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楚凝 呂文婷
摘 要 高校作為教育教學機構,由于人員密集和開放性的特點,容易成為恐怖分子襲擊的目標。而北京高校由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更容易達到恐怖分析造成社會恐慌、宣傳極端信仰的目的,從而遭受恐怖襲擊的風險更大。本文以北京高校為研究對象,于2017年6月至10月對10所高校進行了實地走訪和問卷發放,發現目前北京高校學生的反恐認知存在松懈化和刻板化的問題,而北京高校的反恐戰略存在形式化和無效化的缺陷。針對這些問題,本文建立了高校反恐戰略模式,并基于該反恐模式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 反恐認識 高校反恐 反恐戰略
作者簡介:時楚凝、呂文婷,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國際事務與國際關系。
中圖分類號:D66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66
一、背景介紹
自美國的“911”事件以來,恐怖主義造成的巨大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及心理震撼一直是籠罩在社會上的一團陰影,威脅著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隨著2014年ISIS勢力逐漸強大,恐怖主義加強了包括以互聯網為新型宣傳媒介的各種宣傳渠道的宣傳力度,加速對社會日常生活的滲透,反恐進入了新態勢。 而我國恐怖活動也再次呈現出高發狀態,反恐形式也日趨嚴峻,并且有向高校蔓延的趨勢。 高校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質,易于實現恐怖分子實現恐怖襲擊的目的。根據國內學界的若干研究,國內高校普遍具有的管理困難性、人員密集性和影響重大性的特征,使高校容易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 管理困難性指國內大部分高校實行開放式校園政策,學校學生和社會人員均可自由出入校園,從而導致了校園內人員混雜,難以對人員進行控制。同時眾多高校校園內還配備家屬樓,家屬樓中許多住戶將房屋出租,進一步增加了校園內的流動人口數目,模糊了校園和社區的邊界,使高校的人員管理更加困難。密集性指校園內人口密度大,并且存在例如用餐高峰的食堂、正在授課的教室這些人口聚集高峰,這些人口聚集高峰的時間和地點上的固定性使得其容易成為恐怖襲擊的目標。影響重大性指發生于校園的恐怖襲擊更容易造成社會的普遍關注,產生更大的負面影響。尤其是發生于人口聚集高峰時期的恐怖襲擊,容易產生重大人員傷亡。 正是由于這些原因,高校容易成為恐怖分子的潛在目標。
二、高校反恐現狀分析
目前,國內高校無論是從學生角度還是從反恐體制角度來看,都沒有做好對反恐的充分準備,存在很大的漏洞。從高校學生的角度來看,高校對于學生的反恐教育多為思想政治教育,教授內容停留在口號性和宣傳性的內容上,缺少對與恐怖主義的針對教育和在高校恐怖襲擊中的具體行為措施。并且考核的方式僅僅要求學生通過網上的安全教育考試,沒有實際的反恐演練,學生對于高校反恐的知識停留在理論層面,缺乏實踐經驗。同時,學校的反恐體制建設停留在校園安保層面 ,缺少系統、全面的反恐體系,對于校園恐怖事件的預防存在較大漏洞。并且目前現有的反恐體制集中于恐怖事件的預防階段,一旦發生了恐怖事件,并且恐怖事件進展到發生中或發生后的階段,現有的反恐體制往往會顯示出各種各樣的漏洞,產生類似于小道消息、普遍恐慌、虛假消息和非理性行為等造成二次傷害的現象,加劇恐怖襲擊帶來的損傷。
為了深入地研究北京地區高校學生現有的反恐認識,我們采用了問卷及采訪的形式,對北京市部分高校的反恐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大量的問卷調查,我們發現高校學生對于反恐的認識存在一定的缺失,高校反恐管理機制的運行也存在著一定的漏洞:(1)出現學生對反恐問題出現地域、性別關注不均衡;(2)學生反恐意識不到位,思想實踐教育不足;(3)校園及周邊防恐工作不到位,反恐檢驗存在漏洞;(4)管理機制、人力資源、物力資源、財力資源配置不足或應用不到位;(5)反恐體制沒有全民參與,沒有充分發揮作用;(6)各高校缺乏相關的反恐管理安全辦法,缺少成文的指導規則。
三、高校反恐建議
整體而言,高校對概念界定不清,處在穩定和平的環境下造成思想上的麻痹。進而造成缺乏對同學進行反恐教育的思想,缺乏意識形態的指導,因此導致實踐能力較低,最終使得現階段各高校反恐能力不足。本文提出以下方法進行高效反恐教育工作的指導:事先預測與尊重事實相結合,對國際國內高校以往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在具體實施上反應迅速承擔責任,結合實際情況,找出符合自身的修改方案;實踐過程中,保證坦誠溝通靈活變通,結合各方力量,聽取師生,專業人士建議。
在高校反恐戰略的建立上,本文參考了汪慶華等人在2010年 提出的高校反恐應對模式,將高校反恐戰略建立為主體和時間雙維度維度、九模塊的反恐模型。根據高校反恐戰略的主體不同,可分為人、物質資源和管理體制三個層次。其中“人”包括高校中的學生和高校中的安保人員,“物質資源”包括反恐設施和校園安保設施,“管理體制”指“人”和“物質資源”的運行規則。按照恐怖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可以分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級別。事前指恐怖事件發生前,這階段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恐怖事件的預防,也是校園反恐的重心,事中指恐怖事件發生中,需要各方采取行動對事件進行控制,將損害維持在最低水平,事后指恐怖事件發生后,要做好安撫和善后處理工作,盡快恢復正常的課業課程,同時將恐怖事件的負面影響維持在最低水平,并且需防著產生二次傷害。
兩個維度分別擁有的三個層次構建出反恐戰略的九個模塊,高校在進行反恐戰略制定時,要完全覆蓋這九個模塊,才能做到反恐戰略的完備。在事前層次上,主體為人的級別要做到擁有反恐知識、參與反恐演練、配備安保人員以及全員參與,主體為物質資源的級別要做到安全設備的配備,主體為管理體制的級別要做到安全管理系統的確立及反恐條例的編制;在事中層次上,主體為人的級別要做到應急人員處置、警備人員控制以及無關人員避險,主體為物質資源的級別要做到救災器械和隔離器械的應用,主體為管理體制的級別要做到緊急事件管理系統和信息管理系統的編制及執行;在事后層次上,主體為人的級別要做到人員善后和人員安撫,主體為物質資源的級別要做到及時回復生產,主體為管理體制的層次要按照緊急事件管理系統的規定進行善后處理。
四、結論
對于高校反恐戰略的建立,需要抓住時間和主體兩條線。對時間進行劃分,可以明確各個階段應采取怎樣的措施。在事前做到防患于未然,在事中做到及時有效應對,事后積極補救恢復同時總結經驗。尤其是事前階段,各高校內部應明確各管理部門的職責,加強交流溝通,配套應急措施齊全。加強學習教育宣傳,進行反恐演習,開展講座,提高反恐防控意識。事中時學校周邊安保及地區警察局等參與危機處理的各部門單元應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相互協調,避免沖突。事后則要加緊做好高校恐怖事件的善后工作, 盡量消除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影響。
從主體角度劃分可分為人員、物質資源、管理體制。在人員方面,應合理安排人員配置,組建高校反恐聯盟,強化高校反恐指揮體系,加強高校安保指揮中心建設,加強校際合作。在物質資源方面,配備必要的安全管理設備,不僅要覆蓋到事前預防,也需包括恐怖事件發生時的緊急應對器械。而管理體制作為二者的基礎尤其重要,在全面覆蓋各個方面時,也需要做到從實際出發,杜絕教條主義。并且在落實中要各方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落實,在執行過程中尤其不可糊弄掩飾,條例要求一套執行一套。
高效的反恐戰略只有完全考慮事前、事中和事后三個層次,涵蓋人員、物質資源和管理體制三個角度,在九個方面做到完整準備、嚴格落實,確保一有情況,及時發現,及時處理,有效控制,防止危害,才能夠真正地提高高校的反恐安全系數,將恐怖襲擊拒之門外。
注釋:
柳思思.“伊斯蘭國”的互聯網攻勢及其影響[J].現代國際關系,2016(2):32-39+63+65.
林禮文.新形勢下高校反恐工作的思考和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4(46):8-10.
方玉媚,王治華.加強四川高校對“恐怖主義”防范的研究———基于四川部分高校的調查[J].重慶行政·公共論壇,2010(3).
陳健.我國高校反恐問題及對策初探[J].遼寧警專學報,2015,17(2):37-40.
汪慶華,宮凱.加強高校反恐問題研究 維護社會穩定[J].思想教育研究,2008(11):52.
汪慶華,宮凱,熊凱.反恐視角下的高校危機事件應對模式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0(1):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