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淑蘭
【摘要】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主體具有的多元化特點,導致文本解讀出現多元性。在開展閱讀實踐活動過程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充分尊重、滿足個體差異,提升課堂教學的活力。基于此,本文主要以小班化語文閱讀教學為例,對實現差異性閱讀的教學策略作如下探究分析。
【關鍵詞】小班化;語文教學;差異性閱讀;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語文教材當中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個人情感以及形象具體的內容,但是因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習方法以及學習基礎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在閱讀教材中的文學作品時,學生的理解與感受也會產生差異。而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因此需要以語文教學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合理設置語文課程,重視學生個體差異及學習需求,不能以教師分析替代學生開展閱讀實踐。差異性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尊重、重視學生的個體差異,通過將差異性教學法運用到小班化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利于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一、小班化語文差異性閱讀教學的原則
(一)自主性原則
開展差異性閱讀教學,應當建立在書本內容的基礎上,應當重視滿足學生不同的要求、標準等,重視學生的個體化需求和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靈活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內容等,并且小班化的班級人數相對較少。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由學生對文本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閱讀,給予適當指導,完成意義重構,形成個性化見解。
(二)有效性原則
每個學生均是差異性閱讀教學的主體,最終的教學目的是促進學生能夠全方位地提升語文能力,而小班化學生人數少,更利于教師開展差異性閱讀教學,充分發揮雙方的主動性,通過雙方在情感、認知以及時間活動方面的互動,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保證差異性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三)創造性原則
差異性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的閱讀創造性得以充分體現。雖然學生是課堂教學主體,但是從差異性閱讀實踐來說就是一種被引導后的創造,通過開展差異性閱讀教學,就是培養學生提升對作品重新塑造的能力。所以為了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應積極選擇更具趣味性、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內容。
二、小班化語文差異性閱讀教學的意義
小班化教學是一種新型的班級教學活動形式,目的是通過教學方法、內容、策略以及評價等方面實施改革,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得以全面、個性發展。語文具有較強的文學性,趣味性不足,而通過開展差異性教學,促使教師能夠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差異性,依據學生的個體化發展需求,合理配置教學資源,促進學生有機會發揮自身潛力,使學生個體均能夠得到充分發展,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與質量。
三、差異性閱讀教學實施的具體策略
(一)設置梯度性、層次化的閱讀目標
開展小班化差異化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均能夠得到提升,所以就需要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制定共性目標的基礎上,合理設置差異性的閱讀目標以及閱讀問題。教師在評估、掌握學生閱讀水平的基礎上,將學生分成不同等級,依據學生個性,制定不同的標準學習目標,設計閱讀題目時,需充分體現出梯度性以及適宜的難度系數,使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均可得到有效滿足,同時需要保證差異性的問題投放方式和要求,通過設置相關題目,由學生自主選擇,在體現差異性的同時,更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 《山中訪友》這篇課文時,教師在提出有感情朗讀課文的基本要求時,還可制定“作者都拜訪了哪些山中的朋友”“作者為什么選擇以山中訪友為題,有什么目的”“文章中運用了哪些寫作方法以及中心思想是什么”等多元化、梯度性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在閱讀過程中形成自己的見解,并在課堂上進行分享,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而且還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合理設置閱讀活動,營造民主化課堂
小班化教學的人數少,所以擁有的活動范圍相對較大,師生交流機會更多,而缺乏寬松學習氣氛的情況下,教師則很難對學生的理解程度以及遇到的困難進行把握,通過營造民主、和諧以及愉快的教學環境,更利于激發學生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及自主性。所以教師在學生閱讀課文時,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通過在閱讀課堂上設置角色扮演、情景劇、句段品析、互動探究等形式多樣的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和諧環境,更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講解《孔乙己》時,教師可設置“孔乙己到底死了沒有”這一假設性問題,由學生共同參與討論探究,并讓學生在文中找出相應的依據。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交流,讓學生產生思維碰撞,更利于學生獲得個性化閱讀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運用個性化的閱讀引導方法
差異化閱讀教學是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新方向,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因此開展差異性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采用能夠體現個性化特征的引導方式,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采用合理的引導方式。尊重學生的閱讀差異性,并不是完全依從學生的閱讀體驗,而是經過教師引導進行的創造閱讀,因此需要重視糾正學生認知偏差,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意見分歧的情況下,不肯定部分學生的意見,也不完全否定學生的意見,采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自行驗證觀點的正確性,使學生的實際需求均能夠得到滿足。例如在講解《故鄉》時,讓學生在完成課文閱讀后,在楊二嫂前面加修飾語進行人物評價,并讓學生在文中找出依據,引導學生對楊二嫂進行深入分析,幫助學生完成個性化見解,對文章內容進行深刻理解。
(四)采用激勵化閱讀評價
閱讀評價主要用于評價問題解決的正確性,所以學習能力的差異性,使學生對問題的評價結果也產生一定的差異性,所以為了能夠充分體現出差異性閱讀教學,就需要充分尊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教師依據學生的差異性回答進行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學習精神以及思維長處,針對學生提出的論點給予肯定與鼓勵,最后由教師依據相關論點提出質疑,給出問題解答方向,最后形成趨于一致的觀點,讓學生能夠在親自參與實踐探究活動后獲得成功情感體驗,促使學生保持足夠熱情與動力爭取獲得更多的成功。例如在講解《少年閏土》一文時,教師提出多種問題:“閏土講述了哪些事情?表現了閏土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學生在做出回答后,教師評價“很好,很接近”,并進一步提問:“誰有不同意見?” “很好”是教師對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意見表示肯定,而“很接近”的評價表明學生的回答不正確,但并未直接否定。“誰有不同意見”是鼓勵更多學生進行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問題,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差異化特征。
四、結語
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開始,也是提升學生學習語文興趣與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不僅是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養成閱讀興趣,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教師應當充分認識到差異是最具價值的一種教學資源,通過開展小學高年級語文差異性閱讀教學,需要充分重視與尊重學生所具有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讓學生能夠在參與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與學習能力,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進一步提升,實現培養學生全面發展、整體素質得到提高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嚴慧.初中語文閱讀差異性教學的嘗試[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6(21).
[2]任櫓燕.小班化閱讀教學與語文品質的塑造[J].語文天地,2016(12).
[3]張杰.自主閱讀享受語文——淺議農村小班化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