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亭
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敏捷思維主要是通過適當的教學提問來完成的,為了促進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需要全面對小學階段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對小學階段中進行的教學活動效率進行提升,促進協同全面發展小學階段所進行的教學活動。本文則實際淺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如何進行適度有效的提問。
關鍵詞:小學數學 ? 課堂教學 ? 有效性 ? 提問
小學教學數學科目中,因為教職工教學方法不同進而提問方式不同,一些重視技巧,另一些重視提問的原則或者目的等等。小學數學教學中已經開展了課堂提問的方法,但是效果卻沒有想象中的好,因為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在提問過程中會存在效果不佳的情況。針對此情況我們需要重視小學數學教學中進行適度有序的課堂提問活動。
(一)形式大于內容
素質教育持續推進的過程中,對教師則有著更好的標準,需要和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對話以及交流,采取各種形式吸引學生注意力,拓寬學生思維意識。然而。很多教師都會用常規提問的方法使用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解答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此類知識,以便提升學習效率。其中,也有部分教師是為了進行提問而提問,很多時候過分重視提問而忽視了內容。比如:對乘法口訣在授課時,教師會對學生進行提問和檢查,進而對學生口訣熟練程度進行檢查。而這樣的方式沒有實際意義,且不符合新型課程標準相關要求,沒有對學生的思維意識做到開拓創新,以及沒有滿足學生理解記憶的目的。
(二)數量與質量矛盾
小學教學中難度大的科目有小學數學,這就要求教師需要在短暫的上課時間對大量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和分析。當課堂提問的環節比較多時,想讓教學課堂變得開放會存在困難,有時會出現時間不足,教學時間拖拉等現象,這將是一個矛盾。針對這一情況,我們需要對課堂教學提問的質量以及數量之間的矛盾進行解決,進而對教學的質量做出有效提升。
(三)評價不合理
授課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提問不是為了讓學生減少不會回答問題上的困擾,而是通過引導和觀察,對學生存在問題進行疑難解惑,進而讓其學習效果明顯提高。一些教師為了教學任務達標,會對學生回答問題后沒有進行點評和講解,而實際上解決學生學習不好的基本路徑和手段就是在進行提問后給予評價和有效講解。進而,提問以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答案進行綜合評價,按照學生答題思路、技巧和模式進行全方位評價,采取肯定表揚的態度,對錯誤則是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其進行改正,這樣才能充分提升教學綜合能力水平以及學生的自信心。
(一)以提問引導提問,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能力
教學活動在開展時,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促進學生思考能力和水平,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智力開發。若教學活動在開展時,對學生進行提問進而讓學生在回答過程中產生反問,這樣其教學效果就會大幅度提高。而事實上,在具有開展課堂提問時,很多學生對教師所提問的問題不敢進行表述等等,對其原因進行探究以后得出結論,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運用的提問方法、方式不合理。比如:在對數學應用題進行解答的時候,預先給學生準備題目:書店有書本一共730本,書分層次放在下、中、上三個區域,中層的書架中書本的四分之一是上冊的三分之一,而又等于下層書架書本的五分之一,結合數據求下層書架中書本有多少?對于小學來說題目理解比較困難,在進行討論思考時容易產生阻礙,進而對教學活動實施過程中,可以借助引導并進行提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例如:想要對這個問題進行解答,我們需要知道書架上每層分別有多少書,而每層書架之間會存在什么關系?用引導式的提問方法,對學生思維意識進行培養,讓學生們自己對書架上書本數量進行探究,最后進行實際書本數量解答。采用這類方法進行提問,對小學生發揮發散思維和主動思考是十分有意義的,把學生的思維向問題處進行引導并解決問題,這樣會讓小學生在解答問題的同時學會探究,進而培養起探究能力。
(二)提問要具有一定的懸念性
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對數學教學實際要求和學生思維心理存在的某種差異需要進行研究,把學生的學習和探究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對知識充滿興趣和渴望的態度,進而有效提問學生,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對答案的渴望值,確保學生能保證思維意識,將實際開展教學的效果發揮到極致。比如:學習完長方形面積知識以后,想讓學生對知識更加理解,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比如:周長一樣或者不一樣的長方形,面積是否一樣呢?類似這種提問,會讓小學生對此產生興趣,學生在看到這類問題時,會變得更加專注和活躍,表達自己觀點的時候更加積極,進而有序開展討論。采取這種方式進行教學,會讓學生對知識進行熟練掌握,還能進行充分理解,更有助于學生積極參與到問題的實踐研究之中,進一步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以及教師的授課質量。
(三)靈活運用提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符號性是小學數學學科所特有的,從學生角度來講,簡單重復的授課會使聯系變得十分復雜和枯燥。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把抽象的知識點轉換為學生可以接受的思維環境,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運行靈活科學的教學方法,在實際課堂教學活動中學生能主動參與和發言,由此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當學生能主動參與學習時,才會對問題產生興趣,從不會的問題進行提問反思,這樣有助于激發質疑意識。
(四)引導自主探索,創新質疑思維
解決問題時,需要積極探索和發現,結合實際制定的標準和目標進行思維意識的培養,在解決問題時,要從各個方面去進行考慮,再充分考慮探究和創造其學習過程,這也就是運用創新思維的學生進行創新探究問題的過程。例如:在百分數意義學習中,可以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參加活動時,讓學生收集看見的百分數,讓其預先進行觀察,讓學生明白百分數是很常見的,這樣可以更好的學習此章節知識。亦或是對圓的面積進行學習時,引導學生在課下對下水井蓋,摩托車輪胎等進行觀察和進行思考,提出問題為什么要設計成這種形狀,帶領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學習,不僅可以提升學生探究質疑水平也有助于學生善于發現和提出問題。運用數學知識發現問題,采取用數學知識對生活事物進行解決的方式,讓素質和知識都能得到提升。
(五)教師要懂得正確處理提問的結果
進行提問時,老師需要對問題的結果做出正確處理,用各類方法對學生回答進行評價,對學生回答不足地方進行補充。采取評價的方式有:對學生回答進行重復,確認回答答案;對學生觀點進行重點重復,表達實際表述意思;對學生回答進行總結,延伸學生對于問題的思考和表達能力,對知識更加深刻進行理解;讓學生之間學會互動,一起進行探究。當學生回答錯誤時,說明知識點沒有進行掌握,也側方面說明學生學習此知識點比較困難。對學生回答問題的答案多數采用表揚,對學生采取鼓勵,盡管有時會產生失誤,但是也需要對學生回答給與贊揚。對于成績較弱的學生,需要更加重視對其的評價,對回答問題產生的恐懼通過教師引導進行消除。教師在評價學生回答的時候,也要進行反問或者提問,這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或手段等,作為教師應該及時進行反思,實現可課堂上進行提問時有理有據,學會創新發散思維。對課堂教學活動做到優化升級,提升課堂提問的適用性,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習課堂能更好的為學生學習知識進行服務。
參考文獻:
[1]張巧玲.小學數學課堂提問策略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03):200-201.
[2]袁洪光.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9):97.
[3]王華峰.試論小學數學課堂提問時機把握[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8,(12):178-179.
(作者單位:山東省蘭陵縣礦坑鎮單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