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輝 乾清華 王建文
摘? 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問卷調查、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在新時代下探求北獅運動在獨立學院的合理開展。研究結論:(1)課程建設應以一主、兩輔、一支撐的方式搭建;(2)課程建設的各教學時段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合理;(3)針對男生教學內容設置合理,女生教學內容要調整;(4)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與現代高科技有待結合;(5)師資力量滿足教學需求,仍加強北獅課程的業務學習;(6)北獅課程評價方法仍需改進。
關鍵詞:獨立學院? 體育課程? 北獅? 建設 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3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5(b)-0208-05
Abstract:This paper seeks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eishiMovement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by taking UESTC, Zhongshan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and adopting literature, interviews, questionnaire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Here are some researching conclusions: Firstly,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et up in the way of “one main body, two assistants and one support”. Secondly, the teaching plan and objective setting of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are reasonable in each teaching period. Thirdly,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boys is suitable, while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girls needs adjustment. Fourthly, teaching methods need to be combined with modern high-tech. Fifthly, the number of teachers to teach the course basically meets the teaching demands, but teachers need t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competence of the Beishi course. Sixthly,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this course still need improvement.
Key Words:Independent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Beishi; Construction; Teaching
中山市地處廣東珠三角腹地,傳統體育文化濃厚,尤以醒獅為勝。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坐落中山市,有30多年辦學史,一直以創新、突破、特色、服務的發展理念為中山市發展建言獻策。從2002年開始,我國傳統北獅運動處于高速發展期,尤其在高校的開展如雨后春筍,該校體育部為求發展,于2004年引進舞獅人才組建北獅運動隊,十幾年來,為中山市培養一批北獅人才。2012年,習近平同志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1]重要指導思想。因此,本研究在該校北獅運動隊基礎上探討北獅項目在該校的發展,旨在豐富校園傳統體育文化的同時,為國家、中山市培養更多北獅人才。
1? 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北獅課程建設的諸要素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研究需要查閱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圖書館收集相關文獻約30多篇;通過查閱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教務處網站,搜索到該校2016年《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一份,通過知網,錄入關鍵詞“傳統體育、北獅、課程建設”搜索到相關期刊文獻35篇。
1.2.2 訪談法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利用會議、培訓等方式對相關領域3名教授及專家進行訪談,希望專家和教授對北獅運動項目在該校開展提供可行性建議。
1.2.3 問卷調查法
第一,課題組分兩部分進行問卷調查,首先針對該課程建設的必要性、理論教學內容滿意度、技術動作教學內容滿意度、教學評價滿意度等對各個學院500名學生進行發放問卷,回收489份;然后對該校體育部門18名體育教師做相關訪談和調查,發放17份,回收17份。
第二,對學生問卷進行效度和信度檢驗。
(1)效度檢驗。
效度檢驗采用邏輯效度檢驗方式。聘請6位專家分別對學生問卷進行有效性檢驗。對問卷存在的部分問題進行修改和完善,因此,問卷具有較高的效度(見表1)。
(2)信度檢驗。
信度檢驗采用重測法,隨機選取25名學生進行兩次發放問卷,時間間隔為兩周。將兩次測得的數據用SPSS相關軟件進行處理,得出相關系數R=0.72(P<0.01),充分說明,此問卷符合社會學調查要求,具備研究所需的信度。
1.2.4 數理統計法
用SPSS相關軟件對調查問卷的結果進行分析。
1.2.5 邏輯分析法
利用歸納、類比等邏輯推理方法,對收集到的材料、數據進行分析、總結,以得出結論。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該校體育課程結構分析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體育部承擔全校2萬人的體育課程教學,根據2016年版的《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得知:
體育課程歸于軍體類別,占6個學分,是該校的必修課程之一,可見該校體育課程在該校的重視程度超過了綜合類、大文科類、理科類、素質拓展類。通過觀察圖1發現,體育部2017—2018年度開設必修課、選修課、保健課、運動訓練隊四大類別共28項,其中球類項目和操類項目開展8項,占總開設項目的28%;民傳類項目開設3項,兩個太極拳項目,1個舞獅項目,而且舞獅課程是以運動隊方式開設,占總開設項目的11%。說明,北獅課程建設具有一定建設基礎。
2.2 北獅課程建設的可行性分析
2002年8月6日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在對體育課程內容確定主要原則中明確提出:“弘揚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汲取世界優秀體育文化,體現時代性、發展性、民族性和中國特色”[2]。
“高校是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3],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作為一所全國知名理工類獨立學院,廣東省、中山市政府、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均給予硬件、軟件、師資等強有力支持。該校近幾年更加提出辦好應用性大學、培養應用性人才、服務廣東、服務中山市的辦學理念。該校體育部于2004年7月引進習練北京白紙坊太獅的舞獅人才,9月正式組建第一支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北獅隊,該隊組建十多年來主要參與了廣東省、全國各種舞獅比賽(見表3)。
通過對該隊2005年至2018年在廣東省、全國賽場參賽次數統計,可以看出該隊一直在舞獅賽場上很活躍,顯然已經具有一定歷史積淀,因此該校北獅課程建設已具備前提條件。
在運動隊基礎上謀求北獅運動在該校的全面開展,因此課題組對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9個二級學院的學生進行必要性調查(見表4、圖2)。
該校有9個二級學院,共發放了500份調查問卷,回收了489份,通過以上調查說明,9個學院學生共232人認為“有必要”開設北獅課程,共有95人持“無所謂”態度,兩者總人數為327人,充分說明學生們贊同和支持此課程建設。從表6中可以得知,選擇“有必要”建設該課程學生中喜歡這種運動形式和了解承傳統文化分別為75人及87人,而外國語學院、藝術設計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學生希望了解傳統文化和喜歡這種運動方式的外,更希望豐富自己所學專業,為將來工作提供幫助。
通過對該課程開展時間段和開展形式(見表5)的調查發現,學生們更愿意以公選課和運動隊形式開展,兩者“合理”程度為64%和83%;其次是體育1和體育3以必修課的形式去開展,“合理”程度為62%和61%。結合該校體育課程教學計劃(見表6)來看,表面公選課和運動隊“合理”程度雖然最高,細看兩種開課形式容量非常受限制,該校規定公選課程每位教師最多有3個時間段開設,每個時間段最少要有40個學生選課才能開班,所以對該課程的開設有很大不確定性,而運動隊開展形式由于運動隊要保持較高技術水平,隊伍容量受到限制,這樣對該課程建設和開展不利,所以,這兩種開展形式不是最主要的開展形式;調查中體育1和體育3“合理”程度低于公選課和運動隊,高于體育2,處于5種時段和開展形式的中間,而且體育1和體育3均為該校體育課程教學計劃的必修課程,所以,可以保證該課程穩定開展。
2.3 北獅課程建設的教學計劃與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目標決定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評價等的制訂,教學目標設定是否能實現理想知識技能教習、教學承受者是否能產生情感認同,這都與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設定分不開。
該校體育課程設置為三個學期,從大學一年級下學期到大學二年級上學期為體育1和體育2兩個學期教學階段;大學二年級下學期為第三學期教學階段;公選課程一個學期教學階段;運動隊四個學年教學階段。體育1是分班形式進行,連接體育2結束一學年學習,體育3、公選課是以自選形式進行,運動隊擇優選拔進行。
根據以上教學計劃分析,體育1雖然開課形式老化、僵化,但可以保證該課程建設順利實施,所以對于課程建設的初期具有很大幫助,而且體育1緊接體育2,保證學習的連續性,有利于教學目標實現;體育3和公選課雖然上課形式靈活,但對于課程建設的初期缺乏穩定性,連續性,對課程建設不利;校北獅運動隊雖然學生運動技能、運動水平較高,但肩負比賽任務,只能為該課程建設起到支撐作用。
從上述分析可知,體育1比體育3、公選課、運動隊在課程建設方面更有優勢,因此結合體育課程的教學計劃來看,該課程建設總體構架應以體育1為主,體育3、公選課輔助、運動隊支撐的一主、兩輔、一支撐的方式搭建(見圖3)。
根據該校體育課教學計劃,針對不同教學時段和開展形式,北獅課程建設制訂不同的教學目標(見表7)。
2.4 北獅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教師隊伍分析
2.4.1 北獅課程教學內容分析
北獅課程教學可分為兩部分內容:一是理論教學;二是實踐教學。根據每班不同的教學目標,可以制訂出一學期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時計劃(見表8)。
根據不同教學目標,體育1、體育2、體育3、公選課一學期可以設置2個學時理論教學,運動隊一學期設置16學時理論教學;體育1、體育2、體育3、公選課一學期各設置30學時技術動作學習,運動隊設置80學時技術動作學習。針對以上教學內容和學時計劃,進行理論和實踐的滿意度調查(見表9、10),以保證教學內容和學時計劃科學性和可行性。
通過表9可知,體育1、體育2、體育3、運動隊對理論教學內容滿意程度集中在“很滿意、比較滿意和一般滿意”,分別為30%、28%、24%、54%和40%、39%、39%、33%及14%、15%、24%、13%,其中運動隊學生認同程度最高,“很滿意”達到54%,其余“很滿意”和“比較滿意”高過“一般滿意”,只有體育3“很滿意”和“一般滿意”持平,由上可知,大部分學生對理論教學內容認同。
通過表10可知,體育1、體育2、體育3、運動隊對實踐教學內容滿意程度集中在“很滿意”、“比較滿意”和“一般滿意”,分別為43%、36%、33%、71%和37%、40%、39%、19%及14%、20%、15%、10%,并且“很滿意”和“比較滿意”均高過“一般滿意”。其中運動隊學生認同程度最高,“很滿意”達到71%,其次是體育1,“很滿意”達到43%,則體育2和體育3“很滿意”低于“比較滿意”,由以上數據可知,絕大部分學生對實踐教學非常認同。
2.4.2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分析
通過訪談該校體育老師得知,該校體育教師教學常規工作仍然是紙質點名冊、電腦打印紙質教案、授課計劃等。根據該校體育教師工作狀況,采用現代教學方法和高科技輔助教學工作勢在必行。
該校體育教學班級人數多、教師在課前所上交教學材料多,課程中過程考核、簽到、作業、課后小結、成績計算、成績登記及錄入等教學工作繁重,因此體育課程教學活動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視頻教學,把學生看、聽、教師講解等緊密結合起來;利用泛雅教學平臺提前錄制好本學期各個教學階段教學視頻供同學們提前預習;學生可以錄制視頻方式提交教師所做布置的作業;利用教學APP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掃描二維碼方式簽到,并自動生成學生出勤率對應分值等;每班課后小結及每位同學課堂表現都可以通過語音方式錄入到APP教學軟件中。
2.4.3 教師隊伍建設分析
根據調查得知,該校體育部共有體育教師18名,球類教師人數8名;民族傳統體育類教師2名,結合該校辦學性質及體育教師人員配置來看,民傳教師滿足北獅課程建設需求,表11中兩名民傳類教師一名36歲、一名45歲,職稱為副教授、講師,兩人教齡均為10年以上,均具備承擔該課程講授能力(見表11)。
2.5 北獅課程教學評價方法分析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體育課程教學大綱要求,對該課程進行總結性評價。課程總評分值均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平時分值占50%,二是動作技術分值占50%。平時分值主要從兩方面進行考核:一是考勤,二是平時表現,平時表現包括學習態度和運動著裝,這兩方面各占25%;動作技術分值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理論考試分值(問答形式),占10%,二是技術動作考試(打分形式),占40%(見表4)。
調查得知,各個教學時段的學生均對評價方法比較滿意,平均為33.2%,而且選擇滿意的也較多,平均為33%,與比較滿意持平;選擇很滿意的也占一定比例(見表12)。
比較5個教學時段發現,運動隊和體育1“滿意度”最高,百分比總和達到98%、94%。但從上表中也可以看出體育3選擇“不滿意”百分比占10%,公選課選擇“不滿意”占17%,“很不滿意”占10%。由此可知,這種評價方法雖然大部分同學認為科學合理,強調學生學習態度和平時表現,但有少部分同學仍為不滿意,仍需改進。
3? 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課程建設框架應以一主、兩輔、一支撐的方式搭建。
(2)課程建設的各教學時段所設置的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合理。
(3)針對男生的教學內容設置合理,針對女生教學內容要調整,還要合理設置班級人數。
(4)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較陳舊與現代高科技結合較少。
(5)課程教學的師資力量滿足教學需求,仍要加強北獅課程業務學習。
(6)北獅課程評價方法仍需改進。
3.2 建議
(1)多組織觀看介紹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視頻,增強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可程度。
(2)對女生的教學內容選取難度較低、較易掌握的動作進行學習。
(3)盡快把現代各種科學技術,如二維碼、APP平臺、視頻及人工智能與教學、管理緊密結合,使教師專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研習。
(4)鼓勵教師參與北獅課程相關培訓和學習,豐富理論知識,加強技術動作學習。
(5)組織教師申報相關科研課題,編寫適合該校學生學習的北獅教材。
(6)北獅教學評價方法加強實踐考評環節靈活性、創造性和團隊性。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學習《習近平關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論述摘編》[Z/OL].[2018-09-14].http://cpc.people.com.cn/n/2013/1203/c64387-23722539.html.
[2] 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通知[Z/OL].[2018-09-14].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28/201001/80824.html.
[3] 王鳴駿,杜壽高.“學訓結合”開創高校龍獅專項課改革的新思路——以南京工業大學為例[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