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華
(內江市市中區人民醫院 四川 內江 641000)
剖宮產術后腹脹是產科常見并發癥,多因術中腸管受到激惹使腸蠕動減弱所致,加之術后呻吟、抽泣、憋氣等可咽入大量不易被腸黏膜吸收的氣體加重腹脹[1]。通常術后48小時恢復正常腸蠕動,一經排氣,腹脹即可緩解。如果術后48小時腸蠕動仍未恢復正常,應排除麻痹性腸梗阻、機械系腸梗阻的可能。術后腹脹,肛門延遲排氣,不僅影響產婦的進食、休息、切口愈合、乳汁分泌,也影響產婦對醫院的滿意度,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早日促進剖宮產產婦術后腸功能的恢復對產婦至關重要。現將我院婦產科采用的2種促進剖宮產術后腸功能恢復的護理方法進行比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6月在我院婦產科住院的剖宮產產婦152例為對照組,年齡18~43歲,平均年齡(25±6.7)歲,其中,初產婦71例,經產婦81例。選擇2018年7月至12月在我院婦產科住院的剖宮產產婦152例為對照組,年齡20~45歲,平均年齡(24±5.8)歲,其中,初產婦70例,經產婦8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剖宮產手術指針,無妊娠合并癥及特殊并發癥,語言交流正常,新生兒出生健康,Apgar評分8~10分。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一般資料比較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152例剖宮產產婦采用常規治療護理方法,即鼓勵多翻身、抬臀,剖宮產術后6小時內每小時協助翻身、抬臀、按摩受壓部位及雙下肢一次,鼓勵早下床活動,剖宮產次日取尿管后即可下床活動,鼓勵下床自解小便,活動循序漸進,以不感到疲勞為宜,剖宮產術后6小時后進食無糖、無刺激性、清淡流質飲食以刺激腸蠕動。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用小茴香燙熨腹部,即在剖宮產術后12小時后開始在產婦腹部使用小茴香燙熨治療,操作方法:將250克小茴香裝入大小約20×15cm的棉布小口袋中,在微波爐中加熱,溫度40℃±2℃,使用前再在棉布小口袋外套一個大小約30×20cm的棉布口袋,讓產婦平躺,將平整的小茴香袋放在腹部以產婦無灼痛感且產婦感到舒適為宜,避開腹部手術切口部位,在產婦腹部來回燙熨,主要作用在腹部神闕、天樞、中脘等穴位,每次30分鐘,每日三次,持續5~7天觀察效果。使用小茴香過程中,注意產婦主訴,以舒適感為宜,保持小茴香口袋平整無皺褶以均勻傳遞熱量,注意觀察產婦腹部皮膚,嚴防燙傷,室內溫度26℃為宜,注意通風,嚴防產婦感冒,每日更換小茴香外包裝口袋。
1.3 觀察指標
在取得產婦及家屬同意與配合的基礎上,觀察并比較兩組產婦肛門排氣時間、腹脹減輕時間,調查產婦滿意度。將產婦肛門排氣時間、腹脹減輕時間在6~24小時內的為顯效,肛門排氣時間、腹脹減輕時間在24~72小時內的為有效,肛門排氣時間、腹脹減輕時間大于72小時的為無效。總有效率等于顯效率加有效率。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包括醫護人員對你的痛苦及不舒適感覺的關心和處置情況、醫護人員對你的隱私保護、你對醫生的服務態度、你對主任、主管醫生查房頻次以及查房時對病情關注程度和值班醫生夜查房對病情關注程度、你最滿意的醫生是誰、你對醫生的總體診療水平、你對護士的服務態度、你對護士介紹護理操作目的及注意事項、你對護士巡查病房情況、醫護人員操作時是否使用姓名、年齡、住院號等兩種以上的方式核對你的身份、你最滿意的護士是誰等等共計20個條目,每個條目分為滿意、較滿意、一般、較不滿意、不滿意5個項目,分別評分:5分、4分、3分、2分、1分,用實得分除以應得分即為產婦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使用統計學數據軟件SPSS24.0對數據進行處理,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138例顯效,14例有效,無人出現腹脹,總有效率100%;對照組15例顯效,127例有效,10例出現腹脹,肛門延遲排氣,經采取相應措施后腹脹緩解,有效率93.42%,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產婦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治療的總有效率,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臨床效果對比(n)
2.2 觀察組產婦腹脹減輕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均低于對照組產婦,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產婦的腹脹減輕時間及肛門排氣時間對比(±s)

表3 兩組產婦的腹脹減輕時間及肛門排氣時間對比(±s)
組別人數腹脹減輕時間h肛門排氣時間h觀察組15226.22±5.2124.56±3.76對照組15238.52±6.8742.89±6.67 t 4.912.3 5 P<0.05<0.05
2.3 觀察組產婦滿意度99.8%顯著高于對照組產婦滿意度90.8 %,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產婦滿意度對比(n)
3.1 腹脹的影響
剖宮產術后出現腹脹多是由于麻醉及手術致胃腸功能受到抑制,是產科手術常見的并發癥,主要表現為腹部脹痛不適,肛門不排氣,叩診為鼓音,不僅給產婦增加痛苦,也影響手術切口的愈合,同時限制產婦飲食的攝入,間接影響產婦母乳喂養,影響新生兒健康成長,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早日促進產婦肛門排氣,減輕腹脹有利于母嬰健康,提高產婦舒適度與滿意度。
3.2 小茴香的作用
中醫認為,術后脾胃功能未恢復,陰道惡露下行不暢,氣血瘀滯,濕而治阻,健運失常,清氣不升,濁氣不降所致,治宜燥濕運脾,行氣消脹,小茴香屬濕里藥,味辛溫,芳香,歸肝、脾、胃、腎經,是有散寒濕氣、止痛理氣和胃之作用[2];因其芳香醒脾,能開胃進食。小茴香果實和莖葉在中醫學上可以理氣和胃,散寒止痛,暖胃氣,溫肝腎[3],它能增加腸胃蠕動,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刺激胃腸血管神經,提高食欲,排出體內積存的氣體,減輕腹脹,對健脾、行氣有很大的功效,對緩解痙攣、減輕疼痛等癥狀也有一定的幫助。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婦采用小茴香加熱后燙熨腹部,刺激腸蠕動,促進肛門盡早排氣,起到了散寒止痛、理氣和胃、升陽除濕、減輕腹脹的作用,通過與對照組數據對比,觀察組在腸功能恢復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大大縮短了肛門排氣時間,有效的減輕了腹脹,提高了產婦滿意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