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國方略在教育領域的貫徹和落實。高校要實現依法治教,首先要實現教學管理的法治化。本文探討了高校教學管理法治化建設的必要性,總結了當前高校教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實現高校教學管理法治化的建設路徑。
關鍵詞 依法治教 教學管理 法治化 必要性 路徑
基金項目:陜西省2017年度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應用型高校課堂教學改革實證研究”(立項編號:17BY10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永福,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務處教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法學、法理學。
中圖分類號:G64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7.192
1997年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法治國作為黨和政府的治國方略被確定下來。2014年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開啟了全面依法治國新時代。全面依法治校,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客觀要求和集中體現。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主體,高校應全面加強教學管理法治化建設。
一、加強高校教學管理法治化建設的必要性
(一)加強教學管理法治化建設,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依法治教,就是學校各項教育教學活動按照法治的精神,依照法律的規定,落實教育目標、開展教育活動、實施全面育人。實施依法治教,必須要在法治化的軌道上進行。教學工作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教學管理是落實這一中心工作的總方式,各項教育管理活動要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開展。比如,作為教學管理必須遵循的教學規章制度,無論是從制定主體還是從制定程序,無論從制度的具體內容,還是從制度的執行,都要符合法治的要求。加強教學管理法治化建設,既是教學管理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客觀要求,也是完善高校治理體系的必然要求;既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客觀要求,也是提高教育管理科學化水平的要求;既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也是依法治國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貫徹和落實。
(二)加強教學管理法治化建設,是提升教學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
“教學管理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根據一定的原則、程序和方法,對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過程,教學管理的實質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的教學環境,使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高效率地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①教學是學校的中心,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性工作。教學管理涵蓋了教學制度管理、教學運行管理、教學檔案管理、學籍管理、專業與課程管理、教材管理、各類質量工程項目管理等方方面面,無論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會直接影響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教學管理要在法治化的軌道上進行,必須摒棄“人治”的各種弊端。因此,加強教學管理,必須提高教學管理隊伍的法律意識、依法制定教學規章的能力,學會用法律法規和制度來規范各類教學行為,實現教學工作的規范管理、科學管理和有效管理。
(三)加強教學管理法治化建設,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必然要
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是現代大學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高等學校內部體制改革面臨的基本任務。《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的通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均明確提出要“建設現代大學制度”。現代大學制度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制度完備”。在現代大學制度的建構過程中,要完善學校各類相關制度,形成完備的制度體系,特別是教學管理制度體系。只有建立完備的教學管理制度體系,高校各項教學工作才能規范運行。可見,加強教學管理法治化建設,既是依法治校的客觀要求,也是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必然要求。
二、當前高校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管理人員缺乏法治意識
伴隨著高校的擴招和大眾教育時代的來臨,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已逐漸不能適應新形勢下高校的發展和變化。實踐中,高校管理者法治理念較低。實現教學管理法治化建設,教學管理人力資源是第一要素。這就要求教學管理人員要有很強的綜合素質,能自覺的把依法治教貫徹到教學管理之中。但從高校教學管理的實際來看,相當一部分教學管理人員并不具備這一素養,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貫徹教學管理制度打折扣。教學管理制度是依法治教的載體,是依法治教在教學管理中的貫徹落實。但是部分教學管理人員在執行教學管理制度過程中,或者打折扣,或者“見人下菜”,教學管理制度的嚴肅性得不到尊重。第二,教學項目評審不科學、不規范,存在以權謀私的現象。各類教學項目既是教師職稱評審的重要考核內容,也是有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抓手。但是在各類教學項目的評審中,存在唯領導意志為轉移、甚至腐敗行為,極大損害了項目評審的公正性,損害了教師的合法權益,危害了教學管理秩序的正常運行。
(二)教學管理人員法治化管理水平不高
法治化管理是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教學管理人員教學管理法治意識不高,導致其教學管理的法治化管理水平較低,表現在:一是高校教學管理人員官本位意識濃厚,認為自己是教學管理的主宰。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對于教師的教學主體和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不夠尊重,頤指氣使,辦事不按照規定的程序,教學管理行為缺乏嚴肅性。二是教學管理過程中的不作為和亂作為現象比較嚴重。一些教學管理人員,特別是領導干部不按照教學規律和規章辦事,對于教學一些重大教學事項不做調查研究,不進行意見征詢,習慣“拍腦袋”做決定。此外,教學管理過程中的腐敗現象也不容忽視。個別教師或學生,為了謀取自己的私利,對教學管理人員進行賄賂,嚴重腐蝕了教學管理工作的嚴肅性、公平性。
(三)教學管理制度制定不規范
教育部印發的《依法治教實施綱要(2016-2020年)》(教政法〔2016〕1號)指出,要“健全章程核準后的執行和監督評價機制建設,督促學校以章程為統領,完善內部治理結構和規章制度。”教學管理規章是學校最為重要的規章制度之一,關系到教學發展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具有基礎性和穩定性的特征。因此,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要內容科學、程序合法、實施有效。
內容科學,就是教學管理制度要符合國家對教學工作的各項規定,符合教學發展規律,符合本校的教學實際。程序合法,就是在教學管理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嚴格按照程序,需要征求意見的,一定要征求各方面的意見。“我國高校目前在規章制定的過程中普遍缺乏強制性的聽證、表決、審查、備案等程序,使得不少規章制度完全淪為了校方甚至于個別校領導拍腦袋決策的產物,從而導致了其不僅違反了有關法律的規定,而且完全背離了學生的訴求與權益。”②此外,因為制度具有根本性、綱領性,所以要統籌好教學管理制度的原則性規定和具體性規定,避免將一切教學事項都納入到教學管理制度之中。
三、提高高校教學管理法治化水平的路徑
(一)加強教學管理法治教育,提升教學管理法律意識
教學管理“它一頭連著教師,一頭連著學生,中間是協調部門之間關系,貫徹學校辦學理念,又要解決具體的課堂上的問題。涉及面關,程度深,事務繁雜,正是因為這樣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更需要審視自己,把各項工作認真梳理,結合現行的法律法規、相關政策開展深入的探索和研究,才能把依法治校落在實處。”③高效教學管理人員的法律素養影響甚至決定著高校現代大學制度的建設進程,決定著大學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的大學職能的發揮。因此,要重視并通過多種途徑提高高校教學管理人員的法律素養。通過業務學習、專題講座、校外進修等多種方式,加強對教學管理人員的法治培訓,教育其了解和掌握憲法、教育法以及和高等教育相關的各類法律法規,培養其依法辦事意識和嚴格執行教學管理制度的素養。
(二)強化教學管理制度的科學性,體現其實體與程序正義
實質正義和程序正義是法律規范公平正義的“一體兩翼”。教學管理制度也應如此。既要做到規范、科學,也要在制定的過程中,嚴格按照程序辦事。一方面,學校在制定教學管理的過程中,要把高等教育的工作性質、教育管理任務以及辦學宗旨等方面都納入到教學規章制度中,處理好各類規章制度之間的正確關系,推進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規范化和科學化,以防止管理者濫用權力。另一方面,要合格注重教學管理制度的程序正義。要發揚民主,加強師生的參與度,提高師生對教學管理制度的認可度。“高等學校民主管理和法制管理是高校科學管理的雙翼,是高校管理適應現代社會的重要手段,是構建現代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標志。”高校在制定教學管理制度時,要充分發揮教職工和學生在教學管理制度制定過程中的主人翁意識。④“法律程序中的公眾參與,乃是重新賦予法律以活力的重要途徑,除非人們覺得那是他們的法律,否則,他們不會尊重法律。” ⑤二是要做好信息公開,按照《高等學校信息公開辦法》的要求,做好相關教學管理信息的公開工作,特別是對于招生、考試與錄取規定,學籍管理、學位評定辦法,學生申訴途徑與處理程序以及學科與專業設置,重點學科建設情況,課程與教學計劃,實驗室、儀器設備配置、教學與科研成果評選,國家組織的教學評估結果等信息進行重點公開,增強師生的知曉度和監督力度。
(三)建立教學違紀懲處機制,加大教學管理違紀處罰力度
教學管理制度一旦經過特定主體、依照法定程序被確定下來,全校教職工都要嚴格落實。對于違反教學管理制度的行為要嚴厲懲處。首先,要發揮學校監察部門、組織人事部門、學工部門在教學管理違紀監督與違紀懲處中的作用,構建教學管理違紀處理機。其次,要對違反教學管理規定的師生嚴肅處理,嚴格按照違紀事實和處理程序,客觀公正進行處理,做到不包庇也不放縱。再次,要建立違紀處理申訴制度,對于違反教學管理各項制度規定的師生,要給予其申訴的途徑,尊重其申訴權。最后,要加強對違反教學規章制度行為的警示教育,構建人人遵守教學管理規定,人人落實教學管理措施的良好育人氛圍。
教學是學校工作的中心,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加強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必須要在法治的軌道上運行。高校教學管理只有走上法治化的道路,依法執教在高校才能落地生根,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的職能才能開出更加絢爛的花朵。
注釋:
①王云兒.雙元協同雙院聯動 培養應用型緊缺人才[J].中國高等教育,2017(2):56-60.
②唐赟.依法治校視角下我國高校規章的法治化探討[J].高校教育管理,2015(2):54- 57.
③張學梅,趙文蘭.高校教學管理法治化的思考與研究[J].高教學刊,2018(21):140- 146.
④王云蘭.高等學校教學管理法制化問題研究[J].江西行政學院學報,2016(1):74-76.
⑤伯爾曼.法律與宗教[M].梁治平,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