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秋景
【摘要】本文基于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弱化、教師綜合素質滯后、教材缺乏專業特色等問題,提出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營造語文學習氛圍,優化語文課堂導入與課堂教學方法,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確立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提高教師語文專業素養,強化語文專業適切意識,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創造性利用教材,開發校本化教材,構建立體教材體系,全面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中職;語文;有效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語文學科是中職基礎課程之一,是學生學習其他課程的有力支撐。然而,當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并不盡如人意,不少語文教師忽視語文在發展中職學生素質中的作用,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高,亟待我們對中職語文教學低效現象進行反思,尋求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使語文教學助力中職學生全面素質發展。
一、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低效現狀
(一)學生主體意識弱化
以人為本已經成為教育者的共識,但是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師缺乏“生本教育”思想,在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充分的尊重,教師課堂教學灌輸現象仍然普遍存在,教師與學生處于不均等的關系,師生關系不和諧,學生課堂學習缺乏足夠的話語權,不能親歷語文知識形成過程。學生主體意識的弱化,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喪失,學生缺乏課堂參與與融入意識,從而出現學生游離于課堂之外的現象,從而削弱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教師綜合素質滯后
教育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隨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時代的發展而不斷發展。在新的教育生態下,教師只有及時做出應對,才能適應新的教育形勢需求。但是,不少中職語文教師缺乏自我發展、自我提升、自我突破的意識,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嚴重的經驗主義思想,教師綜合素質與中職語文教學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從而導致語文課堂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化,教師的知識儲備難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而且在信息渠道不斷擴展形勢下,教師的知識結構越來越捉襟見肘,削弱了語文課堂有效性。
(三)教材缺乏專業特色
語文教材是實施語文教學的有效載體,對教師課堂教學具有規定性和導向性作用。目前,中職語文缺乏專業化教材,沒有充分凸顯中職語文教學特點,不少中職學校語文教材和普通高中語文教材相同,教材專業特色的喪失,導致語文課堂教學與學生專業發展相脫節,不少學生感覺語文可學可不學,無關緊要,亟待對既有的語文教材體系進行優化調整,創造性使用語文教材,從而最大程度降低教材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負面影響。
二、提高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一)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中職語文課堂學習的主體,語文課堂有效性提高必須要立足于學生主體地位,營造語文學習情境,優化課堂教學內容、優化導入設計與課堂教學方法,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1.營造語文學習氛圍
中職學生是一群特殊的群體,他們大多是中考的落榜生,綜合素質相對較薄弱。這就需要教師基于中職學生學情特點,優化語文教學設計,注重營造良好的語文氛圍。首先,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親和力,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課堂教學效果;其次,要努力創設生動的學習場景,改變傳統語文課堂單調枯燥感,從而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愛上語文學習。
2.優化語文課堂導入
導入是語文課堂重要的一環。有效的課堂導入不僅能夠自然地引出學習內容,而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例如,在語文課堂導入環節,我們可以利用學生未來職場場景,導入語文教學內容,借助直觀形象的職業場景讓學生興趣濃厚起來,同時,教學內容與職場場景的融合,將有助于強化學生語文的專業意識,提高學生職場交際能力。
3.優化課堂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方法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捕獲,并體現出教師的教學智慧。中職學生的特殊性更需要教師優化語文課堂教學方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活學生學習興趣。例如采用趣味化的教學方法,根據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構建相應的語文學習場景,讓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從而使學生在角色扮演活動中進入角色,提高學生語文感悟能力。
(二)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是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直接實施者,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制約著教師主導作用的實現,這就需要中職語文教師進一步強化自我發展意識,不斷優化知識結構,轉變教育思想理念。
1.確立以生為本教育理念
新的教育生態下,教師要轉變傳統教學思想,從“師本”課堂向“生本”課堂轉變,確立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語文教師要深入解讀學情,全面把握學生語文認知特點、認知起點、優勢與不足、發展潛能等,從而根據學生實際,優化語文教學設計,凸顯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從而實現從注重“教的設計”向注重“學的設計”轉變,構建真正的生本課堂。
2.提高教師語文專業素養
信息化時代,學生信息獲取渠道不斷擴大。教師要基于學生信息獲取多樣性,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這樣才能滿足新時期語文課堂教學的需要。教師要利用傳統學習平臺、信息化學習平臺等,不斷加強語文課堂教學理論提升,深入開展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研討活動,不斷提升課堂駕馭能力。
3.強化語文專業適切意識
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教師進一步轉變教學理念,強化語文專業適切意識,將語文課堂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寫作教學內容要有機結合學生未來崗位應用需求,語用交際可以借助學生未來崗位實際創設場景等,從而使語文教學體現職業教育特色,成為提高學生職業素質的重要路徑。
4.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
現代化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信息化時代,教師要基于信息化時代的需求,不斷提高信息化素養。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自我素養,并不斷提升信息技術應用于語文課堂教學的能力,發揮信息技術手段直觀、形象等優勢,增強語文課堂的生動性和趣味性,讓語文教學變得可視化、情境化,從而迎合學生信息化時代的認知需求,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
(三)構建立體教材體系
新時期,中職語文教師要基于時代發展的需要和職業學校學生就業需求,構建立體化教材體系,發揮教材載體作用。
1.創造性利用教材
語文教育要達到預期效應,必須要從狹隘的觀念中轉變出來,對中職語文教材進行創造性使用,通過合理的增刪等,使語文教材體現出職業教育特色。教師要結合學生未來崗位與就業對語文知識的需求,增加一些與學生職業相關的教學內容,例如職場應用文寫作;對一些陳舊的教學內容進行刪除,使教材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從而激發學生語文課堂學習興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2.開發校本化教材
目前,校本化課程建設成為提升學校教育品質的一個重要渠道。中職語文教師要利用校本化課程適切性強的特點,根據中職學生實際,結合既有的語文教材體系,開發校本化教材,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資源、職場教育資源等,形成以課本為主、校本課程為輔的教材體系,全面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有效性。
總之,中職語文教師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在實踐中不斷反思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及時發現問題,并基于當前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低效現狀,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優化教學內容,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構建中職語文高效課堂,彰顯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職業特色。
參考文獻
[1]伍裕玲.中職語文教學有效性缺失與對策分析[J].當代職業教育,2011(6).
[2]鐘少慧.試論提高中職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措施與對策[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