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寶 胡占君
【摘要】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遵循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根本要求,是以問題為導向進一步改進和加強課程建設的現實要求。應從固本于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潛心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厚植于歷史的深邃智慧三個方面加以著力,切實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政治性和學理性統一起來。
【關鍵詞】政治性 學理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提出的“八個相統一”,為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把準了脈、開好了方,體現了深刻的辯證思維、鮮明的問題導向和宏闊的歷史視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緊密遵循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在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中增強思想性、理論性、針對性和親和力。
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是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根本要求。
政治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根本屬性,學理性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基本屬性。政治性和學理性辯證統一,不可分割。一方面,政治性是學理性的統帥,離開政治性的學理性是危險的。另一方面,學理性是政治性的支撐,沒有學術性的政治性是空疏的。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堅定的政治方向和飽滿的政治熱情,是講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必要而非充分條件。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必須有堅實的學理作為基礎。實踐表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越是深厚,理論話語越是嫻熟,就越是能更加清晰地呈現政治論斷背后的嚴密邏輯,更加有效地回應學生的理論和實踐困惑,更加自如地從教材語言向教學語言轉化,從而最終以理服人,增強學生的政治認同。反之,只能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結果導致言者諄諄聽者藐藐,難以入耳入腦入心。
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建設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畢生難忘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過程中,成績顯著,但也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不能很好地適應新時代新征程新使命的需要。一些人認為,學術自由無禁區,講政治是束縛,必須擺脫。還有一些人認為,政治教育不爭論,講學理沒必要,無需費心。這都嚴重割裂了政治性和學理性的辯證統一。
以政治性統帥學理性的立場必須進一步堅定。我國仍然處于轉型期、攻堅期、風險期的多期疊加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內部消解和外部沖擊的嚴峻挑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更是大肆制造各種雜音噪音,以自由、平等、憲政民主等所謂的“普世價值”詆毀社會主義制度,抹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瞄準高校陣地進行意識形態滲透。面對這種“意識形態多元化”的客觀現實和“非意識形態化”“去意識形態化”的錯誤傾向,仍然存在部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的情況:或對馬克思主義經典原理產生懷疑,懷疑是否已經過時了;或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存有疑慮,疑慮是否還是社會主義;或對各種反馬克思主義、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錯誤思潮采取回避態度,不敢發聲亮劍……對此,我們必須保持政治清醒,明確政治立場,強化政治責任,否則就會造成嚴重的甚至顛覆性的影響。
以學理性支撐政治性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學理意識欠缺,學理能力不足,難以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予以充分闡釋,難以基于馬克思主義的立場予以辯證分析,難以對大學生的思想困惑和理論需求予以有效回應。思想性和理論性的欠缺從根本上制約著課程的親和力和針對性,更加難以實現學理性對政治性的支撐作用。
問題就是指引,就是使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的要求,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為處于“拔節孕穗期”的大學生把準理想信念的“方向盤”,筑就思想理論的“壓艙石”。
在堅定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中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一。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是我們全體共產黨人之“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堅持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是最基本的黨性要求和底線思維。要嚴守政治紀律,絕不能發表反對馬克思主義、抹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攻擊誹謗黨的領導、違反憲法和法律的錯誤言論,決不能向學生發牢騷泄怨氣傳播各種不良情緒;要增強政治定力,堅定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覺維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四個自信”,對形形色色的錯誤思潮敢于發聲勇于亮劍;要高揚政治使命,在教育引導學生深化“四個正確認識”中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這是我們確定無疑的身份定位和陣地歸屬。
在潛心于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中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一。內容上,一是深入研習、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培養起一種生活習慣和精神追求,即閱讀馬克思主義的經典,領悟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從本源上準確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精神實質和思想精髓,這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看家本領;二是全面透徹地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它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我們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價值指南;三是直面并且有力回應大學生的理論需要和實踐困惑,引導他們在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中批判所謂的馬克思主義“過時論”、歷史的“虛無論”等錯誤思潮,以辯證唯物主義的方法論科學看待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現實問題,這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和獲得感的著力點。路徑上,一是增強學科和專業意識,在融入學科和專業建設中滋養課程建設,通過對本學科、本專業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理論基礎等的完整建構和完善深化,回應關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理性不足的質疑。二是大力弘揚優良學風,以堅守正道的敬畏之心遵循學術規范,以崇尚精品的精神風骨深化學理研究,營造馬克思主義學科、專業和課程嚴謹而又活潑的學術氛圍。
在厚植于歷史的深邃智慧中堅持政治性和學理性的統一。中華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積淀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已有近100年的奮斗史,中華人民共和國近70年的發展史,在浴血奮斗的革命中,在披荊斬棘的建設中,在勇于創新的改革中,鍛造了昂揚的革命文化和蓬勃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這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安身立命的基礎,為講好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了綿延深厚的力量。新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充分運用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積累的偉大智慧,在發掘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筑牢大學生的文化自信。應當時時重溫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歷史,這是最好的營養劑。同時還要放眼世界歷史的進程,在互學互鑒中堅定“四個自信”。在深厚而廣闊的歷史視野和生動而具體的縱橫對比中,“政治”的“學理”才能夠也必然能夠講清楚,講透徹。
(作者分別為北京物資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北京物資學院經濟學院黨委副書記;北京物資學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特級教授)
【參考文獻】
①習近平:《辯證唯物主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前線》,2019年第1期。
②顧海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指導和發展理念——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