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左嶺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湖北 武漢 430078)
闌尾炎是臨床常見的一種外科疾病,有著較高的發病率,且發病急驟,臨床表現為闌尾反跳痛、點壓痛以及轉移性右下腹痛[1]。闌尾炎病情進展很快,需要盡早實施闌尾切除術治療,在圍術期實施良好的護理能積極改善患者的預后,提高手術治療效果,促進患者的康復速度。此次的研究,通過為兩組行手術治療的闌尾炎患者分別實施圍手術期常規護理以及圍手術期全程優質護理兩種不同護理方法,并對比分析這兩種護理方法的臨床應用效果,從而為患者選取效果最為顯著的護理模式。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選取時間:2016年1月-2019年3月;選取例數:60例行手術治療的闌尾炎患者。納入標準:確診為闌尾炎、符合手術治療指證且可耐受手術治療、知情并同意治療、已經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嚴重心腦血腦疾病、有嚴重內科疾病、有意識障礙、有精神疾病。分組方式:共分對照組與研究組兩組,每組30例。兩組一般資料:對照組女13例,男17例;年齡18~67歲,平均年齡(42.64±5.81)歲。研究組女14例,男16例;年齡19~68歲,平均年齡(43.01±5.89)歲。比對分析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發現其結果存在差異較小,無統計意義(P>0.05)。
對照組:圍手術期常規護理,為病患實施相關檢查,監測其病情變化情況,根據手術要求以及醫生叮囑為患者實施術前準備、基礎、環境等系列配合手術治療的護理。
研究組:圍手術期全程優質護理,具體為:(1)術前全程優質護理:用發放小手冊、集體授課、建立微信群等方式,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疾病知識教育,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手術治療、護理等知識,強調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根據患者的心理情況為其實施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告知患者手術的安全性,為其講解手術成功的案例,減少患者對于手術的恐懼心理,增強其治療信心。為患者實施全身檢查,采集檢測患者的血液并做好記錄,了解患者是否有過敏史、其它病癥等詳細情況,提前準備好手術所需的物品、器械等。叮囑患者術前十二小時禁食禁水,做好腸胃道準備,監測其呼吸、心率等生命體征。(2)術中全程優質護理:患者進入手術室時要核對好其姓名、疾病等信息。術中密切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闌尾炎一般采取硬膜外麻醉,術中患者為清醒狀態,護理人員要陪在患者身邊,進行安慰、鼓勵,緩解其緊張情緒。觀察并記錄患者手術切口的大小以及手術出血量,積極配合醫師,順利完成手術。(3)術后全程優質護理:觀察、記錄患者的病情,告知患者用藥方法、飲食禁忌、休息時間等術后需要注意的事項。加強對患者并發癥的防治護理,定期清洗消毒傷口及更換敷料,注意腹腔內滲液,預防腹腔囊腫;適當按摩腹部,實施功能鍛煉,預防發熱、腸粘連等[2]。
(1)統計兩組患者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2)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
用SPSS17.0軟件來計算此次研究的數據,計數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意義。
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16.6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67%(P<0.05),見表1。

表1 兩組相關并發癥發生情況比對(n)
研究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對(±s,d)

表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對(±s,d)
組別n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研究組304.33±0.9111.1 6±0.93對照組306.92±1.8215.34±1.85
闌尾炎圍手術期采取良好的護理,對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有著重要的意義。此次的研究以闌尾炎圍手術期常規護理與全程優質護理作比較,為對照組實施圍手術期常規護理,為研究組實施圍手術期全程優質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16.67%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6.67%;研究組患者首次下床活動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顯著少于對照組。從研究數據可看出,全程優質護理效果顯著優于常規護理。常規護理屬于傳統的護理模式,遵醫囑實施護理,缺少一定的預見性、全面性及系統性。全程優質護理圍繞病人、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實施預見性、系統性、全面性等護理措施,積極控制機體不良應激,改善患者的預后,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3]。
綜上所述,在闌尾炎圍手術期護理中,全程優質護理既能有效提高手術治療效果,又能改善患者的預后,促進患者早日康復,護理效果要優于常規護理,值得在闌尾炎手術護理中進行推廣和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