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鴻 李菁 賈高峰

【摘 要】目的:觀察靜脈置管與豬尾巴管治療胸腔積液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內收診的胸腔積液患者一共102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進行分組,一組設為對照組,另一組設為研究組,各組51例。臨床治療中,對照組的患者選用靜脈置管,研究組選用豬尾巴管,觀察比較治療效果。結果:①研究組總有效率為98.1%,對照組為86.2%,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②研究組與對照組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相比靜脈置管,豬尾巴管治療胸腔積液的療效更顯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廣。
【關鍵詞】靜脈置管;豬尾巴管;胸腔積液
【中圖分類號】R766【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3--01
胸腔積液,是一種常見病癥,容易引起并發(fā)癥,影響預后,目前,胸腔積液的處理方法較多,常用的有胸腔閉式引流術、反復多次空針抽取等,然而,這兩種方法不僅工作量較大,而且容易造成大范圍損傷,感染發(fā)生機率高[1]。對此,有學者提出采取微創(chuàng)胸腔引流方式進行處理。本文筆者選擇了102例患者進行研究,現(xiàn)在總結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內收診的102例胸腔積液患者,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按照1:1比例,將其分成兩組,一組設為對照組,另一組設為研究組,每組51例。其中,對照組51例患者中,男性28例,23例女性,最小42歲,最大78歲,平均年齡(64.58±5.92)歲。研究組,30例男性,21例女性,最小41歲,最大75歲,平均年齡(65.13±4.87)歲。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比較發(fā)現(xiàn),研究組與對照組的基線資料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分組比較。
1.2 方法 (1)材料:8Fr-30cm豬尾巴導管(廣東百合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6Ga型20cm單腔8FR中心靜脈導管(北京天地和協(xié)科技有限公司)。(2)引流:穿刺之前,需向患者和家屬說明引流的具體方法、目的,對于神志清醒的患者,盡量安撫其不良情緒,獲取信任,爭取配合。操作前,床頭抬高約45°,穿刺側需墊高,2cm左右,患側充分暴露,便于操作。穿刺之前,通過B超檢查,詳細標記,一般而言,第7-10肋間腋前線至腋后線選作為穿刺點,常規(guī)消毒處理后,鋪巾(無菌洞巾),通過 2.0%利多卡因(5-10ml)進行局部麻醉處理。經(jīng)由B超,準確定位,順著肋骨上緣,手持穿刺針,緩慢負壓進針,當無阻力時,而且注射器內可吸出液體,表示可以停止進針,在此基礎上,插入引導鋼絲并固定,將套管針拔出,利用擴張器,將胸壁入口進行擴張?zhí)幚恚螅顺鰯U張器,順著導絲,置入深靜脈導管或者是豬尾巴管,深度一般保持8-15cm即可,抽出導絲,抽吸通暢后,關閉卡式開關,肝素帽與導管末端相接,利用鎖樂扣將導管固定住。常規(guī)消毒穿刺點,予以無菌輔料覆蓋,連接引流管及折返引流袋,進行胸腔積液引流,以患者實際病情為準,控制引流的速度和量。危重患者,若是速度過快,可能對生命體征造成影響,一般初始放液速度相對緩慢,第1d總放液量<800ml,之后,需<1000ml/d。在此過程中,詳細記錄病人的各項指標,如心率、血氣分析氧合指數(shù)及自主呼吸等。每日引流量不足50ml,B超顯示,胸腔積液量少,或者無積液后,將導管拔除。
1.3 觀察指標 (1)療效評價:①顯效,通過引流治療,患者的胸腔積液癥狀基本消失,緩解時間持續(xù)>1個月;②有效,相比治療前,患者胸腔積液減少>50%,緩解持續(xù)>1個月;③無效,胸腔積液減少不足50%,或者病情加重[2]。(2)觀察指標:觀察患者引流時間和住院時間,并統(tǒng)計并發(fā)癥。
1.4 統(tǒng)計方法 計量資料用T檢驗,X?檢驗計數(shù)資料,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療效評價 療效分析,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引流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fā)癥 研究組引流時間及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胸腔積液,在呼吸內科為常見病,多種疾病均可引起,如肝硬化、胸膜腫瘤、心力衰竭、腎病綜合癥、重癥肺炎等,其中尤以結核性胸膜炎、惡性胸腔積液為好發(fā)。穿刺抽液術以及胸腔切開閉式術是處理胸腔積液的常用方法,但是,穿刺抽液術由于需反復操作,容易引起不適癥狀,增加肺損傷和感染機率,而胸腔切開閉式術創(chuàng)傷大,愈合慢,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基于此,中心靜脈導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不僅痛苦少,而且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愈合快[3]。近些年,醫(yī)療技術不斷發(fā)展,專家學者通過不斷研究實踐,改進了中心靜脈導管,促使其前端卷曲,呈豬尾巴狀,故而稱豬尾巴管。豬尾巴管,不易堵塞,應用范圍廣,降低了穿刺風險,深受青睞。本文通過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研究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且住院時間、引流時間及并發(fā)癥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可見,相比中心靜脈導管,豬尾巴管治療胸腔積液的效果更顯著,建議推廣。
參考文獻
陸志斌,周存榮,占根生,竇成軍,鄭琳. 豬尾巴管在胸腔積液行胸腔閉式引流術中的應用研究[J]. 牡丹江醫(yī)學院學報,2018,39(01):11-13.
李茜. 對行微創(chuàng)豬尾巴管胸腔閉式引流術的氣胸患者實施綜合護理的效果探討[J]. 當代醫(yī)藥論叢,2018,16(04):241-243.
李舉,張尊勝,賀琳,胡珍珠. 豬尾巴導管置管引流胸腔積液在危重患者中的應用[J]. 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17):21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