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德瓊
摘要:伴隨著經濟全球化與信息高速化時代的腳步,面對嶄新且富挑戰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各國教育改革難以避免的一個問題就是:21世紀的學生應該具備哪些核心素養,才能使他們更好地為社會所需,進而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近年來,各國綜合國力的較量逐漸由表層的生產力水平競爭轉變為深層的以人才為核心的競爭。以經濟發展為核心,致力于青少年核心素養的培育已逐漸成為世界各國發展的共同主題。更有甚者把核心素養的培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教師的最終目標是育人,應該培養學生具備哪些核心知識、能力與情感態度,使其成功地融入社會,在實現自我的同時推動社會發展,這一問題值得廣大教育工作者深思。
關鍵詞:核心素養;綜合國力;小學英語;課堂教學
前言:
近年來課程改革促使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師們從過去關注學科知識和技能,轉向了關注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但課程還存在不少問題:如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力度不夠,教師對情境創設不成功,對語篇意義關注不夠,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落實不到位,以及很少引導學生發展運用英語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英語課程是基于語言的綜合課程,活動可以以語言為基礎發展各項能力與品格,從而可以很好地培養核心素養。
一、關注語言能力的發展
語言能力指在社會情境中借助語言以聽、說、讀、看、寫等方式理解和表達意義的能力。學生通過英語學習逐漸發展語言意識和英語語感,在語境中整合性運用所學語言知識,理解口語和書面語篇所傳遞的意義,識別其恰當表意的語言手段,有效地使用口語和書面語傳遞意義和進行人際交流。
比如,我們在單詞教學時,一定強調“詞不離句”的原則,學生在學習單個單詞的同時還能在合適的語境中進行運用交流;在對話、閱讀、語音、故事教學中,更要創設一定的語言情境,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言知識,發展語言技能,獲得文化體驗,汲取文化精華,提升思維品質,運用學習策略,實現創新遷移。因此,教師在上課前,一定要梳理語篇主題意義,精心設計文本,整理出學習重難點,創設適宜的情境,發展學生相應的能力,確保教學設計情境化、生活化、問題化、活動化,體現綜合性、實踐性和關聯性的學習過程,在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中,養成英語學科素養。
二、關注學習能力的發展
1、重視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標準指出“英語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語言學習,靠的就是交際。在英語教學中,一方面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另一方面創設情境,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運用英語交流,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輕松地獲得知識,提高能力。成功的教育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教師必須壓縮“講”的時間,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教會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自主能力,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策略,懂得體驗自主學習的樂趣。
2、重視合作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是現代教學的重要方式,是提高課堂主體參與效率、拓寬學生情感的重要方法。合作學習以其獨特的優勢、超前的意識,對我國的教學改革產生了強烈的沖擊。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十分重要的學習方法,在這種學習方法中,學生的主體參與,勤奮思考以及主動構建是十分值得關注的。這種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中心,順應了當前教育形勢的發展。小組學習繼承了傳統學習優勢,同時又與傳統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小組合作學習是以小組為單位,它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相互交流,一起探討,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大量開展合作學習,培養合作精神。
三、關注思維品質的培養
思維品質是指辨析語言和文化表現的各種現象;更改表達自己的觀點,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多元思維能力。然而,思維素養長期都被忽視,我們應在教學中逐漸培養。小學低年級階段,我們學習的都是基礎知識和技能,因此,我們應培養形象思維能力。到小學高年級階段,我們可以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要善于引發學生進行深度思考,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大膽質疑,比如在形成性評價活動中,我們也要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合理質疑。在故事教學中,我們鼓勵學生進行創意表達,比如制作英語閱讀繪本,可小組完成,也可全班一起完成,它具有創造美的能力,促進創新思維能力形成。
四、關注文化品格的培養
文化品格是指對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優秀文化的認知,是學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現出的包括知識、觀念、態度和行為的品質。英語課程應促使學生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形成的價值觀和自信、自尊、自強的品格和對優秀文化的認知判斷能力,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能力,具有國家意識和全球視野。
同時,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利用恰當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比如能管理自己的情緒,有積極的心理品質,堅韌樂觀,積極交往,有效互動,建立良好人際關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比如:我們在講swim時,可培養學生安全意識,教育孩子須在家長陪同時下河游泳。又如四年級上冊Unit 9 Do you like it?學習衣物類單詞時,我們讓學生動手畫做游戲等形式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識,讓學生明白在不用的場合下應穿著得體,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觀,并養成適度消費的觀念。小學英語課程應全面發展必備品格,廣泛發展關鍵能力,為學生未來發展創造基礎。英語教師自身的素養,決定著英語教育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成效。因此,提高教師的核心素養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促進思維品質的英語教學建議》作者:魯子問2015. 11.22
[2]《核心素養: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作者:魯子問2015.12.24
[3]《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作者:林崇德(北師大資深教授,2016.6.28發表于《中國教育學刊》
本文是2018年增城區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英語單元教學設計研究”(項目編號:ZC20183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