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涵 陳章毅 雷朗清
摘 要 本文以鄭州航院女大學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新常態初期、新常態新階段對就業產生的影響,調查新常態下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就業質量,從個人、學校、社會等層面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為處于新常態關鍵年的畢業生的職業素養、職業選擇與規劃提供相關指導,使其在經濟轉型和大學生就業浪潮中不迷茫、發揮自身價值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
關鍵詞 新常態 就業質量 女大學生
作者簡介:崔小涵、陳章毅、雷朗清,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商學院。
中圖分類號:C913.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067
一、引言
“新常態”由習近平總書記于2014年5月考察河南提出。他表示,中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們要從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在這種經濟轉型的新常態下,就業本身就成為新時代下的一大挑戰。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減緩、經濟結構調整、增長動力切換,導致就業崗位減少、勞動力市場競爭加劇、結構性失業加劇、勞動力素質與產業結構升級不匹配等問題。
2017年中國宏觀經濟增速有所改善,整體經濟呈現出“穩中求進,進中向好”的復蘇態勢,中國宏觀經濟的調整取得階段性勝利。2018年中國經濟全面步入新常態的新階段,2019年也將成為中國擺脫新常態低迷期、走向高質量發展模式的關鍵年。
同時,由于近幾年來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畢業生人數逐年增加,大學生就業壓力不斷加劇,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尤為突出。且女大學生就業問題一直以來是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當今社會對女性應聘者、工作者要求相對苛刻,使得女性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難以達到滿意化與最大化,對于女大學生來說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其發展空間也受到限制。在此基礎上,研究者以《鄭州航院2014屆-2018屆畢業生年度就業質量報告》的數據為依托,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進行調研,基于勝任力模型、人力資本理論、社會資本理論從個人、高校、社會與政府方面提出針對性對策,為其職業的選擇與規劃、就業質量的改善與提升提出相關建議,使其在經濟轉型的新常態和大學生就業浪潮中擺脫迷茫、發揮自身價值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中去。
二、新常態下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就業現狀
(一)基于基礎數據的統計
1.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就業率
近五年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率普遍處在較高的水平,2014屆女性畢業生就業率為89.23%,2015屆的女性畢業生就業率為87.48%,此后呈緩慢回升,2018屆女性畢業生的就業率高為90.42%,但略低于男性畢業生的就業率。
2.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薪酬情況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在已就業的2018屆女性畢業生中月收入在3000-4000元左右的比例最高,占比49.76%。其中,女性的月平均薪酬為4230.82元,而男性的平均工資為4528.08元,明顯高于女性。與2017年相比,月薪在3500元(含3500元)以下的,占比有所減少,月薪在4000元(含4000元)以上的有所增加。
3.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勞動關系調查
勞動關系的確立對女性畢業生的自身合法權益以及工作的穩定性有著重要意義。數據顯示,大部分的女性畢業生同工作單位簽約就業協議或勞動合同,但相較于男性畢業生還存在弱勢,并且有相當一部分的女性畢業生就業狀態處于靈活就業,就業形勢較不穩定。
4.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就業單位提供社會保障情況
在對畢業生就業單位提供的社會保障調查中,有大部分的畢業生所在的就業單位都提供了齊全的五險一金社會保障。以2018屆為例,男性所在的單位提供的齊全社會保障最高,達到了75.26%,而女性僅為67.52%。
5.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就職崗位與所學專業的相關程度
通過數據分析顯示,大部分畢業生感到所學專業與就業崗位的相關性較好。2014屆女性畢業生專業相關度為75%,而2015屆畢業生的專業相關度大致為73%,較2014屆有所下降,2018屆女性的專業相關度大致為86%,略高于男性。
6.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勞動時間
在對鄭州航院女大學生的日工作時間的調查中,研究者發現日勞動時間大部分集中在7-9小時區間中。然而,也出現了日工作量達11個小時以上的情況。
7.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興趣與崗位適應情況
在對近幾年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的興趣、專業與工作崗位適應度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由于鄭州航院“航空為本”的辦學特色,針對航空服務類人員的專業化教育使得民航學院的女性畢業生興趣、專業與工作崗位匹配度較高;同時,鄭州航院作為一所經管類高校,經管類專業化程度較高,且此類專業女性畢業生規模較大,約70%的畢業生仍從事專業相關的職業;數據分析得出,女性畢業生三個月內能適應工作崗位的能力略高于男性畢業生。
8.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就業滿意度情況
根據統計數據分析顯示,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對目前就業狀況基本滿意。2014屆畢業生的滿意度大致為69%左右,2015屆則降低了3%。此后滿意度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到2018屆畢業生的普遍滿意度已達93.34%,但且男性畢業生的滿意度普遍高于女性。
(二)基于深度訪談的問題分析
通過統計和調查發現,鄭州航院女大學生的就業質量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基于存在的問題本小組成員決定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因而對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進行深度訪談。
1.女大學生就業質量訪談基本情況
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是這次訪談調查的重要對象之一,對本校女性畢業生進行深度訪談,目的是通過其對新常態的認識及應對、對其就業后遇到的問題、影響其就業質量的因素等進行深入而全面的了解,探究新常態對鄭州航院女大學生就業質量的影響,以此通過影響因素找到提升其就業質量的對策。通過定性研究,在填寫調查問卷的本校女畢業生中,各院系選擇10人,合計170名有代表性的女性畢業生作為訪談對象。選擇標準結合了研究目的和指導教師的意見,主要考慮以下因素:為獲得盡可能多的信息,選擇的女性畢業生應參加就業并且對新常態及就業質量認識較為清楚、切身體會較為深刻;訪談對象來自2014-2018屆女性畢業生,時間范圍橫跨新常態初始階段和新常態新階段。
2.女大學生就業質量問題描述
通過訪談,我們對新常態不同階段女性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有了基本的了解,雖然不同的個案存在差異,通過她們的敘述大致可將其就業質量不高的原因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個人專業實操性差、職業整體素養有待提高;存在求職理念偏差,眼高手低;部分用人單位性別偏見導致的女性入職、晉升難;新常態下引起的崗位減少、競爭激烈,結構性失業加劇。
三、提升鄭州航院女性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對策
由于造成女性大學生就業質量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解決鄭州航院女大學生就業問題是一項需要多方參與的系統性工程。
(一)基于勝任力模型的個體提升對策
通過勝任力素質圖譜分析發現,工作實戰經驗、商務判斷能力、責任心、問題解決能力、全局意識等個人素質的強化對女大學生個體在就業質量的提升有較好的促進作用。通過勝任力模型的分析發現,鄭州航院女大學生個體在全局視野、專業技能、通用技能、職業素質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新常態下的就業環境,機會與挑戰并存,針對女性畢業生而言就業壓力更大。在校女大學生要及早轉變就業觀念,拓寬就業面,提前做好職業規劃;根據企業用人標準,不斷擴大知識儲備,增強專業技能,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強化對國家政策領悟力、就業形勢的預判力,根據時下新興領域、擴招領域預判職位需求。
(二)基于人力資本理論的高校培養對策
高校人才培養就是大學生人力資本的投資和積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的知識和技能的增長,將是其就業后獲得高額報酬的資本。而人才培養的質量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大學生的人力資本狀況。
1.強化就業指導,提升就業競爭力
在已有的就業課程的基礎上,以活動為載體,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比賽活動,尤其是有利于挖掘女性大學生職業生涯科學規劃熱情的活動,有針對性地為女性大學生提供就業指導和入職前的教育,提升就業競爭力,增強在校女大學生就業意識,營造良好的就業氛圍,豐富校園文化。
2.豐富課程設置,引導適應新常態
新常態下經濟結構的改變也深刻影響著就業形勢的改變,為引導女大學生適應新常態,高校可增設有新興市場需求的專業教學,豐富課程設置。在校女大學生在完成本專業學習之余,可選擇性進修第二專業,不斷向新型人才、復合型人才轉型,提高自身在新常態下的綜合競爭能力。
3.聚焦就業困難學生,做好精準幫扶
學校就業部門可根據畢業女性大學生反饋的就業情況和未就業原因,總結共性原因,制定可行性方案。此外,針對不具有普遍性的問題,學校要加強回訪,深入研究,實行建檔幫扶,一人一策,開展精準幫扶和就業崗位重點推薦,有效為就業困難的女大學生提供幫扶,引導、指導其確定穩定的勞動關系。
4.為自主創業提供支持
高校積極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推動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除豐富創業課程、創新教學形式,還要結合女大學生的職業優勢和不足,有意識、有規劃地制定女大學生專項創業支持方案,為有創業計劃的女大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以適應新常態下的市場競爭。對于已經創業的學生,學校可成立專家顧問組,免費為本校自主創業的學生提供長期的知識、技術指導,確保他們的創業之路能成為長期發展之路。
(三)基于社會資本理論的社會支持對策
1.社會資本理論下相關機構的確立
設立女性就業咨詢及執法職責統一的機構,將分散的、多方的婦女權益保護集中;加大企業違反勞動法、侵犯婦女合法權益等的懲戒力度,有效保護女性就業者合法權益免遭侵犯;定期對女性就業者進行合法權益維護教育。
2.政府相關政策的出臺
一方面,政府可出臺相關政策以促進生育成本趨向社會化。社會積極承擔、公平分擔女性就業者在生育期間的帶薪休假工資及其他相關費用,減緩企業的相關支出,從利益源頭削減企業對女性求職者的歧視。另一方面,對于我國經濟現狀,經濟政策對就業的影響可通過影響勞動供需實現。具體來說,主要是如何促進就業。我們倡議可通過經濟政策,激勵用人單位開辟新的就業崗位,從而增加女大學生就業機會。
參考文獻:
[1]藺思濤.經濟新常態下我國就業形勢的變化與政策創新[J].中州學刊,2015(2):82-85.
[2]劉元春.改革開放新征程中的中國宏觀經濟[D].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8.
[3]史淑桃.大學生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測算[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8(26):139-141.
[4]史淑桃.大學生就業質量性別差異漸顯的原因與對策[J].湖北社會科學,2010(12):177-179.
[5]汪哲.女性就業歧視和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J].西江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