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摘要】目的:探究肝功能衰竭及其并發(fā)癥的臨床護理方法;方法:選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實施個性化護理,1個月后對比患者肝功能恢復狀況及患者滿意度。結果:實驗組患者的TBil、DBil、ALT、AST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個性化護理有助于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恢復。
【關鍵詞】肝功能衰竭;并發(fā)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R174+.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085-01
肝臟是人體中極為重要的器官,具有解毒、免疫、分泌等功能,發(fā)生肝功能衰竭后會引發(fā)一些列并發(fā)癥,這些并發(fā)癥加大治療、護理難度,因此,肝功能衰竭患者的護理工作具有重要研究意義。本研究中采用了個性化護理辦法,患者肝功能恢復快,滿意度高,作出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106例肝功能衰竭患者,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53例。對照組有男性31例,女性22例,患者年齡為27~64(38.2±6.7)歲,合并肝性腦病患者7例,肝腹水患者1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8例,腎功能衰竭患者4例。實驗組有男性30例,女性23例,患者年齡為29~63(39.0±7.7)歲,合并肝性腦病患者8例,肝腹水患者16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4例,腎功能衰竭患者5例。兩組患者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患者經(jīng)凝血酶原時間測定、膽堿酯酶測定、膽酶分離檢驗確診;患者的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出血、惡心嘔吐、昏迷;所有患者均自愿加入本研究,且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敗血癥患者、淤膽型肝炎患者;中途退出本研究的患者。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性的護理辦法,保持患者呼吸道暢通,提供良好的休息環(huán)境,預防感染。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改掉不當?shù)纳盍晳T。實驗組采用個性化護理,根據(jù)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恰當?shù)淖o理辦法,護理辦法包含如下幾個部分:①心理護理。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給與患者一定的情感支持,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做好溝通工作,了解患者內心的顧慮,幫助患者消除困擾,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②上消化道出血癥狀的針對性護理。告知患者需禁飲禁食,減少對消化道的刺激。患者嘔血后使用鹽水漱口,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給失血過多的患者服用鐵劑,并提供低流量吸氧治療,緩解缺血癥狀[1]。③腹水癥狀的針對性護理。使用利尿劑幫助患者脫水,并補充一定的鉀劑并嚴格控制患者食鹽的攝入量。對于出現(xiàn)低蛋白血癥的患者補充適量的氨基酸。④肝性腦病的針對性護理。監(jiān)測患者的精神意識,評估患者出現(xiàn)肝昏迷的可能性。當患者出現(xiàn)肝昏迷的癥狀后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次,使其呼吸道保持暢通,避免患者缺氧。及時告知主治醫(yī)師,調整治療方案。⑤腎功能衰竭的針對性護理。嚴格控制入液量,減輕患者腎臟負擔,防止水中毒。為患者提供半流質的食物,控制患者攝入的水、鈉鹽、鉀鹽。定期檢測患者的電解質,使患者體內的電解質維持平衡[2]。保持床位干燥,飯后使用漱口水漱口,預防皮膚、口腔感染。⑥腦水腫的針對性護理。監(jiān)測患者體溫,使用冰帽控制話患者顱內溫度,減少能量損耗,避免腦細胞受損。使用甘露醇對患者進行脫水治療,降低顱內壓。
1.3 觀察指標
1.3.1 患者肝功能指標變化
護理前后,對比兩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TBil、DBil、ALT、AST)的變化,通過肝功能指標評估肝功能恢復狀況。
1.3.2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
使用調查問卷的辦法評估患者對護理效果的滿意度,滿分100分,十分滿意——90~100分;滿意——60~89分,不滿意——<6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取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本文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 檢驗,P < 0.05 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肝功能指標變化
經(jīng)過為期1個月的護理,實驗組患者的TBil、DBil、ALT、AST指標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96.2%,對照組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為69.8%,實驗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肝功能衰竭是由肝臟細胞受到大范圍損傷導致肝臟失去正常功能的一種疾病,該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且會對器官造成永久性的傷害,預后較差。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出血、惡心嘔吐、昏迷。導致肝功能衰竭的因素有病毒性肝炎、缺氧性肝損傷、藥物中毒[3]等。在治療時應找準病因,展開針對性的治療。肝功能衰竭常引起一些列并發(fā)癥,如肝性腦病、肝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腎功能衰竭。這些并發(fā)癥會加大治療難度,進一步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在開展護理工作時既要考慮到肝衰竭,又要對并發(fā)癥進行治療、護理,在護理過程中需盡可能地少用藥,減輕肝臟負擔,做好衛(wèi)生工作,預防感染。本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實施了個性化護理,患者的肝功能恢復快,對護理滿意度高。綜上,個性化護理有助于肝衰竭患者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陳麗清.肝功能衰竭及其并發(fā)癥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6,20(33):4726-4727.
[2] 楊亞君,張俊霞,徐平,范穎,趙紅.22例抗結核藥物所致肝功能衰竭的臨床觀察與護理[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6,8(03):112-115.
[3] 趙海芹,白麗榮,李雪,于艷伶,劉曉靜,姜萌萌,王彬,陳娟,劉歡,王勵美,王憲波,王曉靜.酒精性肝功能衰竭的護理[J].中國肝臟病雜志(電子版),2015,7(04):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