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霞 呂夢
(濟南市第二婦幼保健院 山東 濟南 271100)
產程進入活躍期,產婦疼痛感會明顯增加。若不及時干預,產婦多在此階段喪失分娩信心,而選擇剖宮產結束分娩。現在發達國家、國內發達城市多推薦產婦選擇椎管內分娩鎮痛術以滿足產婦的減痛需求。椎管內分娩鎮痛術確能有效減輕產婦產痛,但這種干預措施對產婦的創傷大,而且受麻醉師工作時間的限制,產程中出現并發癥也增多。我們在臨床中采用個體化非侵入干預措施管理產程,產婦同樣滿意度很高,而且減少了分娩并發癥的發生。現總結如下。
2017年2 月1 -12 月31日孕婦足月在我院分娩,符合下列標準:①年齡>20歲,初產婦;②孕周≥37周;③單胎頭位;④無妊娠并發癥;⑤B超排除胎兒畸形;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⑦喜歡音樂;⑧無精神病史;⑨無明顯頭盆不稱,初步估計可以陰道分娩;⑩同意參與研究并簽訂書面知情同意書。將符合納入標準且產程進入活躍期的孕婦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在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和心理狀態等方面比較(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產婦在單室產房由家屬陪伴,1名專業助產士指導,入室后根據產婦的需要和產程的不同階段,選擇播放其喜歡的輕音樂。胎心的監測采取間歇胎心聽診為主、間斷胎心監護的方法,根據產婦的癥狀、體征或出現自主用力時進行陰道檢查。對照組產婦在單室產房由家屬陪伴,選擇椎管內分娩鎮痛術,第二產程根據產婦自主用力情況決定是否關閉PCEA泵開關,分娩結束后拔除硬膜外導管。整個產程過程中,如出現宮縮減弱則由產科醫師決定給予縮宮素靜脈滴注加強宮縮。胎心的監測以持續胎心監護為主,活躍期每1~2小時做一次陰道檢查了解產程進展情況。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產婦各產程時間比較(±s,min)

表1 兩組產婦各產程時間比較(±s,min)
組別n活躍期第二產程第三產程研究組200204.2±164.2756.2±31.1 99.8±8.72對照組200206±102.2 370.63±39.958.49±6.22 u 0.134.031.75 P>0.05<0.01>0.05
產力、產道、胎兒和精神心理因素是分娩的四因素,任何一種因素異常都會導致難產。分娩中鼓勵和支持非侵入干預模式,包括非藥物鎮痛如導樂陪伴、自由體位、按摩、熱水淋浴、音樂分娩、間歇聽診胎心等措施[1]。在宮縮時指導產婦正確運用拉瑪澤呼吸減痛法能夠降低活躍期內的β內啡肽免疫反應水平[2],減輕因焦慮、緊張等引起的不良反應,從而幫助產婦縮短產程。優美動聽的音樂可以給人們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心理環境和氣氛,并能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保持情緒平穩,使產婦對疼痛的敏感性降低,疼痛域值增高,從而減少了由產痛帶來的一系列對母嬰不利因素,加速產程進展和降低了產后出血量[3]。

表2 兩組產婦分娩結局比較
本研究發現硬膜外鎮痛可以明顯減輕產婦的疼痛,但是產程中需要使用縮宮素靜滴加強宮縮的比率明顯增高為45.35%,與研究組的17.86%比較,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且增加了器械助產率和中轉剖宮產率,第二產程時間明顯延長,這與Bodner-Adler等[4]在一項多中心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雖然目前很多學者認為只要嚴格控制藥物濃度和劑量并把握好用藥時機,椎管內鎮痛并不明顯增加難產的比率,但是椎管內分娩疼痛會影響產力,骨盆底肌肉的伸縮性降低,產程觀察多行持續胎心監護,這就限制了產婦體位,影響了胎頭在產道內的旋轉、下降,影響了產程進展,手術助產率和中轉剖宮產率明顯增高。在第二產程,產婦的自主排便感被抑制,第二產程時間明顯延長,接受陰道檢查的次數明顯增多,會陰水腫增多、產后出血率明顯增多,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顯著意義。
孫克鳳在自主尋乳對初產婦母乳喂養成功率的影響中發現,自主尋乳的成功率與乳汁的分泌量、母乳喂養成功率成正相關[5]。本研究發現,研究組產后2小時內自主尋乳成功率明顯增高。這與對照組使用分娩鎮痛后,鎮痛藥物會抑制早期含乳效能,干擾母嬰狀態和行動,擾亂或延遲新生兒重要的行為有關。
導樂陪產聯合音樂分娩輔以按摩、撫觸、自由體位等減痛方法,在產程使用營造了一種溫馨的氛圍,消除了產婦的恐懼心理,增強了自信心,能積極完成分娩的全過程。因此,非侵入干預模式強調產程中陪伴與支持的重要性,能有效降低剖宮產率,減少分娩給產婦帶來的損傷,是近年來在國際產科學界極力提倡的一種全新的分娩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產科護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