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笑
武漢華夏理工學院基于產業視角,以服務高等院校招生改革的大類人才培養為目標,研究與實踐改進大類培養的教學管理建設。以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深化理論及實踐教學改革、創新教學管理及運行機制、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機械類特色專業專業群建設提供良好的服務保障。
一、引言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有中國特色、國際水平的教育強國”,這足以體現國家乃至社會對教育事業的重視。華夏學院作為民辦高等院校,積極響應十九大的號召,學習十九大的相關精神,在集團的帶領下終將形成服務社會、服務地方經濟,實現人才鏈、教育鏈、產業鏈一體的“一流民辦大學”。
二、機械類特色專業群下的教學管理模式
機械類專業是目前我國規模最大的本科專業之一,在大類招生下,不僅改變的是招生模式,更重要的是整個教育理念、人才培養模式、教學管理模式的改變,因此教學管理模式的改變已成為建設機械類特色專業群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課程教學過程管理。主要包括學生選課管理、課堂教學管理、考核過程管理。首先是學生選課管理,傳統的專業選修課學生不了解相關課程盲目選擇,這需要教學管理人員與學工人員進行溝通,將課程的重要性及相關課程內容告知學工輔導員,并進行相關培訓,使輔導員在學生選課中給予一定的幫助。其次是課堂教學管理,這是整個課程教學過程的核心部分,老師不僅要明確教學要求還要掌握教學方法,及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根據相關情況及時作出教學內容調整;最后是考核過程管理,考試命題要根據大綱的要求設計,又要突出專業和學科特點,將平時成績與期末成績分布科學合理,并在考試前提前向學生公布平時成績。
(二)實踐教學過程管理。實踐教學對于機械類專業是尤為重要的環節,特別對于應用型高校,學生應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學院需針對這一特點,除了傳統的實習、實訓外,應該增加相應的專業知識專題講座,并邀請企業的相關人員作為行業專家與學生有面對面溝通的機會,使學生更好的向專業角色轉換,更有信心去參加各種學科競賽。這就需要學院為學生搭建實踐教學平臺、制定相關政策使教學管理更加規范化。
(三)教學過程管理體系標準。教學過程管理流程包括:下達教學任務、公共選修課、考試命題及考試、畢業設計、教學質量監控、畢業資格審查、留級及學業警示、兼職教師管理、課程教學過程管理及實踐教學過程管理。這一系列流程都需要一個標準,因此教學管理體系的標準應以“民主科學”教學管理體制,“促進教師成長”考評制度為目標,完善教學管理制度,保障教學系統有效運行。
三、產業視角下的人才培養與教學管理的聯系
從學校目前發展來看,學院的專業建設要充分對接集團資源,服務地方經濟,形成人才產業鏈體系,適時調整專業設置,緊扣時代命題,使專業方向設置與社會經濟發展方向相適應,滿足國民經濟對于機械類人才的需求。
(一)建立產業與人才培養的對接機制
學院需根據機械類相關產業人才標準,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人才培養知識體系,確定教學模式。產業界通過與學院合作,招聘學生入職體驗,實現產業人才儲備。產業界利用項目外包,項目合作,學院通過項目承接與項目參與來達到培養產業人才,這既降低了用人成本,也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
(二)建立大專業平臺,促進產業人才培養
大專業平臺即是以地方經濟為核心,以支柱產業和重點產業為標準,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在與企業項目合作時,師既是專業導師也是項目的研究者,企業領導或者項目領導既是產業專家也是項目該平臺的教師,學生既是大專業平臺的學習者,也是項目合作的參與者,同時也有效的整合校內資源與社會資源,使培養計目標更具有針對性,更符合產業人才培養標準。
(三)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加強實踐教學管理
為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要以師資隊伍、實驗設備建設為基礎,特別是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業設備及管理理念等資源進行實踐教學,將現有的實踐資源充分合理運用,促進學院與企業共同發展。同事還要加強實踐教學監督力度,建立實踐教學考核機制,使學生和老師認識到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同樣重要,為保障實踐教學順利進行,可制定實踐教學制度,形成有規模,有組織的實踐教學體系。
(四)深化教學管理制度,達到人才培養質量標準
充分發揮學分制的靈活性,多開展與專業方向相關的拓展課程,使學生有自主選擇專業的權利,提高學習效率。創新教學管理方式,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教師管理為主轉向為學生管理、自主管理為主,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從而達到人才培養質量標準。
四、教學管理模式改革
學院大類招生和培養模式改革后,我院建立了與大類培養相適應的“一個學院,一個大類,多個教學團隊”的教學組織及運營模式,相關的對團隊建設與教學管理等機制也需要改革與創新。
(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的建設是特色專業群的重要保證,優化師資隊伍機構,圍繞特色專業群需要,建立一支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又具有較高實踐水平與豐富實踐能力的教師團隊。從制度層面上吸引和保證高水平教師從事教學工作,鼓勵支持教師到企業合作、交流學習。
(二)建立教學過程新的管理方式
學生分流前課程采取平臺課與專業方向導論課的課程模式,建立以教學內容為主體的教務管理方式,使得大類基礎課得到改進。分流后,推行專業專管的教學方式,推行完全學分制,逐步實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導師制,逐漸形成適應大類招生模式下的教學管理及服務工作方式。
(三)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根據學科、產業及發展要求,結合本專業的特點,研究特色專業的教學管理保障體系,探索學院、行業、及用人企業共同參與的學生考核評價機制。
五、結語
教學管理是建設特色專業群的關鍵,需對原有的教學體系進行優化,探索培養具有創新性的人才需要有特色的教學管理作為基礎,為適應產業需求更需要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只有教師、教學管理人員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我院的機械類特色專業群得到更好的發展,為區域性產業發展貢獻力量。(作者單位:武漢華夏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