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智惠
【摘要】近年來,基于互聯網的共享經濟迅速崛起,成為新常態下的一個經濟增長點,且滿足了越來越多的社會需求。與此同時,共享經濟作為新型經濟模式代表,給傳統的監管模式和治理機制帶來了挑戰。要牢固樹立責任意識、提升服務水平,維護好共享經濟賴以成長的市場環境。
【關鍵詞】共享經濟 互聯網 創新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識碼】A

共享經濟憑借網絡技術應用,加速了資源共享,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已經逐漸形成了一種全新的產業形態。據麥肯錫咨詢公司所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我國餐飲、出行、租賃等共享經濟產業總產值已經超過10萬億大關,并依舊表現出不斷增長的強勁勢頭。共享經濟是全面落實“互聯網+”戰略的直接體現,更是綠色、共享、可持續發展理念的落實,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帶動能力日漸突出。為此,必須要協同多個主體,加強對共享經濟的協同治理,規范共享經濟市場運行,讓共享經濟逐漸做大做強。
我國共享經濟發展起源于網約車共享出行領域,隨后逐漸拓展到外賣、單車、充電寶等多個領域。共享經濟的發展實現了線上線下資源的優化整合,更促進了人民群眾消費方式的轉變,帶動了經濟的快速發展。但隨著共享經濟浪潮的不斷涌起,許多深層次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共享經濟要想走得更遠,還必須要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共享平臺資本依賴意識嚴重,運營與服務水平不高。2015年以ofo小黃車、摩拜單車為代表的共享出行企業開啟了我國共享經濟發展的新篇章,2015年也被稱為我國“共享經濟元年”。隨后兩年,共享經濟逐漸成為風投熱點,大量資本開始向共享領域涌入。一方面,共享平臺逐漸成為資本轉化與推廣平臺,平臺運營對資本的依賴度也更高,燒錢、炒作等惡性競爭肆虐,市場泡沫聚積嚴重。另一方面,共享平臺對運營與服務水平提升的重視程度不夠,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埋下了較大的安全隱患。自2018年下半年起,在資本寒冬的影響下,共享平臺開始集中“爆雷”。
第二,共享經濟治理經驗不足,政策滯后。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為了維護市場秩序,政府部門必須要采用綜合治理手段調整社會生產關系,共享經濟也不例外。然而目前,政府部門在共享經濟治理方面經驗尚存不足,政府部門關于共享經濟治理的配套政策仍有待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也沒有及時出臺,共享經濟發展進程中的許多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我國共享經濟正處于快速增長期,市場公平、消費者權益、共享資源透明度等問題要得以解決,政府部門就必須要切實履行自身職責,及時跟進治理政策,遏制行業亂象。
共享經濟平臺應主動配合政府管理需求,塑造合理合規的市場主體形象。共享經濟平臺關乎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以及市場經濟秩序的穩定,平臺的合理性與合規性必須要嚴格落實。為此,政府部門要深入到共享經濟平臺運營中,確保平臺所開展的資源、共享分配等服務能在法律與政策范圍之內運轉。具體而言,共享經濟平臺是以移動互聯網為基礎的信息化平臺,為此,企業應配合政府管理需求,主動向政府相關管理部門開放信息管理接口,及時將相關產品、數據上傳到政府審核平臺進行審核,力爭做合理合規的市場主體。
企業應自覺主動遵守行業準則,維護行業秩序。其一,要理性看待資本作用,避免資源浪費。共享經濟平臺不能一味謀求市場壟斷地位,盲目迷信資本力量,要通過談判合作、企業重組等方式達到合作共贏的目標。其二,要防止共享經濟成為少數人圈錢的工具。企業要在生產、運營等方面深耕細作,不得通過炒作共享經濟概念擴大產業泡沫,以此在資本市場獲得超額利潤。
共享經濟平臺應正確認識自身時代屬性,在產品與服務方面做文章。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職責,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安全生產、運營管理機制,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還要不斷提升服務水平。服務水平是決定消費者消費體驗的根本要素,也是決定共享經濟生死存亡的關鍵所在。共享經濟一方面要加強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術應用,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另一方面,要大力加強線下資源優化整合,降低運營與服務成本。
完善共享經濟立法工作,讓共享經濟治理有法可依。規范共享經濟秩序,建立穩定的共享經濟市場環境必須要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法治為核心。目前,共享經濟立法工作要以以下三個方面為主要抓手:其一,在法律上明確用戶、平臺以及服務與產品供給者三方的權利與義務。共享經濟的本質在于打通了供給端與需求端之間的壁壘。平臺需要履行交易監管、信息安全等職責,用戶則有義務向平臺提供真實信息,產品與服務供給者則需要對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質量負責。為此,立法工作必須要明確三者的法律職責,為共享經濟的穩定發展提供必要的法治基礎。其二,應充分考察共享經濟具體產業模式,對共享經濟的準入領域、準入標準等進行明確規定,為共享經濟模式的發展提供相應的法律支持。其三,要切實保障消費者與服務供給者的合法權益。在共享經濟之中,消費者與服務者具體身份的轉變更加迅速,也更具即時性,只有從兩端入手確保每個主體的合法權益,才能維護共享經濟的可持續性。應積極推出針對共享經濟從業人員的社保繳納機制,同時加大對非法外包等違法行為的懲處。
堅持德法并舉,注重對共享經濟從業人員的道德引導。共享經濟是建立在法治與誠信基礎之上的復雜經濟形態。政府治理必須要理性認識法治與德治之于共享經濟的重要意義,充分利用法律與道德手段穩定共享經濟產業環境,推動共享經濟的快速發展。始終堅持以法律為準繩,約束各方主體的行為,讓共享經濟在法律框架內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嚴格執法,引導共享經濟產業樹立牢固的法治意識。在共享經濟從業人員中,增強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大力培育職業道德,不斷提升共享經濟產品與服務質量。
理順相關部門職能,完善共享經濟發展監督機制。依據共享經濟具體產業屬性,明確企業分類,并納入具體職能部門的監管范圍之內。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在行政監管定性方面較為模糊,從近幾年各地監督實踐來看,各地針對同一產業的管理辦法也并不完全相同,甚至存在地方性管理規定與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意見相違背的情況。為此,必須要制定共享經濟產業標準,確定監管歸屬部門,徹底解決監管漏洞以及重復監管問題。建立健全全過程共享經濟監督機制,規范共享經濟發展秩序。在共享平臺建設初期,就要充分考慮消費者以及從業人員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做好監管工作,要求平臺對所有入駐平臺的主體開展嚴格審核。在平臺運營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數據監控,對可能存在異常的環節要及時查漏補缺,對出現異常行為的供給者與用戶要及時處理。另外,政府部門也要主動對企業展開定期督查,強化事后監督,對發現的問題應要求平臺限期整改。
進一步創新監督手段,提升監管效率。其一,政府部門監管應逐漸滲透到共享經濟平臺之中。一直以來,行政管理都盡量避免對企業運營的干預。但共享經濟模式在管理組織方向、業務運營等方面與傳統產業形態存在較大區別,通過共享經濟平臺政府部門能了解到共享經濟的全部內容。因此,政府部門應積極主動接入企業數據庫與平臺,實現對共享經濟的全面監管。其二,共享經濟管理的本質在于對數據的管理,面對共享平臺的海量數據,若采用傳統監管模式必然無法滿足監管效率與精度的要求。由此,針對共享經濟的監管必須要進一步加強對大數據技術應用,實現線上監管與線下監管的協同發展。例如,政府部門要定期進入共享經濟平臺數據庫調取相關數據,建立風險分析模型,對平臺開展運營、安全、財務等多方面的風險分析,維護共享經濟的穩定性。
(作者為淮陰工學院講師)
【參考文獻】
①陳健、龔曉鶯:《共享經濟發展的困境與突破》,《江西社會科學》,201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