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二林
【摘 要】在新時代的背景之下,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肩負著歷史使命,編創了《翻身農奴把歌唱》舞蹈作品,一時成為了舞蹈界的經典作品。價值是一抽象名詞,是多種角度的概念集合,有社會價值、個人價值、經濟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等價值分類。民族舞蹈的主要價值體現在審美上,且在審美的基礎上又滲透著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筆者認為這三種價值概念融于舞蹈中,體現出了一種結構推進、互為作用的關系,審美價值中滲透著文化價值,兩者結合造成某種社會價值,且三者又互為隱含滲透。民族舞蹈更是如此,筆者將以這民族舞蹈作品《翻身農奴把歌唱》為例,以審美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三方面價值入手,對這一作品進行價值的剖析。
【關鍵詞】新時代;民族舞蹈;價值取向
一、“情烈”、“形真”的審美價值體現
《翻身農奴把歌唱》這個作品的主題敘事,可以分解為“農奴”、“翻身”、“把歌唱”三個部分,整個作品的結構圍繞著這三個主題,梳理出了清晰的故事線索:翻身前的農奴、翻身中的農奴、把歌唱的農奴,勾勒出了“情烈”、“形真”的審美感。翻身前的農奴體現的是一種悲壯、凄慘“美”;佝僂的身體、卑微的埋頭仰視是長期受迫的無奈屈辱;上下的身體翻騰、“畸形”手臂的力量爆發是迫切翻身的希望表達;人們在尋找某種希望,濃烈的情感和逼真的動作舞動造就了這一段的“壓抑”。翻身的晨光出現,人們追尋著這一絲希望,沉浸于這一絲的美好且并為之掙扎、反抗,身體慢慢從“卑躬屈膝”到“頂天立地”的轉變,構成了第二部分的內容和主題,道具“水袖”擔任了這一段形式美的主角,在藏族舞蹈元素基礎上展現出;輕撫、捧握、揮動、翻騰、旋轉的動作變化,體現著一種收放自如、剛柔并濟的“形美”,體現著農奴不屈反抗的“英雄美”。把歌唱的農奴,擺脫了壓迫,人們陶醉在這樣幸福中,身體同水袖一樣上下翻騰,人們踏腳踱步大聲歌唱表達這種喜悅,這是一種積極向上、樂觀的精神“美”傳達。
二、“舞蹈風格”和“民族歷史”的文化價值
民族舞蹈作為民族文化的典范,鮮明在以身體反映和傳承著該民族的人文地理和古今之變,這些民族文化通過舞蹈散發出其作為獨立民族的印記氣息。
筆者認為民族舞蹈文化是本身風格性文化和所蘊藏的歷史、人文、民俗等文化的結合體。《翻身農奴把歌唱》這一舞蹈作品運用傳統的藏族“卓”、“弦子”等舞蹈元素,表達民族經歷的一次歷史巨變。膝部有韻律的顫動、屈伸,上身的前傾,水袖的擺動,這些就是藏族舞蹈文化最鮮明的特征,觀眾在欣賞作品中也在單純的欣賞著藏族的舞蹈文化。其次,這些簡單的動作以及道具無不是受藏族所處的地理、氣候環境以及人文環境和歷史變化的影響而成,這些相互輾轉、濃縮、提煉到藏族舞蹈中,形成了這種獨特的高原舞蹈文化。在舞蹈作品《翻身農奴把歌唱》中更多的在講述藏族歷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巨變,講述著藏族的歷史文化。1951前的藏族是奴隸和宗教統治的社會,農奴生活屈辱、艱難,卑微的服務于統治階級,難以獲得自我的生活,人們迫切希望發生改變,在舞蹈作品的第一段就用“畸形”的動作形態和力量、身體幅度對比展現這種屈辱和迫切改變的愿望。隨后國家對藏族進行了解放,農奴制得以廢除,直接跨入社會主義,人們從難以自由搖身變為主人,人們欣喜若狂、感謝生活,用“放生唱”直接宣泄這種喜悅,這也是舞蹈作品《翻身農奴把歌唱》后半部分傳達的內容,可以說這部舞蹈作品是藏族農奴翻身歷史文化的動態“縮版”。
三、“國家形象”和“社會美好”的社會價值體現
如果說,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是民族舞蹈自帶的“胎記”,那么社會價值就是這種“胎記”引發的“漣漪”,它引發怎樣的反響、引起了怎樣的波蕩、產生了什么連帶效應。風動枝、葉擺,舞蹈作品《翻身農奴把歌唱》吹出的藏族文化之風,引發了怎樣的社會反映?
舞蹈中,道具“水袖”不僅是舞蹈作品為了增強視覺刺激的工具,它是希望的化身,它是“國家”保衛人們的化身,人們依賴于這種希望帶來的安全感和幸福,正是當初的新中國解放了落后的農奴制,藏族同袍得以翻身,這傳達的是一種“偉岸的國家形象”,引發社會對于祖國的歌頌和贊美。其次,舞蹈作品中農奴翻身前和翻身后的強烈對比,最鮮明的就是身體姿態由“卑微團縮”到“直立挺拔”的變化,洋溢的笑容,歡天喜地的騰躍踏步正是傳達著對于來之不易美好生活的贊美,引發社會民眾對于當前幸福生活的關注。
民族舞蹈作品的審美價值是民族“胎記”,那文化價值可以說是“母體”,社會價值則是其引發的“蝴蝶效應”,三者相互作用,審美價值蘊含文化價值,文化價值促成審美價值,二者引發社會價值,社會價值又反過來從新思考和定義民族舞蹈的審美價值和歷史價值。《翻身農奴把歌唱》也是在這樣的過程中體現著自己的價值,用藏族元素和歷史引發社會影響,又在這樣的影響中促使自我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