閱讀興趣。因此,學生應該從生活角度去進行寫作,作文與生活聯系非常密切,生活中的各種酸甜苦辣都可以當作寫作素材,這樣學生的寫作水平才能夠得到提升。
2.當前的小學作文教學現狀
學生能夠通過寫作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以及看到、想到的事物,小學作文寫作需要小學生擁有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要學會把自己內心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小學語文作文絕大多數都是來自于日常生活中,因此,小學語文作文生活化是有效提升學生整體寫作能力的重要路徑。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語文教師主要側重于寫作語句與作文結構的應用,容易忽視學生日常寫作內容。第一,作文模式單一。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使得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寫作時并沒有融入自己的思想與情感,這樣也就造成了學生的寫作質量并不高。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采取了提前設計作文立意,并為學生準備材料,這樣也就使得從思想到話語,都直接灌輸給了學生。但從實際上來說,這種寫作更多的是教師的想法,學生只能寫出教師滿意的文章,但這樣的作文并不是學生的。第二,作文詞語胡編亂造。由于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片面的認為真實的文章其實是平淡的,并不能獲取到高分。所以,在教學中,教師采取了引導學生在真實的基礎上,運用緩解策略,以此來要求學生進行虛構,并認為這種文章的情節豐富,分數也相對較高。也正是受到這種因素的影響,使得學生在寫作文時并不會抒發自己的情感,也不會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這樣也就出現了過度迎合教師的價值標準,最終也就難以展現出學生的個性特點。
3.面向生活化模式研析小學作文教學工作
3.1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到生活活動中
小學作文教學本身就是一項較為繁瑣的工作,語文教師應該鼓勵小學生積極參與到生活活動中,結合某個時間或某個事物進行描述和想象,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認真教導學生對一天生活所思所想進行充分理解與感悟,語文課代表應該積極與教師進行密切配合,讓學生準時完成語文作業,并且還要保證作業質量,關于一些語文內容一般都會要求學生參與到生活實踐中,例如學生放學以后都會和家長一塊去做一些家務、定期和父母參與室外活動等,要想提升學生作文水平,一般都會讓學生參加完戶外各種活動之后寫200字或者300字的感想,寫完之后再拿到課堂中與其他小組進行互相批閱與討論,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應用這種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調動語文課堂的積極性。
3.2重點突出小學生的自主學習特征
小學階段是學習語文知識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定期舉辦課外活動,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為作文寫作積累素材,一定要圍繞學生為中心,采用分層教學模式來進行小學語文教學,對班級中的同學合理的分組,每組大約在6人或者8人左右,并且從中選出一名代表作為組長,讓組長負責整個小組的活動,充分發揮組長的帶頭作用,組長應該和每個小組成員之間進行友好互動與交流,當整個活動結束以后,每位同學都應該寫幾百字的感想。在這種條件下,語文教師最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想象空間,“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自然,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發現大自然的更多奧秘,在帶領學生開展戶外活動時語文教師一定要做好各項引導工作,防止學生進入到一些危險的地方,在制定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計劃時,一定要深入分析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積極鼓勵學生親近自然,品味生活中的樂趣,小組之間的分工一定要明確,讓學生之間能夠互相協作,共同完成語文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不同小組之間應該積極進行互動交流,讓學生之間形成一種競爭中存在合作的關系,合作中存在競爭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夠提升學生的整體寫作水平。
3.3鼓勵學生在生活中養成仔細觀察的習慣
小學生的學習習慣直接關系到其學習效率提升,還關系到作為寫作水平的提升,因此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加強生活化教學力度,積極參與到生活中能夠提高學生對事件感知的整體敏感性,在整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在對不同形狀物進行描寫的過程中,可以把一些具體的物品放到課堂中,充分結合物體自身各種特點與物體運動狀況來展開綜合分析,總結物體自身屬性特征,充分結合具體事例來展開寫作,在對一些景物進行抒情時通常都是舉行春游活動,讓更多學生能夠零距離接觸大自然,學生通過接觸大自然能夠產生更加深刻的體會與感悟。當學生親近大自然時,語文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中的實際狀況。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一些偏遠的山野中,學生不能只是簡單的嬉鬧玩耍,同學之間應該密切配合,組成小組,在快樂學習環境中能夠進行生活化的交流與觀察,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課程教學之前一定要提前規定要寫作的內容,例如描述蝴蝶各種覓食的方式、談一談春游感想等,這樣學生就能夠對大自然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與認識。
到目前為止,依然有很多學生沒有參與到生活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鼓勵學生養成在生活中觀察的良好習慣,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樣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更多豐富的作文素材,提升廣大學生的寫作水平。學生可以把生活中觀察到或者感受到的情感融入到日常寫作當中,讓自己的作文更加具有內涵。學生在作文素材積累過程中還能夠增加學生寫作欲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吳球輝.關于小學作文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新校園旬刊,2017 (10):166-166
[2]叢蓉.淺談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 (11):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