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 袁雅莉 安偉娟 張惠蘭
【摘 要】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為河北省高職院校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對高職院校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試結合河北省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設置現狀,提出在京津冀協同發展下調整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設置,給出河北省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調整的優化策略,進而為實現河北省高職院校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的發展提供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京津冀協同發展;高職院校;專業結構
隨著《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文件的出臺,京津冀地區成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引擎區域之一。京津冀一體化的戰略地位對各層次人才的供給和培養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包括本科教育、高職教育等在內的高等教育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更是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高職院校的專業結構調整也面臨著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供給的新機遇,新挑戰。
一、河北省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設置現狀
目前河北省現有高等學校123所(截止2018年1月),其中本科院校44所,高職院校63所,獨立學院16所,高等學校在校生126.89萬人。我國教育部每年公布的《高等學校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結果的通知》一直以來都是河北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和調整的指導文件,本文也基于此對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變化及其原因進行分析。
2018年,河北43所高校擬新增133個專業。其中,高校擬新增最多的專業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6所高校擬新增該專業,新工科建設的影響力較大。除此之外,信息安全、舞蹈表演、小學教育與助產學分別各有3所高校擬新增,并列河北省第二。全國數據顯示,科學與大數據技術也是穩居榜首,機器人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分別位列第二、第三。2018年,河北省8所高校擬撤銷12個專業,其中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產品設計、服裝與服飾設計各有2所高校擬撤銷。
從高職院校具備的專業體系結構來看,目前專業組成主要是由基本專業+特色專業,基本專業是學科基礎比較扎實、社會需求比較穩定、專業數量相對較多、傳承性較好的專業;特色專業是針對不同高職院校的辦學特色,以適應近些年來的人才培養特殊需求所設置的專業。如經濟學、法學等都屬于基本專業,共352種;而家政學、休閑體育、烹飪與營養教育、物流管理與工程、護理學、等都屬于特色專業,有154種。特色專業一般是一些新興且具有廣闊發展潛力的專業。
從高職院校面對的職業市場需求分析來看,目前主要由長線專業+熱門專業組成,長線專業,是人才市場上保持穩定需求量的專業,這類專業受行業變化的影響較小,有比較穩定的需求市場和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如機械類專業,行政法學專業。熱門專業是在專業和課程設置上本著社會急需要、人才緊缺的原則,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應用性的專業,跟當前社會發展中的互聯網、新媒體、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的出現相呼應,如物聯網工程、金融工程等專業。
從高職院校的學科建設角度來看,目前主要由學科型專業+應用型專業組成。學科型專業傾向于培養理論型人才,學術型人才,在高職院校中此類專業已經較少了。應用型專業旨在培養專業化、職業化的某一領域內的人才,它的重點就在于實踐應用,這類專業包括工、商、農、藝及傳媒等領域,學這些專業也有許多需注意的地方,如理工科突出學生的實操能力;商貿類對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實踐經歷要求更高。
二、河北省高職院校專業結構調整優化策略
(一)高職院校應加強專業結構設置的規劃工作
高職院校應當以促進自身發展,能夠更好地適應京津冀一體化發展的需要為根本原則,積極調整,適應新時代新情況,這既是區域經濟發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職院校更好發展的必要條件。要實現以上目標,河北省高職院校主體應具備科學的發展觀,全局觀,將自身的發展規劃統一到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規劃上來,統籌安排,科學謀劃,在宏觀上能夠調整專業結構以滿足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同時也要能夠發揮出高職院校自身的發展需要和特色。河北省應建立一個行政管理部門從頂層設計出發,協調好基本專業和特設專業、長線專業和熱門專業、學科型專業和應用型專業的關系,協調好宏觀建設和微觀發展的關系。
(二)高職院校應完善專業結構評估,緊密聯系京津冀區域產業鏈
河北省高職院校應完善專業結構的評估,大力發展與京津冀區域產業鏈關系密切的專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尋找發展機遇,壯大高職院校自身的實力。緊密聯系市場的專業結構設置需要社會各界力量的合作來完成,首先高職院校的主管部門應牽頭建立一系列專業結構評估體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建立一個專業結構信息采集平臺,利用專業結構平臺的提供的準確信息指導各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與設置,不能一刀切,也不能全盤上。第二,應當組織一支專業評估團隊,包括高職院校教師、用人單位、畢業生、行業協會等,他們能夠獲取第一線的專業發展信息,及時反饋專業結構調整中的變化。第三,高職院校主管部門要在專業結構評估體系基礎上建立預測機制,對專業結構調整進行預測,推動適應京津冀區域產業鏈發展的各個專業結構的建設,提前做好謀劃,預警不合理的學科專業,避免其浪費過多教育資源。
(三)高職院校應主動適應區域市場,加強特色專業建設
京津冀的各有著不同的高職教育特色,在過去發展中也呈現出不同區域專業結構的特征。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要本著提升教學質量為首要目標,傳承區域教育傳統,發揚本土教育鮮明特色,將區域教育特色在專業結構調整中充分體現,并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在建設特色專業過程中,應將本區域的生活、產業、文化及習慣等融入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教學模式等教學管理的多方面,使特色專業真正地做到適應區域市場競爭,服務區域經濟。
今天,京津冀的協同發展已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地位,這為河北省高職院校的發展帶來了光明的前景和空間,高職院校應在自身目前發展的現狀中,轉變專業設置理念,及時推進專業結構調整,立足更好地服務區域經濟,壯大自身。
【參考文獻】
【1】京津冀一體化下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的思考,易金生,教育導刊,2017(2)
【2】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河北省地方高校轉型發展過程中的專業設置變化研究,孫英杰 竇靜娟 王群群 姜峰,中國培訓,2016(2)
【3】基于京津冀一體化高校協同創新探析,張茜,天津經濟,2015(11)
【4】試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本科高校專業的設置和建設,徐立清、崔彥群,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7(2)
【5】職業院校特色專業的本土化發展,呂海龍,教育與職業,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