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丁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和科技的日新月異,期刊與媒體進行媒介融合已經成為了時代發展主旋律。而微信公眾號已成為傳統媒體進行移動傳播轉型的重要平臺。本文首先介紹了微信公總號的現狀,再從紙媒在微信公總號的生產內容介紹了期刊微信公眾號,最后就紙媒在微信公眾號的運營創新發展做簡要介紹。
關鍵詞:期刊;微信公總號;運營;策略
在現代社會中,紙媒作為知識的傳遞途徑發揮過很重要的作用。可是,隨著科技、信息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以微信、微博、手機新聞客戶端等代表的網絡新媒體和自媒體迅速崛起,對傳統紙媒形成巨大沖擊,已經改變了傳媒生態格局,推動了行業思維的深刻轉變。可以說,新形勢下,紙媒的傳播效率及生存狀況受到了嚴重的挑戰,要走一條屬于自己的特色的發展的道路。
一、微信公眾號的發展現狀
早在8年前,微信公眾號正式發布,收到了大眾的認可,很受歡迎,粉絲開始紛紛從微博導流到微信公總號里,形成了新的群體。自媒體向前發展的特性也慢慢的凸現起來,對紙媒的發展有較大的影響。有很多需要借助微信公眾號功能的相關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和個人都進行注冊,送達的相關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相應的效果。可以說,由于騰訊微信通訊的進入,給傳統媒體制造了更大的壓力,但同時也給予了更多的機遇,傳統媒體可以用其平臺發布自己相關的內容、活動,成為傳統媒體很重要的信息傳播突破口。
(一)大環境競爭很激烈。根據最新的《2018中國媒體融合傳播指數報告》顯示,在各類自媒體的傳播效果來說,微信的使用率是目前來說最高的,微博只能排第二。那么,就媒體來說:傳統媒體,如央視新聞、人民日報、中國之聲等;門戶網站及相關頻道,如百度新聞、騰訊科技、搜狐新聞客戶端等;科技媒體,如鈦媒體、36氪、虎嗅網等;自媒體,如徐達內小報、羅昌平、大象公會等。[1]微信公眾平臺為各種媒體的自由入駐,提供了均等機會,就現狀來說,傳統媒體遠遠沒有自媒體和網絡媒體來的影響力大,因此,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所處的競爭環境非常激烈。
(二)缺乏吸引力。現在絕大多數的紙媒都已經認識到微信以及公眾號的影響力及傳播力的重要作用,并且都已經對微信公眾平臺進行了注冊。不管是全國號還是地方號,對于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來說,都是具有一定數量優勢的。但是在粉絲量和發文量相差懸殊,粉絲數量能到10萬+、單篇文章閱讀量過萬、能夠在微信平臺有影響力的大號還不算多。做得好的有美美娛樂、概念論、新世相,這種優質賬號還是比較缺乏的。就南風錄的同類型微信公眾號來說,最小說、青春文學月刊等的青春文學情感類公眾號做得還不夠好,而南風錄相對于同類型的青春文學情感微信公眾號來說,做得還是不錯的。
二、南風錄微信公眾號的生產內容
2016年南風雜志完成微信公眾平臺升級改造,分別開通了微店、近期活動、長篇小說連載等功能。截止目前,南風雜志的微信公眾號的讀者人群大約8萬余人,全年發布圖文內容200余條,閱讀總量120余萬人次,閱讀量單條最高達15000人次,在全國同類的期刊中是排列前茅的。南風錄微信公眾號是有別于傳統媒體的,它的推文不是把雜志的內容摘編或復制到微信平臺,而是符合新媒體的內容,要有特色即時效性。就是說微信公眾號是需要優質的原創的內容,且還不能與時代脫節,要關注時代的熱點問題,新媒體是一條全新的運營之路。
(一)推送的內容。要想在眾多公眾賬號中脫穎而出,最根本的就是要保證內容,要明確定位,做出符合自己媒體特色的內容,展現自身的優勢,提高與其他媒介的區分度。[3]這里不得不提到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微博相比較的話,在時效性方面略顯劣勢,想要突破,唯一的辦法就是推送的內容進行深度整理和挖掘。就南風錄來說,發布閱讀量上萬文章中,標題即為重要。內容好是一個方面,標題好才能讓推送的文章的閱讀量提升。
(二)傳播的形式。微信可支持文字、圖片、語音、短視頻等多種媒體進行傳播。首先,發揮文字、圖片優勢。就傳媒來說,要充分發揮其自身傳播的特點和優勢,如紙媒要發揮其文字、圖片優勢;廣電媒體要利用其音視頻優勢。如三聯生活周刊的新刊導讀、央視新聞和中國之聲都可以收看收聽節目直播。其次,增加語音、視頻等傳播途徑。文字和圖片在新媒體時代已經不能滿足大眾的需求了,為了滿足大眾的需求,就要使用語音和視頻等的途徑進行傳播,現在有很多流行的視頻app就非常受到大眾的喜歡,比如《快手短視頻》《抖音》等。那么,紙媒微信公眾號在發布文字圖片的基礎上,適當插入部分音頻和視頻,彌補紙媒音視頻傳播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紙媒的傳播效果,甚至達到意想不到的結果,很受大眾認可。如南風雜志微信公眾號有一期的推文就放了一段抖音視頻,結果點擊率就很高。最后,次條和三條要內容要簡潔,可以用于活動的宣傳或者圖書的發布。
三、南風錄微信公眾號的發展策略
像南風錄這類的傳統媒體融合的過程中,將微信公眾號作為信息傳播的主要載體,能夠合理的運用后臺數據進行規劃,在宣傳效果上對南風錄賬號的提高和在對粉絲的影響力上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我們也應該對傳媒,如南風錄微信公眾號的有效發展措施有個最基本的分析和措施,能夠更有效的促進發展,讓發展的優勢更明顯,讓號更加有活力,達到傳播更好的效果。具體而言,以南風錄為例對傳媒微信公眾號的發展與創新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一)跟緊時代潮流,發布有效推文。南風微信公眾號是2016年才開始做的,可以說距離2011年微信公眾號上線,整整晚了5年的時間,雖然比較晚但是成效還是很顯著的,一年的時間粉絲數量增長了幾萬人,在全國情感類的微信公眾號中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現在,為了跟上第二波微信公眾號的發力,南風錄也要跟隨大潮流走,開發南風微信小程序,正所謂,初速度沒別人快,但是加速度必須迎頭而上,才不會被時代淘汰。微信小程序于2017年1月上線,在小程序正式上線一年多的時間里,共發布了32次新功能,其中涵蓋了包括門店小程序、附近的小程序、開發助手、自定義組件、小游戲以及內嵌網絡在內的100多項服務,匯聚于此的企業和個人開發者以及超過了100萬,而接入小程序的第三方平臺更是超過了2300個。
(二)重視與粉絲互動。首先,線上活動。據統計,2017年一年里,南風錄發起了三次與粉絲互動活動。《這50本書,你一定要讀》《11.11來自神秘酒莊的委托書,請查收!》《幫我種下這棵樹,來年我與你去旅行》。特別是《幫我種下這棵樹,來年我與你去旅行》這個活動,這是南風一項大型公益助力活動,將有1000棵樹被認領,推文發出的單日粉絲就增加了500多人。可以說,這種大型公益活動把微信主要是一對一的雙向互動提升到了多向互動。之前的活動可以說參與微信互動的用戶一般都是所謂的“鐵粉”,現在可以讓更多的人參與,不僅增加了與粉絲的粘性,更重要的是得到了有效的宣傳推廣。
(三)用好數據分析。微信公眾號是有后臺數據顯示,在這個大數據的時代,數據分析是非常有效的,它可以讓你的判斷有一個合理且準確的參考。微信公眾號的運營人員就可以根據后臺數據看到粉絲的增加或取關的數量,每天都會顯示,還有圖標模式的峰值,還可以看用戶的身份屬性,看到用戶在全國的分布情況,地域、性別等,就連用戶所用機型都能知道。只是用戶的年齡沒辦法看到,這個也是微信比較缺失的一塊,因為微信到后期要變現的話,每個年齡階段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對于運營來說推送產品就比較困難,這就需要進行深入的了解,比如用戶的年齡、喜好、購買力等。
參考文獻:
[1]王海燕.傳統媒體微信公眾號編輯與運營策略分析[J].編輯之友,2015(0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