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沃力
【摘要】本文從電子信息時代電力檔案管理工作創新的必要性出發,探討創新理念、強化檔案管理的標準建設、整合檔案管理的信息資源等措施的應用,借助電子信息時代電力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策略,以期為電力檔案管理提供幫助。
【關鍵詞】電子信息;檔案管理;信息資源;人才隊伍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已經全面進入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面也更加廣泛,電力檔案是一種信息資源,詳細記錄了企業發展過程中的所有數據、資料等各種信息,對企業的發展和規劃有著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要想在電子信息時代做好電力檔案管理工作,首先應該重視檔案管理的創新,從而為檔案管理做好服務工作。
一、電力檔案管理工作創新的必要性
信息技術不斷被普及,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便利,與此同時,也給相關工作造成了一定的挑戰和危險。電力檔案管理是電力企業發展最為重要的部分,檔案管理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電力企業的發展,對此電力檔案管理工作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電力檔案管理中需要保證檔案信息建設與企業信息化建設同步,從而便于各部門之間的信息對接,真正意義上實現電力檔案信息的高度共享。第二,加強電力信息檔案數字化管理,有效加快電子檔案建設,便于檔案的查找和歸檔。第三,實現單子檔案信息網絡化管理,利用互聯網技術對電力檔案進行科學管理。
二、電力檔案管理工作創新策略
(一)重視檔案管理流程創新。在電子信息時代,檔案管理人員在進行檔案管理過程中需要結合信息化管理理念,不斷優化管理流程,具體流程優化措施為以下幾點:第一,將檔案管理工作進行細分,明確檔案的收集、管理、利用等核心工作。第二,檔案管理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對檔案的接收時間、格式等明確規定,有效提高檔案管理的實效性和可靠性。第三,檔案管理時需要優化數字化檔案的保存形式、利用方式等,便于檔案的歸檔、管理和查閱等工作。同時在檔案資源開發過程中,還要明確電力檔案開發范圍和利用方式。第四,在電力檔案管理中需要制定科學的數字化檔案管理標準,對于相關的操作流程進行完善,主要工作內容包括各部門業務系統與檔案管理系統之間的對接端口設置,對檔案接收標準進行制定,從而有效提升電力檔案的收集、歸檔以及整理效率。
(二)拓展檔案管理服務能力。電力企業要想在電子信息時代得到快速發展,拓展電子檔案管理服務能力是最為有效的方式,通過對檔案管理工作進行不斷創新,從而有效提高電子服務能力,拓展檔案管理服務能力,具體措施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第一,電力企業需要不斷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設備,起到優化電力檔案管理信息系統的作用,例如數據挖掘技術、信息集成技術等,提高檔案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第二,開發新型檔案管理工具,為電力企業檔案管理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有效提高檔案資料的檢索速度和管理質量。第三,為防止電力企業信息資源丟失,管理人員需要做好信息化部署工作,并拓展全新的檔案存儲空間,避免因為操作失誤、計算機硬件設備等問題造成信息失真或泄露,給企業發展造成嚴重影響。
(三)整合檔案管理的信息資源。電子檔案信息的資源整合對檔案管理有重要幫助,因此在對電力檔案信息進行整合中需要以電子信息時代為背景,對整合流程進行不斷完善和健全,以起到最大限度發揮電力檔案的作用和價值,為電力企業健康、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具體措施為以下幾點:首先,電力檔案管理人員需要加快實現檔案管理系統與OA系統之間的對接,通過合理使用OA系統簡化轉存流程,將各部門之間產生的信息資料直接轉入檔案管理系統中來。其次,在管理過程中需要結合不同項目的特點,拓展管理觀念,從而便于對非網環境下所產生的數據進行處理和收集,然后完成數據和資料的傳輸,有效保障電力檔案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最后,對于一些視頻、圖片、音頻等文件重點保存,避免出現新丟失現象,對于一些到期的合同、資料等,在銷毀時需要做好相關記錄。
(四)重視檔案管理人才隊伍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檔案管理隊伍是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不斷提高管理人員綜合素質,才能做好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因此電力企業需要加大檔案管理人員培訓力度,重點培訓內容為檔案學、檔案管理學、文書學等,從而有效提高檔案管理效率和質量。同時檔案管理人員還需要熟練掌握檔案標引、編研、檢索以及修裱等基本技能,積極開展檔案信息分析和研究工作,從而為檔案使用者提供便利。
三、結語
綜上所述,電力檔案管理對電力企業發展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相關管理人員需要加強檔案管理創新措施,有效提升檔案管理質量和效率。經過分析可得,在電子信息時代背景下加強電子檔案管理創新,不僅要重視人才培養,還需要不斷引進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理念,重視檔案管理流程制定,因此電子信息時代電力檔案管理策略創新,能夠充分應用到電力企業檔案管理中來。
【參考文獻】
[1]鄭艷瑾.電子信息時代電力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分析[J].辦公室業務,2017(20):157.
[2]劉霞.淺談電子信息時代電力檔案管理工作的創新策略[J].現代國企研究,2016(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