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子明
[摘要]對于個性化教學,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家基本上認同的觀點,是指充分尊重和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學生個性的和諧發展,教師以個性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獲取信息的教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個性化,就是從閱讀現狀入手,深入研究閱讀個性化教學的含義及重要性,掌握實施的方法,如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情感體驗、個性化地安排教學內容等,從而推動語文整體教學。
[關鍵詞]個性化;閱讀教學;創新思維;全面發展
在科技和知識迅猛發展的今天,越來越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而高素質的人才離不開創造力。創造力已經成為現代人必備的一種能力。作為培育人才的搖籃——學校,又該如何培養學生創造力呢?基于學校的重要學科——語文教學又該如何把握方向,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呢?作為語文教學重要組成部分的閱讀教學,要求教師要有個性化的教學,倡導學生有個性化的學習。培養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就成為培養學生創造力的源動力。
一、當前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學生被動、機械地不加變通地全盤接受知識,然后就是翻來覆去地死記硬背。可是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更不必說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了。因為這樣的學生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勢,只會接受、接受、再接受,很少愿意自己去思考、推理和交流,教師沒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體驗、品味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敗。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只是夸夸其談,既沒有尊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感受體驗,又不相信學生有能力獨自解決問題,使得語文課程的人文性、思想性、審美性及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不到有效地體現。基于以上的問題,我們倡導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是打破原有的閱讀模式,發揮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創造性,給他們搭建舞臺,讓他們充分自由地展示自己,達到語文教學應有的目的。
二、個性化閱讀的內涵
所謂個性,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是指一個人經常表現出來的穩定的、本質的、獨特的各種心理特征的總和;在教育學上個性也被看作是個體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質基礎上,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根本屬性,是一個不同于另一個人的本質特點。狹義上是指個人心理面貌中與共性相對的個別屬性,即個體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中形成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社會特征以獨特的方式有機結合而表現出的個體獨特的社會性。在這個世界上,我們不可能找到兩個個性完全相同的人,學生的個性更是千差萬別。
所謂“個性化教學”,就是要充分尊重、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重視學生個性的形成并和諧發展,而語文教師所承擔的責任就是通過個性化的教學,喚起學生的求知欲,使其張揚個性,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個性化教學說白了就是個性自由發展,教師以個性化的教學手段,來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創造性學習。為此,教師要做學生的引領者,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的創造性能力,尊重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力。
語文教學的個性化閱讀,是指教師借助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特點,運用語文教學的優勢,加上教師的教學藝術,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張揚學生個性的教學行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主要特點。隨著素質教育深化改革,許多教師已經深刻認識到語文學科不僅要教會學生認識了解掌握語言并應用語言的能力,還要幫助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在語文學習過程中體驗文字所表達的美,感受文學、美學的熏陶,達到陶冶性情、愉悅心靈、感受美、體驗美進而創造美。所以,實施語文個性化教學是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必經途徑,語文個性化教學的出發點就是以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智力快速發展為中心。
三、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
(一)設計教學內容
開展個性化閱讀,首先是合理設計、安排教學內容,要高屋建瓴,立足于課標,領會教材的精神實質,吃透教材和課標,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狀況和認知水平,從學生感興趣的角度切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設置相關的情景,讓學生有學習的愿望。教學過程根據學生的理解程度來決定,容易掌握的內容學生自行解決,難點和重點可通過合作探究和教師的適時點撥來解決,節奏要疏密有致,該快則快絕不拖泥帶水,該慢則慢不惜濃墨重彩。課堂要給學生留有回味的余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對于重點篇目,可做范文精講,以點帶面,以利于學生舉一反三,學會思考,學會學習;次要篇目則留給學生自學,教師適當下發學案指導學習。如散文單元,教學重點是體會散文的語言美,在安排本單元教學內容的時候,教師可精講一篇經典文章,如《荷塘月色》,其他的課文則留給學生自己學習。
在閱讀教學中,還可適當擴大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如在講《念奴嬌·赤壁懷古》時,可以把蘇軾的《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介紹給學生,講蘇洵的《六國論》時,可以把蘇轍的《六國論》介紹給學生,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也可以進行對比閱讀,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養成熱愛讀書的好習慣。
(二)教學方法、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教無定法。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面對不同題材的文章,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一篇文章可閱讀理解的角度有很多,所以方法和策略自然也不同。比如郁達夫的《故都的秋》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在講解時,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來取舍。如果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那么教學的切入點就從朗讀入手,主要方法就是反復誦讀,揣摩體會其精髓;如果是培養學生的寫作水平,那么教學則可以從文章的寫作角度入手,以練為主,以練帶講,側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如果是讓學生深入了解文章的內涵,則需要從文章的內容入手,深入挖掘其內在的含義,以討論法為主。另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在方法和策略的安排上也有所不同,可根據單元的教學內容來確定。如在講文學名著時,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改編成劇本進行表演的方法、口頭閱讀體會,打破常規教學方法過長的模式。在講元曲的時候,先讓學生自讀了解其內涵,用他們喜歡的流行歌曲的旋律把它表現出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再適當進行學生自主選擇的“小組合作制”,小組成員一起制定學習目標,一起探討課內外難題,一起表演課本劇,小組和小組之間開展評比和競賽,活躍閱讀教學的課堂氣氛。
(三)尊重學生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個性化閱讀教學少不了個性,尊重學生的個性,才能做到個性化教學。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讀者對文本的接受過程實質上是對作品的一種再創造過程。學生對文本進行解讀,必然會加進自己的體驗和人生閱歷。由于學生的領悟力、理解層次不同,他們常常會提出具有個性化的問題。作為教師,不能以一己之見來加以否定,應該尊重學生的這種獨特體驗和創造,鼓勵學生對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加以聯想和想象,允許學生“突發奇想”,甚至異想天開。如《長恨歌》的主題有愛情說、諷喻說和二者兼有說,基于不同的學生,理解可能就不同,所以教師只是給予引導,不能否定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甚至一棍子打死。開放的教學環境和人文化的關懷,一定能讓閱讀教學插上飛翔的翅膀。
(四)創設個性化的教學情境
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的思想飛起來,讓語文教學回歸詩意的教學,情境的創設是必須的。學生的閱讀就是認識世界、了解社會、活化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需要借助學生自身的生活經驗、情感積淀和人生閱歷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再創作。個性化閱讀的關鍵是學生獨立自主地感悟、揣摩和品味。因此,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讓學生無拘無束地自由參與、真情表達,才能實現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語文教學中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需要教師賞識、激勵每一個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保護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樂于、敢于發表獨特見解,敢于質疑問難,善于想象,勇于探索,樂于實踐。如在教學《荷花淀》一課時,一學生在分析一青年性格時說:“‘有什么看頭呀這句話分明表達了這名婦女對丈夫早就沒有了感情,她早就移情別戀了。”驚人之語引得學生哄堂大笑。而這名學生卻一臉認真、全無遭受嘲笑的尷尬,也沒有惡作劇的狡黠。顯然,他是經過認真思考的。在笑聲過后,教師不應該批評他,而應肯定他敢于思考、敢于發表見解的自信和勇氣,再適時指出錯誤所在,這樣既維護了學生的面子,又激發了全體學生積極學習的勁頭,使得課堂教學氣氛熱烈而融洽,學生思維更加積極活躍。
個性化的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在充滿詩意的語文天地自由翱翔。
參考文獻:
[1]陳靜.弘揚個性,放飛心靈——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三步走[J].現代語文,2006,(03).
[2]顧朝陽.關于個性化的語文教學[J].池州師專學報,2006,(08).
[3]王新娟.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探析[J].語文教學研究,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