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平面設計教育在經歷了工藝美術和實用美術,再到商業美術,整個平面設計教育領域都在不停的向前探索、發展和完善。在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環境都對平面設計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和機遇,這里同時也面臨著很多挑戰。文章會通過整個新中國以來的平面設計教育,通過不同的方面來探討。對平面設計教育這門學科面臨的教育現狀和不同的院校之間的教育方式進行深入的分析,比較不同國家的教育方式和課堂的設計方式,最終對當今教育模式下的平面設計課程進行總結。當前的選題對視覺傳達教育及其相關專業都有參考和借鑒意義,豐富了平面設計教育體系。
關鍵詞:課程設計 教學方式 教育模式 平面設計
內容:
1.平面設計的課程結構
2.課題和作業的設計方式
3.國外教學模式的借鑒
4.不同設計院校的教學方式
一、平面設計的課程結構
我們國家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中的學年制有著自身的特點,對于課程結構清晰的理工課來說有著很強的管理優勢,但這種管理模式對藝術類的這種課程結構來說卻不利于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容易課程負擔重,知識模塊的僵硬,不利于發揮學生的特點。
在藝術類的課程里,通常是以基礎課程+專業課,并結合史論的課程來展開,這種課程循序漸進,邏輯性較強,設計類課程通常是由每個教研室主任進行排課安排,基礎課程通常以三大構成輔以設計史論方面的內容,這些基礎課內容為日后的專業課打下基礎,旨在培養學生早期的設計思維,奠定設計的方法和基礎。進入專業課以后,課程根據各個專業的方向和課程結構,可以看出這樣的課程結構設置,雖然比較整體,但是缺乏一定的靈活性,學生選擇的空間其實并不大,不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很多學生想學的專業課沒有,不擅長的專業課必須學,機械單一的課程安排造成了學校資源的浪費和學生人才培養目標的不確定。
二、課題和作業的設計方式
在教學的過程中,講師將抽象的課程知識通過具象的案例傳授給學生,除了需要進行理論的輔導以外,還需要配合實際的操作案例,通過作業的設置來檢查教學效果,從這個角度來說,作業是最直觀的檢查教學效果的方法,好的作業安排需要和教學課程進行很好的結合,并能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學習興趣和創造潛能,在大部分的專業課程設置上,大多院校的專業課作業卻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究其原因是缺乏對學生思維的訓練,作業類型陳舊,大量的作業只是減少老師授課時間所安排,并沒有促成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在設置最后的大作業時,作業的前后聯系并不明顯,看不出教學思路。
三、國外教學模式的借鑒
在國外的教學體系里面,日本設計的教育形成了借鑒其他發達國家的教學經驗的模式,這個和日本這個國家本身善于學習的特點是分不開的,日本的設計早期也是模仿為主,后來融入自己國家的特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設計語言和體系,并且在眾多設計領域,大師輩出。
德國作為包豪斯的起源點,注重強調設計的功能性和系統性,理性的嚴謹是德國設計的特點,很久以來,德國的設計在世界設計領域都占據著相當重要的地位,他對理性設計的理解也深受本國文化特點的影響,在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簡潔的秩序美。
包豪斯作為世界第一所為設計教育而建立的學校,綜合當年各個藝術領域的最新成果,開創了現代設計教育的先河,該學院把藝術和設計形成了劃分,設計作為一種理性的,客觀的語言被大眾所接受。
美國作為設計大國,在當時現代設計發展的運動中并沒有做出特別多的貢獻,二戰爆發時,大量的歐洲的知名設計師來到美國,這些間接地促進了美國現代設計的發展。
四、不同設計院校的教學方式
美院作為設計教育的領軍院校,平面設計這門傳統的設計專業在當今時代大發展的前提下,應該如何做出區別于其他專業院校,并且能保留自身優勢的特點,也是在慢慢探索和嘗試。
強烈的藝術氛圍作為美院的特點,這點是其他綜合大學都無法超越的地方,長期浸淫在這樣的環境里對學生的審美和設計理念都有深遠的影響,這種全包圍式的環境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創作和施展空間。
師范院校的在平面設計方向的培養上已經走在比較靠前的位置,師范類的藝術課程比較注重對類似于平面設計這種傳統課程的改革,全國各大師范院校都在嘗試不斷的在發揮自己院校特點的同時,利用已有的平臺來打造自己的學科優勢。例如華東師范大學的平面設計課程里包含除了那些必修的字體設計、包裝設計、插畫設計以外,結合當今時代的發展開設了品牌管理、設計趨勢與預測、UI視覺設計等領域的課程。
職業技術學院作為高等院校里的一個分支,同屬于大學范疇。平面設計這門課程是屬于大多數院校都會開設的專業方向,在和其他專業院校進行競爭時,需要找到符合自己院校辦學特點的方向。在針對人才的培養目標上,職業院校主要培養的是實用型和技術型人才,在教學方式上需要更針對學生的動手和實踐能力,為學生以后的就業能夠提供一個明確的方向。
在課程的設置上,針對當今市場剛需的技能進行開課,避免形成了多而全,卻不精的局面,強調課程的針對性和合理性,適當刪減并不需要的課程,增加實訓課程,減少理論的講授,使學生能夠在實踐中進行學習。比如當講到包裝設計這門課程時,我們可以通過選擇一些優秀的商業包裝案例來進行實際講解,而不只是電腦上的虛擬案例。
結 語
我國的平面設計教育發展到現如今,經歷了很多艱難的摸索,在進入新世紀以后,進入到了快速發展的狀態,這種局面是在大擴招的背景下形成的。在這種大背景下,各個高校的平面設計課程如何進行發展是需要每個學校都思考的問題,大量的學生進入到這個專業,學校的課程設置不能因為人多而只是重復的復制,需要虛胖的狀態轉為精壯。
在設計為人服務的口號下,我們高校需要以務實的心態來辦學,銳意進取,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大量的中產和年輕人對視覺文化越發重視,我國的平面設計教育需要更開放格局來應對現在這個時代。
參考文獻:
[1] 王杰等著.藝術與審美的當代形態[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6
[2] 曹方.視覺傳達設計原理[G].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 ?年
[3] 章利國.現代設計美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4] 鄔烈炎主編.設計教育研究(1-7)[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4-2008
[5] (英)杰里米·安斯利設計百年-20 世紀平面設計的先驅[M].蔡松堅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6] 李硯祖主編.設計藝術學研究[M].北京: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1998 年
作者簡介:呂欽, 1987.3.14,男,漢族,湖北省荊門市,廣州工商學院,碩士,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與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