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是歷史價值觀念形成的重要階段,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對于初中生歷史價值觀念形成至關重要。本文通過對初中生所必須的5大歷史核心素養進行分析與解讀,并針對性的提出初中歷史核心素養培養的有效方案,通過核心素養的培養,建立初中生歷史價值。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一、歷史核心素養五要素
1.時空觀念:歷史學科的特殊性在于其時、空同步發展的綜合性,在進行歷史學科學習過程中,不僅要熟練地掌握歷史事件時間軸,還必須要擁有結合事件發生背景進行綜合分析的思維能力,這是樹立初中生正確歷史價值觀念的必然要求。
2.史料實證:隨著網絡科技的發展,大數據時代來臨讓歷史資料信息的來源和獲取渠道變得異常廣泛,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資料的真偽也比較難以分辨。歷史學科的學習,必須要樹立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讓中學生養成對網絡信息分析、鑒別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嚴謹的論證思維,學會利用史料進行推理研究,拓寬初中生學科視野。
3.歷史理解:歷史事件必須放在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初中生在歷史學科的學習過程中,需要具有“感同身受的想象力與理解力,擁有將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有機聯系與嚴密分析的能力,結合特殊社會大環境,解讀歷史人物與事件,建立正確的歷史認知。
4.歷史解釋:初中生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歷史事件的敘事認知,而是要學會通過結合歷史背景,針對性的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辯證分析,客觀評價歷史人物與歷史事件對人類社會的重要意義,形成對歷史人物、事件的闡述和深度認知的能力。
5.歷史價值觀:初中生歷史學習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正確的歷史價值觀,通過學習,辯證的認知歷史事件的意義,包容國外優秀文化,深入的了解中國的歷史國情,樹立積極向上的民族自豪感與國家認同感。
二、培養歷史核心素養之培養歷史時空觀念
時空觀念是初中生學習歷史學科的基礎核心素養,對于時間軸的把握是每個學生都應達到的基礎要求,結合社會背景對歷史人物、事件進行分析與探討是中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歷史素養之一,這有利于學生對歷史事件本質的認知,幫助學生理解特定背景情況下的歷史人物、事件發生的因果關系。
初中歷史在教學過程中,課程的設置一般都按照編年體進行教授,這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歷史時空觀念,但僅僅依靠編年體教材進行時空觀念的樹立顯然不夠科學。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建議老師可以有意引導學生建立歷史事件的時間軸,通過不斷的梳理,強化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記憶。
對于時間軸的掌握,可以通過老師的引導,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教材上內容并不能做到詳細的涵蓋所有時期的歷史事件,因此,初中生想要建立完整的歷史事件的時間軌跡,可以通過課外資料的查找,補充課堂上的內容,拓展初中生歷史視野。
三、培養歷史核心素養之創設問題指引情境
校園教育的目的不是單方面的灌輸知識,而是側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初中歷史學科的學習也是同樣,不僅限于將特定歷史事件的解讀傳授與學生,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培養對歷史事件的解讀能力,學會如何學習歷史。
初中歷史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設置懸念與問題,引發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思考,讓學生養成通過挖掘歷史資料,論證史實的習慣,同時培養初中生對于歷史問題的思考能力與總結能力。例如,老師在教學中可以針對課堂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在講到甲午中日戰爭時,老師可以通過設置懸念:“中國歷史上羸弱的政府并不止清朝,但以往都是以中國為尊,相繼朝拜。而為什么偏偏在清朝時發動鴉片戰爭,這其中內在的因果關系是什么?侵略者達成共同侵略中國共識背后的原因是哪些?”這樣的問題會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推動學生課下查找相關資料,拓寬視野,在資料的查找和閱讀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興趣,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啟發性,再比如“講到‘禪讓制時,可以給學生拋出問題,如果你是堯、舜其中的一個,你會用怎么樣的方法延續‘禪讓制長久地實施下去,避免世襲?”這樣就會讓學生迅速的換位思考,發散思維,增強對于歷史事件的思考、解毒能力,還能增強對于歷史事件的記憶和理解。逐漸的培養學生史料證實和歷史解釋的能力,提升歷史核心素養。
四、培養歷史核心素養之倡導史料實證意識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初中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逐漸增多,初中生接觸到的信息也是五花八門,這其中就不乏很多的歷史人物與事件,由于很多人物與事件在民間流傳過程中被進行了一定的藝術加工,學生接觸到的信息可能并不是真實的歷史人物與事件。但初中生對于信息的辨別能力還沒有形成,因此,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必須培養學生史料實證意識。
如今,人們能夠接觸到的“歷史大餐”可謂是數不勝數,如“百家講壇”等電視節目,通過知名專家、學者對歷史的講解獲得了無數觀眾的喜愛。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可以模仿“百家講壇”的形式,給與學生一定的發言權,通過自行查找資料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進行論證,并利用自己查找到的資料進行歷史的解讀,建立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真實看法與態度,老師在問題的設計時,可以通過。
通過加強學生的參與,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性,培養學生對于歷史學科的興趣,同時讓學生在資料的搜集過程中增加對于歷史知識的補充與認知,在史料的證實過程中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通過對史料的辨析重現歷史,形成正確的歷史價值觀避免被網絡信息誤導。
結語
初中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是中學生歷史價值觀念的樹立、歷史學習方法形成的重要素養體現,無論是時空觀念還是史料實證素養的培養都需要學生與老師的共同參與。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給學生爭取更多的接觸歷史的機會,為學生創造自主思考、自主驗證的機會,讓學生在思考與資料的驗證中培養發散思維,創新思維,提高歷史學習能力,樹立良好的歷史價值觀,通過對歷史的學習建立民族認同感與國家自豪感。
參考文獻:
[1]石潔.初中歷史教學如何培養學生核心素養[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8 (19):67-69.
[2]成玉丹.初中歷史教學對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培養研究[J].名師在線,2018 (20):26-27.
[3]王景昆.談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 (27):195-196.
作者簡介:連式霞(1986.03-)女,福建泉州人,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小岞中學 中學二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歷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