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龍珠 李時雨
摘 要:當今時代,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國務院提出“互聯網+”戰略,單是課堂教學便越來越不能滿足大學生對知識的需求這時候便呈現了一些教育類App軟件,他們不但可以呈現出來學生們想要學習的常識,還可以隨時隨地想學就學,使用瑣碎的世界充實自己。本文便主要分析了以“藝術專業能力培養App”為例當代大學生使用“互聯網+”對自我專業能力的培養與探究。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類App軟件;探究
1 教育類App的產生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移動互聯網超出PC端已是意料之中,在快速發展的今天,現代教育手段已經深入我們的教學之中,實物投影設備,便攜式電腦,校園網絡共享,多媒體教室等智能化教育設備已經全面應用,這些信息技術裝備讓學生們在課堂上進修各門學科知識更加形象,生動和便利,也讓同學們的學習之路更加輕松愉悅。而學生的課余也被另外的先進設備占據,那就是手機和平板電腦,這個新鮮有趣的事物已然成了學生的寵兒。現在的學生拿到手機便是玩游戲、看電影等,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往往深陷其中無法自拔,所以,每個學校在上課期間都會對手機問題嚴加管理。其實,手機已經成為我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既然學生對手機如此感興趣,那我們何不反過來思考,讓手機成為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而不僅僅是通信工具及娛樂工具。由此,各類學習App便出現在了我們的視線中,更是有許多針對專業能力培養的App不斷的涌現。教育行業開辟App同時也鞭策了教育行業的資源配置的優化,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和學習也提供了另外一種新的嘗試、可能和創新。
2 “互聯網+”環境下專業能力培養App實施的目的
隨著中國互聯網用戶群的日益龐大,互聯網產業正扮演著市場經濟的重要角色。知識改變命運,當代大學生都開始追求具有特別高效、便捷的學習方式。藝術專業能力培養App的出現給教育行業注入了一絲新鮮血液,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讓當代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狀況進行報名參加。平臺以專業的教學方案給學生本人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讓他們可以毫無壓力的學習。目前,學生的專業能力,提高水平方面還是存在許多問題,例如藝術類專業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較薄弱,專業教學課程設置不合理,專業教育教學方式單一,發散性課堂太少等等。導致學生專業設計能力方面較差,因此本項目是以在“互聯網+”環境下,培養學生專業能力,提高水平的App應用程序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對吉林省設計專業學生的調查、探討一款幫助學生培養能力提高水平的App。
3 “互聯網+”環境下專業能力培養App實施的意義
隨著科技的發展,手機自身硬件配置的不斷提高,App設計人員對于手機App的不斷更新與開發,使得手機App具備了良好的交互行為。以“藝術專業能力培養App”為例,藝術教育是教育行業中不可代替的一部分,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藝術教育具有與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優越性。“藝術專業能力培養App”可以隨時隨地學習和欣賞中外優秀藝術文化作品,使人感受到藝術作品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高當代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和人文素質,并得到身心的放松。過去總說:“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有一杯水。”隨著時代的發展,作為教師僅有“一杯水”已遠遠無法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有一條常流常新的河”,不但流量要大,而且要清澈見底,即質要高。這便如同當今時代的發展一般,互聯網發展迅速,App數量不斷增加。隨著各類App軟件的產生,人們的生活得到了更為便捷迅速的發展。就“藝術專業能力培養App”來說,它具有便捷性、準確性、趣味性等。正因為手機通常會被隨身攜帶,手機用戶便可以隨時隨地欣賞和接受藝術教育。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去當地考察藝術或者是參觀一些藝術作品設計,往往只能看到其表面,無法對其細節或內涵充分理解,所以對藝術的理解總是一知半解的狀態,久而久之,便會對藝術喪失興趣甚至感到厭煩。可見,傳統的藝術教育并不能滿足于現代大學生的需要。“藝術專業能力培養App”的出現,則可能會改變這種狀態,手機App的準確性可以對藝術作品、設計等進行準確描述,使得當代大學生對藝術能產生正確的理解,而且逐步對新時代大學生的審美產生一個潛移默化的提高作用。教育可以完善人們的心理結構,使人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充分起到發揮教育目的的活動。寓教于樂地進行學習是當代大學生一直追究的一種理想的學習方式,而手機App的出現,增加了學習的這種趣味性,也使得藝術教育的過程成為一個娛樂的過程。
4 結語
當今時代,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依賴網絡,而專業能力培養App則可以讓人們在閑暇的時間中進行學習,嘗試用不一樣的學習方式,是每個人愛上學習。當然,當今專業能力培養App發展還不夠完善,還需要在不斷探索中繼續前行。
作者簡介:付龍珠(1982—),女,吉林長春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李時雨(1998—),女,河南安陽人,本科在讀,環境設計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