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寰 張凌波 楊志剛 費維成 李育東
(臨滄市人民醫院 云南 臨滄 677000)
食管癌在消化道腫瘤中占有較高比例,目前手術是食管癌治療主要方法。鑒于不同食管癌患者所處時期存在差異,實際食管癌治療主要采取綜合治療方法。在手術治療基礎上綜合放化療等盡可能延長患者生存時間。本研究結合我院2016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21例食管癌患者,對其應用定期擴大淋巴結清掃及綜合治療的相關資料分析如下。
將我院2016年4月-2018年5月收治的21例食管癌患者納入研究,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齡:38歲~77歲,平均年齡(56.35±5.95)歲。病變部位:5例胸上段、8例胸中段、8例胸下段。病理類型:1例未分化癌、20例鱗癌。所有患者經影像學檢查、病理組織檢查等明確診斷,不同患者檢查資料完整。
所有患者實施常規三野淋巴結清掃手術,將患者右胸后外側第5肋骨區域作為手術切口,通過手術切口了解不同患者腫瘤病灶所處位置、大小、形態以及與鄰近組織關系等。綜合性確定出手術治療方案,依據患者個體差異實施病灶切除,重點對患者縱膈區域、喉返神經鏈、隆突下等區域淋巴結實施清掃,術后常規關閉胸部切口。由兩組醫生分別對患者實施頸部淋巴結清掃以及腹部淋巴結清掃,保證淋巴結清掃較為徹底。術后繼續實施化療,采用藥物為順鉑、氟尿嘧啶、多西他賽,個性化控制藥物劑量,每月2次。
所有患者術后隨訪(6.00±0.01)個月。
觀察指標:(1)淋巴結清掃情況;(2)淋巴節轉移率;(3)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4)隨訪的病死率。
21例患者共清掃271枚淋巴結,平均每例患者淋巴結清掃為(17.62±3.10)枚。
21例患者經過手術病理證實,有10例患者出現淋巴結轉移,淋巴結轉移率為47.61%。
食管癌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見表。

表 并發癥發生情況分析[n(%)]
所有患者在術后隨訪,平均為(6.00±0.01)個月,無患者死亡,所有患者均生存,生存率為100.00%,短期預后較好。
我國食管癌在發病率與病死率方面均有較高比例。食管癌的發生與不同人群的飲食行為習慣以及飲食特點有著密切關系[1]。隨著對食管癌治療的深入研究,根治性手術已經成為食管癌治療的主要方法。食管癌的預后會受到較多因素影響,比如手術方法、臨床分期、患者免疫力以及自我管理等。
淋巴結轉移是食管癌預后評價的重要指標,食管癌患者術后復發以及淋巴結轉移是引起患者預后較差的重要原因,所以從理論上分析,如果食管癌患者手術較為徹底,同時能夠將相關區域受累的淋巴結進行徹底清掃,則能夠有效延長患者生存時間。當然實際治療,由于患者手術病理分期評價可能存在誤差,單純外科病灶切除可能不徹底,部分患者術后沒有進行輔助治療,這些都使得食管癌患者術后極易復發,且遠期預后較差。
依據上述研究分析,本研究中對食管癌患者采取定期擴大淋巴結清掃及綜合治療方法,三野淋巴結清掃較常規二野淋巴結清掃方法,能夠將可能已經轉移到頸部的淋巴結病灶進行清除,保證食管癌病灶以及轉移病灶最大程度得到有效處理。保證患者病灶以及轉移病灶最大范圍得到清理,為患者的遠期預后奠定基礎。鑒于大多數食管癌患者在確診后已經處于中晚期,單純手術治療效果有效,需要依據患者個體特點,給予輔助化療,進一步鞏固治療效果[2]。
本研究中通過對食管癌患者實施定期擴大淋巴結清掃及綜合治療,平均淋巴結清掃量為(17.62±3.10)枚;有47.61%出現了淋巴結轉移率,術后總體并發癥發生率為28.57%,短期預后良好,無患者死亡,綜合性說明食管癌定期擴大淋巴結清掃及綜合治療能夠取得較好效果。
劉志剛在文獻中指出食管癌患者通過定期、擴大淋巴結清掃以及化療聯合方式,能夠有效提升治療效果,對患者患者的遠期生存具有重要作用[3]。這與本文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食管癌患者實施定期擴大淋巴結清掃以及綜合治療,能夠改善患者治療效果,延長患者生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