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望生
[摘 ? ? ? ? ? 要] ?中職英語是一門中職學生必須學習的科目,旨在提高學生專業英語的學習能力和交流能力,為學生日后就業乃至進修打好堅實的基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目前,中職英語教學面臨著一些難度,生源不佳且學生對英語興趣缺乏,國際化下,英語的作用卻越來越突出,學生需要更好的專業英語水平。若能研究解決這些問題,既有利于中職英語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有利于中職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更好地全面服務中職學生。主要從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從多方面闡述研究解決提升中職英語教育水平的這一問題,僅供參考。
[關 ? ?鍵 ? 詞] ?中職教育;英語學習;情景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5-0130-02
中職英語教學是有其普遍性與特殊性的,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必然要從兩方面入手,其一是教師,其二是學生。同時這兩方面又相輔相成,隨著教師教學方式的靈活轉變,學生的興趣提高,自然會收獲更多,反饋給教師的既有學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學習狀態,還有教學結果。由此看來,二者又必然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在此基礎上,認識到不足,解決問題,提升教學質量是必要的。
一、當前中職院校在英語教學過程之中存在的不足
(一)學校和學生都對英語的重要性缺乏認識
誠然,中職院校主要培養的是技術人員,這一點是學生和教師都認可的,因此,往往使學校從根本上忽略了英語的重要性,從而導致英語在校園的支持度不夠,甚至還被英語的教職人員視作可有可無的課程。在設定安排英語教學內容及教學活動時,壓縮英語教學課時,無視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就導致英語教學不能和教學大綱所要求的相符,進而無法培養出全面的技術型人才,使學生普遍存在英語能力較弱的問題,在就業過程中,此方面沒有優勢,還給進一步學習進修帶來了阻礙。
(二)學生自身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中職院校的學生綜合素養較低。很多學生考不上高中轉而進入中職院校學習,因此學習能力不足,學習興趣缺乏,英語基礎差,并且良莠不齊,少部分學生可以掌握一些單詞、語法,有寫作的能力,而大部分的學生卻是連英語的26個字母都很難認全,單詞基礎和語法基礎也幾乎沒有。也正是因為很多學生的英語基礎較弱,很多知識無法理解,對英語的興趣就更加匱乏了,更談不上積極性。睡覺或者打游戲變成了英語課堂上的常態,由此英語學習無法進步,學生更加難聽懂課程,惡性循環之下,英語的教學難上
加難。
(三)教學設施陳舊,教學模式落后
大部分中職院校的教學設施都是以專業器材為主的,而幾乎沒有有關英語的對應教學設施,教學的展開完全憑借老師的課堂傳授,沒有實踐,學生得不到真正的鍛煉,也不會產生太大的興趣,阻礙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提高中職英語教學質量的一些措施
(一)增強教師的教學目標意識
教師的目標意識不僅僅體現在是否在課前有明確的目標,還體現在對目標的執行力上。教師自身認識到英語對中職學生的重要性,不輕視英語才能制定出合理、正確的課時目標,完成教學大綱所要求的教學任務,以教學目標指引著教學的方向,并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要以深刻解讀教材為前提,關注學情和最新的社會動態,帶入英語的學習之中,增強他們的好奇心理,再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科學地組織教學活動,幫助他們合理選擇探究策略,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學習,從而強化教學質量。觀察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和滿意度是評價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方法,因此在教學活動后續還要積極收集學生的反饋,完善教學方法。
(二)推進情景教學模式
新課改早已提出明確目標,有別于傳統模式的“滿堂灌”“英譯漢”,要求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加課堂互動,教師有以學生為主體的意識。受此思想指導,在不斷嘗試中,我認為情景教學模式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
什么是情景教學?就是通過生動形象的情景來教授語言、詞匯,以激起學生學習情緒為手段的一種教學方法。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自主性,進一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
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課堂上自主探索學習過程,教師變教為導,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體。
如何運用情景教學法呢?大致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
1.以生活實際創造情景
無論學習何種語言,都是以服務于生活、與人交流和學習作為目的的。語言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所以情景教學的一大方法就是復制生活,在生活實際中讓學生學習到知識,也提高了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文化章節時,可以學唱民謠歌曲,如jingle bells,運動會時,提前學習“sports”單元,利用大環境演示情境,學生感觸很深,討論熱烈,課堂氛圍愉快輕松;上“travelling”單元前,組織學生真正踏入游玩的生活中,帶領學生體驗,再學習,自然有真正的感觸,為寫作做好鋪墊。
平時也要注意生活中日常物品單詞的學習以及日常交際用語的應用。如在學習“hammer and nail”這篇文章時,可以真正拿來錘子、釘子、剪刀等常用工具,讓學生更有印象。學生對自己了解的東西是更容易接受的,讓教育貼近于生活,同時還能使學生心中英語更加廣泛化,而不只局限于課堂。
2.圍繞教材創建情景
英語教材中有大量的范文對話就是創設情境的良好素材。就地取材,采用任務型教學手段,讓學生進行情境學習,更能激發學生的獵奇心理,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興趣。如在教授“food”單元時,可以適當地布置一下教室,讓學生即興發揮,表演文章“are you hungry?”內容,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效果自然顯著。
3.利用故事表演創設情境
與前者不同,這需要學生更強的能力,學生需要有聯想能力與組織能力的同時,更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這是提高學生英語基礎的良策。學生還要事前準備道具、服裝等,做角色分配、臺詞操練,教師則主要負責選材與點評,盡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導作用。
但凡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自主性的方法就是好方法,教師以課堂教學為入口,實現情景教學方法,能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達成良性循環。
(三)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以上方法皆是從教師入手,通過完善教師的教學方法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教師的作用只能是引導而幾乎很難做到灌輸,因此學生自己的主動性無比重要。
作為現代學習方式的首要特征——主動性,它對應于傳統學習方式的被動性,二者在學生具體學習活動中表現為“我要學”和“要我學”。“我要學”是基于學生對學習的一種基本內在需要,“要我學”則是基于外在的誘因和強制要求。讓學生有對學習的內外需要的原因分為兩個方面,其一就是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通過課上的活躍、表揚等,讓學生對學習的認知是一個有趣而有益的過程,自然需要學習;其二則是學生認識到對學習的責任。不僅教師對學生有教育的責任,學生對學習也有一定的責任,對未來的認知程度可以促進學生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幫助他們把學習和生命、成長有機地聯系起來。只有當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的責任,才能將學習稱為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是為“我要學”。
總而言之,在中職教育之路上,英語的重要性是不可取代的,中職英語的教育方式也是要不斷完善的。既從教師入手,也從學生入手,雙向解決矛盾,才能在國際化程度日漸加快的今天,讓中職院校的學生更加具有競爭力,同時,為進一步提高自身做準備。
參考文獻:
[1]李琪.淺議如何提高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質量[J].中外交流,2016(17):70.
[2]涂冬秀.優化課堂教學方法提高中職英語教學質量[J].教育教學論壇,2011(30):38-39.
[3]王騰.關于提高中職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思考[J].讀書文摘,2016(25):187.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