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
【摘要】語文是小學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教與學的有效構建,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閱讀作為語文學習的重要環節,情境式教學的實施,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本文立足語文閱讀教學現狀,從問題探究情境、生活化情境等方面,具體論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情境教學;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也是強化知識理解與應用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在有效閱讀教學的構建中,應從有效學、互動探究等維度,優化語文教學環境,在開放式的教學空間,盤活語文閱讀課堂。情境教學以“境”育人,強調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情境創設,促進教與學的有效互動。以問題因子、生活元素為載體,搭建豐富的閱讀情境,契合了小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也讓閱讀課堂的“學”更加豐富多彩,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因此,從問題情境、生活情境等的創設中,優化與調整語文閱讀教學,凸顯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一、問題因子:以“問”促學,搭建問題探究情境
問題的巧妙設計,是有效教學的重要手段,將問題因子與情境教學相結合,能夠通過“問題—探究”的教學情境,優化教學環境,讓問題因子推動教與學的有效開展。首先,立足“問”的本質,通過問題導入,引導有效學習,讓問題成為學生發散思維的載體,成為教師拓展教學的工具;其次,情境元素的創設,應緊扣學生的“學”,如何確保情境與學生學習的有效結合,要求以“問”促學模式的生成,在探究式的情境空間,引導學生互動交流,轉變傳統牽引式的閱讀模式;再次,問題是導向,是實現教與學的紐帶。教師要從知識點出發,將知識與問題有機融合,提高問題的有效性,這是實現“問題—探究”的有效構建。傳統語文閱讀課堂僵化,主要在于教學面狹窄,學生的“動”缺乏探究性空間,空洞、乏味的閱讀課堂,難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因此,以“問”促學,是實現“教”的促進因子。以問題因子為載體,在問題探究情境中,實現教與學的有效互動,契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特點,也是盤活教學的重要手段。
【案例】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燕子》的課時教學中,基于教學的構建需求,教師的閱讀導入,以問題為導向,構建了問題因子,通過體驗式閱讀,讓問題探究情境更加活躍,能夠契合小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筆者設計如下問題情境:
師:燕子是文章的主角,作者是如何描寫的呢?我們一起開啟閱讀之旅吧。
1.自由閱讀,體會燕子的外形。燕子外形的描述十分精彩,在自由閱讀的教學構建中,通過問題的引導,讓學生抓住重點詞,體會燕子的外形,進而更好地提高閱讀效率,滿足學生閱讀學習的需求。
問:文章第一段對燕子做了詳細描述,燕子有哪些外形? 問:作者在寫燕子外形時,是從什么寫到什么?
2.用心閱讀,感悟燕子。用心閱讀,是深入感悟的重要基礎,也是構建有效閱讀的重要保障。在問題情境的創設中,問題的層次性是促進學生深入閱讀的基礎,也要求問題設計的探究性。問:文章描寫了哪些春天景色?用心閱讀,邊讀邊想象。問:文章寫道“趕集似的聚攏來”,大家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幅什么景象嗎?
3.用心領略,領略燕子飛行之美。閱讀由淺入深,是推進閱讀的重要基礎。在閱讀體會與感受的生成匯總,引導學生用心領略,在領略燕子飛行之美中,對燕子的形象、品質等元素有更加深入的體會與了解。問:閱讀文章,大家知道燕子是怎么飛行的嗎?問:文章描寫燕子飛行、停歇的句子十分優美,大家能邊閱讀邊畫出來,并說說好在哪里?
二、生活元素:以“生活”為依托,創設生活化的情境
語文源于生活,但知識構建高于生活。以生活為依托,能夠創設生活化情境,讓語文學習融入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傳統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教”程式化,對于學生的“學”缺乏導入,以致學生學習被動,學生疲于應付。為此,在生活化情境的創設中,將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元素融入其中,從情感層面點燃學生的閱讀興趣,為“讀”的深度推進,創設良好的閱讀情感。小學生活潑好動,生活化的情境元素,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為任務驅動式教學等的構建,提供了教學環境。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構建,應從多維度、多視角出發,讓閱讀課堂更加活躍,生活情境成為師生互動交流的重要載體,促進教學改革發展。
【案例】在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媽媽的賬單》的課時教學 ? 中,教師的教學情境緊扣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將生活元素融入其中,引導學生更好地體會,并從中強化對“父母的愛”的感悟,這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重要基礎。為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將教學情境以生活化的方式進行呈現。
1.生活情境,激情導入
教師出示一張超市購物單。同學們知道是什么賬單嗎?大家想想,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賬單?
從生活元素入手,引導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激發閱讀學習的興趣,也讓“賬單”這個主題詞更好地導出。
2.品讀賬單,感悟母愛
品讀文章,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將“賬單”背后的母愛展現出來,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主旨。
10歲的小彼得拿到了媽媽開的一張賬單。對照自己的生活經歷,你從中明白了什么?
閱讀是開啟情感熏陶的過程,教師生活化的情境,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基于自身情感體驗,讓學習更加深入、全面,也讓教學更加順暢,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提高。
三、結語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在有效閱讀教學的構建中,應著力于教學現狀,通過教與學的優化與調整,為開放式教學提供良好的內外條件。在本文探討中,小學語文情境式閱讀教學的設計,契合了閱讀教學的課程特點,也為教與學的互動生成,提供了有力保障。通過問題探究情境、生活化情境的有效設計,提高閱讀教學質量,促進語文教學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羅芳.新課程背景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措施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6(11).
[2]萬思思.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8(8).
[3]郝志芹.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才智(理論版),2017(15).
[4]劉瑤.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境創設的藝術性與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
[5]盧秀萍.情境創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效性探究[J].考試周刊,2016(3).
作者簡介:李瑩,女,1981年生,山東濟寧金鄉縣人,本科,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