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權海
摘 要:社會公德是指存在于社會群體中間的道德,是生活于社會中的人們為了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的行為規范。進入新時代,高職學生社會公德教育存在一些問題, 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 研究適切的對策, 以增強高職學生社會公德教育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職學生;社會公德;問題及對策;研究
社會公德是指存在于社會群體中間的道德,是生活于社會中的人們為了我們群體的利益而約定俗成的我們應該做什么和不應該做什么的行為規范。之所以稱為社會公德, 是因為它是全體公民都必須共同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高職生的社會公德意識是衡量學生本身道德修養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標。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大學生要做“四有青年”,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青年。“四有”是國家對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高職學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 他們應該具備良好的公德素質。但現實中, 高職學生在社會公德建設方面卻存在一些問題, 筆者為此進行了思考,并研究了對策。
一、高職學生社會公德不良表現及原因分析
(一)社會公德的不良表現
1、人際關系上的社會公德缺失
高職學生需要處理各種人際關系,在與他人交往當中過于隨意,過于張揚自身個性。如:看到老師不僅不打招呼還躲避老師,甚至說落老師;課堂上玩手機,看電子小說,玩小游戲,聊QQ,隨意進出教室,對老師的教誨不聽不聞;聊天、說話語言粗魯,習以為常。
2、公共生活中的社會公德缺失
在校園里,影響其他同學學習行為的表現是“占位”,有些同學喜歡用書刊或者其它物品搶占自習室位置。有些同學養成了晚起的壞習慣,經常可以看到學生把早餐、零食帶人教室,吃完后還不處理垃圾,出現垃圾塞滿抽屜的現象。有些學生過馬路不走人行道、隨意亂穿,闖紅燈等行為,甚至自己的手機等物品被偷了,為了心理平衡,繼續偷別人的東西的行為。
3、保護環境和資源方面的社會公德缺失
有些學生浪費現象嚴重,不關燈、風扇、空調、多媒體、水等,“長明燈、長流水”現象時有發生,造成資源的浪費。其次,校園的綠化區尤其是草坪上經常有果皮紙屑,有“曲徑通幽的小道”,這些都是學生隨意踐踏草坪造成的后果。
(二)社會公德缺失的原因分析
1、社會環境的影響
當前,我國正處于決勝小康社會的關鍵期,社會上具有多元價值,社會利益多樣化。國內外的發展規律顯示,改革開放過程中會伴隨著社會公德意識的下降,社會上出現的各種不良現象,比如隨地吐痰,亂拋垃圾,綠地踐踏,搶位霸座,公共景點亂畫亂涂,放任寵物,不恤病殘等。高職學生從心理上會有盲從傾向,社會思潮對他們的影響是有的。
2、學校教育的影響
高職院校對大學生社會公德的教育力度不夠,缺乏德育教育的系統設計,執行環節走形式,把注意力集中放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學上,有“重技能輕德育”的錯誤思想,沒有從制度層面、人才培養系統設計的層面,去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3、家庭環境的影響
家庭是一個人接受教育的開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家庭環境對學生社會公德教育的影響非常大。大學生多數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其寵愛有加,學生自我意識強,缺乏助人為樂的精神,缺乏社會責任感。家庭成員的道德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社會公德。
4、學生自身的原因
社會公德養成的關鍵在于自身,道德意志薄弱,遵守社會公德的自覺性差,尚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階段,自控能力差,容易受外界的干擾。另外,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少,在實踐中提升思想境界不夠,對社會公益事業表現冷淡。
二、增強高職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對策
(一)營造良好的社會公德大環境
作為社會成員的高職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水平受社會整體社會公德水平的影響,整個社會的社會公德意識越強,高職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將會越強。營造良好的社會公德大環境有利于增強高職學生的社會公德意識。社會可以通過加快社會公德法規化進程、社會輿論監督、完善獎勵機制等方式為社會成員(高職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公德大環境。
1、加快社會公德法規化進程
在當下社會公德失范的背景下,通過法律手段來加強社會公德的權威性,加強社會公德意識是社會公德建設的首要選擇。例如將隨地吐痰、破壞公共財物、買票不排隊、電影院內大聲喧嘩、網上惡意欺詐等行為納入法律或制度制裁的范圍。
2、加強社會公德的輿論監督
輿論對青年學生的社會公德行為具有較強的導向作用。在這個主流媒體還沒有完成自身轉型的時期,既要充分發揮自身的權威、高度和深度的優勢,又要完善民間輿論、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形成合力的立體式的監督的結合。
3、完善社會公德的激勵機制
公德行為的激勵機制是培養公德行為的土壤,它有助于社會公德建設進入良性循環軌道,使社會公德行為能自我復制、自我發展,使包括高職學生在內的所有公民義無反顧地履行社會公德義務。
(二)學校加強社會公德教育
1、創建社會公德教育網站
利用互聯網自身的優勢,建設一批具有較強思想性的紅色網站來占領思想道德的網絡陣地。要使“德育網站”具有吸引力,點擊率高,要發揮網絡自身及時、互動、靈活、形象的特點,有效整合和充分挖掘社會公德教育內容以滿足學生不同的需求。
2、創辦網上道德學校
網上道德學校是傳統課堂教育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補充,網校應與“兩課”教學相結合,形成互補,在教育內容上,應根據教育對象的不同由低到高、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如對新生側重進行基本規范和原則的教育,對畢業生側重于與就業相關的公關禮儀常識教育。
3、開辟與引導網上社會公德論壇
開辟網上道德論壇可以為學生搭建一個自由發表意見的交流平臺,這樣充分做好高職學生的正面引導工作。為此,要精心設計和選擇論題,選擇具有社會公德教育典型性、接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如校園誠信問題、青年志愿者行動等。
(三)發揮家庭對提升高職學生社會公德意識的影響力
家長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公德意識,樹立良好的模范,言傳身教,以良好的行為影響孩子,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自覺養成遵守社會公德的文明習慣。家長要教會孩子做人的道理,養成助人為樂、愛護公物等好品質,而不是一味的求學習成績。
(四)高職學生自覺加強自身的修養
高職學生的舉動不僅代表自己,還代表社會乃至國家形象,這就要求掌握基本技術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公德形象,踐行社會公德規范,提高公德修養,做到講文明禮貌、言談舉止得當,樂于助人,愛護集體財產和公共財產,加強環保意識,不隨手扔垃圾,不踐踏草坪,遵守各種規章制度,不插隊、不亂闖紅綠燈,遵守公共場合的各種公約,做文明人、行文明事,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質,對全社會樹立良好的公德形象,展現獨特的人格魅力。
(作者單位:仙桃職業學院,湖北 仙桃 43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