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摘 要】公共資源的合理市場化配置是政府科學管理的主要任務,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是國家治理的價值效應。其中,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存在著公益性和營利性這一主要矛盾,也就是利用價值上的矛盾。只有處理好這一主要矛盾才能把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好,才可以提升公共資源的利用價值,才能維護好社會的穩(wěn)定,也可以保證公共資源的永續(xù)利用,還可以保持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本文主要從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的價值取向、風險分析以及市場化配置的一些途徑進行論述,從而為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提供一定的見解。
【關鍵詞】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風險;路徑
近些年來,隨著對自然資源的無限開采和利用,引起了一些煤礦災難、地震海嘯等一些使社會動蕩的事件,所以公共資源的配置問題就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公共資源配置與市場化是兩種不同的機制,公共資源的配制講究的公益性,市場化的機制強調的是自利,這兩者存在著矛盾和沖突,這是公共資源的社會關系與市場機制的自利關系之間的矛盾,所以說,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就要充分考慮到公共資源的社會性,要以社會性的方式進行配置,不然將會影響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所要呈現(xiàn)的價值以及市場化配置后的預期效果。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公共資源的公益性、社會的管理等,因此要想把公共資源進行合理的市場化配置首先就要解決這兩個問題。
一、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的價值取向
(一)提升公共資源的社會效用,滿足社會人的需要
我國人口基數(shù)大,人口眾多,目前教育、衛(wèi)生、交通等公共方面的資源配置結構不夠合理,尤其是發(fā)展相對落后的西部地區(qū)。為了全面小康社會就要改變這種落后的現(xiàn)狀,而改變這種資源分配不合理的現(xiàn)象,政府就要大量置備公共資源,并且要有效合理的配置好這些公共資源。政府可以把公共資源與市場機制掛鉤,利用市場的競爭機制來打破公共資源相關產業(yè)被政府一直壟斷的狀態(tài),這樣可以把公共資源市場化,提高公共資源的利用效率,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務。對于公共資源的購置問題,可以借助于市場的手引導民間資本的投入來投資公共資源,既能增加公共資源的服務供給量,又能很好的解決了政府資金不足的問題,這樣可以改善公共資源的投資結構和布局。
(二)協(xié)調好公共資源和市場配置的利益關系,有助于社會安定
社會公眾具有享有公共資源的權利,為了保證每個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共資源,就必須在公共資源進行市場配置的過程中秉承均等化的原則,公共資源代表的是公有制,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經濟體制是以公有制為主體,所以說即使將公共資源進行市場化也要保證其公有制的地位,保護好社會公眾對公共資源使用的權利,協(xié)調好不同群體之間的利益關系,統(tǒng)籌好各地區(qū)之間的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避免出現(xiàn)不平等的現(xiàn)象,例如,東西部地區(qū)的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應該更加偏重于需要開發(fā)的西部地區(qū),從以往城市的天平中要偏向于農村的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協(xié)調好各地區(qū)的公共資源和市場化配置之間的關系,才能保障社會的安定和諧。
二、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風險評價
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可能會帶來政治、經濟和社會上的風險,因此,在進行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過程中要把相應的風險考慮在內,才能保證市場化過程中的安全性。公共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最容易引起的是政治上出現(xiàn)政府公共責任的缺失和腐敗的產生,在公共資源進行市場化配置的過程中如果不能對政府官員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和管理,他們會為謀取自己的利益而利用自己的權利來肆意擾亂市場的規(guī)則,這就會引起市場的動蕩,導致政府官員腐敗的產生以及公共責任的缺失,這就會直接導致政府為社會公眾提供公共資源、公共服務的監(jiān)督管理職責的缺失。其次是導致經濟上的損失以及還會導致公共資源服務上的價格上漲。一旦公共資源被市場化以后,新的壟斷經營企業(yè)必然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抬高公共產品和服務價格,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部分消費者因不能承受高價而無法享受應得的公共福利,客觀上侵害了弱勢群體的經濟利益。公共資源如自然資源的煤礦開采、社會資源的水電供應、行政資源的公共交通等一般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具有較高安全風險的領域,一旦出現(xiàn)事故,社會影響巨大,甚至出現(xiàn)災難性后果。雖然國家經營也不能保證公共資源的絕對安全,但政府信用保證較之企業(yè)經濟利益最大化驅動的有限責任,安全性就相對高多了。此外,公共資源領域又是國家安全的戰(zhàn)略性節(jié)點,在這些領域市場化或引入民間資本尤其是國外資本后,若沒有相應預案,在社會動亂、金融危機等特定條件下必將危及國家安全。
三、公共資源進行市場化配置的一些途徑
公共資源在進行市場化配置中面臨諸多矛盾與風險,這些矛盾的產生,本質上的原因在于公共資源的價值指向與市場機制的內在沖突。因此,公共資源能否在市場化配置中發(fā)揮預期的積極作用,關鍵在于能否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使二者在對立中尋求平衡, 既發(fā)揮市場在提升公共資源效用方面的積極作用,又不使公共資源在市場化配置中削弱其應有的功能。故此,消除二者之間的張力,根本的發(fā)展路徑在于再造。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再造就是要創(chuàng)造具有創(chuàng)新慣性和質量持續(xù)改進的理念、制度、體制和機制。完善統(tǒng)一的管理體制,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健全公共資源的宏觀管理體制,完善資源的委托管理、授權經營具體辦法。建立市場準入機制,合理合法地確定準入條件及標準,建立公平競爭機制,規(guī)范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等環(huán)節(jié)的操作流程。
四、小結
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進行監(jiān)管,就是要防止市場化配置使公共資源應有的價值取向走樣,評判市場化配置是否成功的根本標準是是否堅持基本價值取向。在政策與立法層面,必須認真考量公共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的走向,從政府依法從事經濟治理、公共領域經濟權利優(yōu)化安排、平等保護等視角將蘊涵公平、正義等價值理念的一系列法律原則予以確立,并指導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實踐。
【參考文獻】
[1] 蔡存亮.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利益沖突及防治[J].學術界,2016,(03):51-58.
[2] 姜學民等.均衡與效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市場激勵機制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3] 吳盛光.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理論基礎、風險分析及路徑選擇[J].中共銀川市委黨校學報.2018(01):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