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芳
女性是社會中的特殊群體,在家庭與社會當中均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隨著觀念與社會發展趨勢的改變,廣大女性群體不僅要負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而且還要面臨來自工作的壓力,所承受的壓力逐漸增加,導致女性健康問題逐漸增加,近年來各種婦科腫瘤疾病的發病率顯現出逐年攀升的趨勢,成為困難女性身心健康的重大疾病。同時由于疾病的影響,導致患有婦科腫瘤女性的情緒長期處于不正常的狀態,能夠導致女性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和抑郁,使女性的心理健康受到嚴重影響,對女性的治療與康復均可造成負面影響。為了有效促進婦科腫瘤患者的康復,給予合理心理指導,改善其心理狀態就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婦科腫瘤患者會存在何種不良心理?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又該如何采取心理指導糾正其不良心理狀態?下面我們就一一進行分析闡述。
1 婦科腫瘤患者的不良心理有哪些?產生原因是什么?
1.1 疑慮與逃避心理
女性患者當剛剛知道自己患有癌癥的情況時,通常會抱有僥幸的心理,認為可能是醫生的診斷出現錯誤,甚至會邀請很多病理科醫生對自己的手術病理切片標本進行會診,希望是個別醫生的診斷出現錯誤,以此達到心理平衡的狀態;而有的患者則會表現出滿不在乎的表現,并沒有馬上接受自己已經生病的狀態,也無法適應病人角色。
1.2 焦慮、孤獨與絕望心理
當患者經過了逃避期以后,已經認識并接受自己已經患病的事實后就會表現出孤獨、焦慮等心理狀態。在此階段,患者會突然感覺到自己已經不再是正常人,與周圍人、甚至是自己的親人都不再是同路人,并且想象到自己因為疾病馬上不久于人世,但是自己還有很多心愿沒有完成,也有很多人和事放不下,此種矛盾狀態下就會導致患者出現沉默寡言、不愿意與別人交流的狀態。而當患者慢慢接受自己患病的狀態并進入病人角色的情況下,就會出現情緒釋放,在此時可表現出暴躁易怒、情緒激動,很容易對周圍的人、事、物表現出極度不滿,甚至會對自己的親人百般埋怨與指責;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情緒低落,并且不愿意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甚至出現自殺傾向。
1.3 恐懼與擔憂心理
婦科腫瘤女性產生恐懼與擔憂心理的主要原因有:擔憂手術能否成功以及手術治療效果。不良心理狀態的產生與患者的性格是分不開的,患者多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焦慮與恐慌,不僅對手術醫師的操作水平、手術成敗產生擔憂,而且還會擔心手術過程中出現意外、手術后出現并發癥以及手術后難以恢復等情況,所以會出現心理失衡狀態[1]。
擔憂身體殘缺與夫妻生活出現改變。婦科腫瘤患者會擔憂手術后身體殘缺會影響夫妻性生活、生育問題、家庭關系以及更年期提前等方面的問題,尤其是未生育、文化程度高的年輕女性更愿意產生恐懼與擔憂。甚至有部分患者認為自己接受治療后會使失去家庭、不可能在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進而出現情緒低落、消沉甚至是絕望狀態。
恐懼死亡。婦科腫瘤患者尤其是被確診為癌癥的患者,認為自己得了不治之癥,時日不多了,難以正確面對和認識自身的病情,并因此而產生嚴重的恐懼感。同時在治療過程中,患者的病情可能會出現加重和惡化的情況,也可能會從別人那聽說癌癥如何可怕、患有癌癥就離死亡不遠了,也會進一步加重恐懼心理,導致患者存在嚴重的思想負擔,存在消極悲觀的情緒,甚至還可產生輕生的想法。
擔憂昂貴的治療費用。部分患者的家庭經濟狀況本就不夠富裕,患者患病后需要花費大量治療費用,對于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并且擔憂自己接受治療期間失去勞動能力,為了不給家庭增加經濟負擔,甚至有患者會產生放棄治療的想法。
2 如何采取心理指導糾正其不良心理狀態?
現代醫學模式出現了較大轉變,除了重視從生物醫學角度為患者提供更合理的治療與護理,還需要從心理學、社會學角度為患者提供必要的心理護理。因此在為婦科腫瘤患者開展臨床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重視從行為以及人際關系方面影響患者的心理狀態,實現促進患者康復的目的。
在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以飽滿熱情的態度接待患者,增加對心理狀態存在問題患者的巡視次數,要充分理解、尊重患者,增加與患者的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傾訴,了解其存在的苦衷,掌握情緒變化,幫助患者學會情緒控制和調節的方法,并給予鼓勵和支持,并盡量滿足其合理需求,讓患者能夠感受到關心與溫暖,并通過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幫助患者建立戰勝疾病恢復正常生活的信心[2]。
開展針對性的健康宣教。通過健康宣教的方式讓患者能夠增強對疾病的了解,掌握簡單的醫學衛生常識,例如術后疼痛產生機制、緩解方法等,并對治療全過程以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等情況形成大體了解,幫助患者做好一定心理準備,對治療能夠形成充分理解與準備,也能夠及時將自己出現的不適癥狀告知醫務人員,避免延誤病情[3]。針對反應過激的患者,護理人員需要保持耐心,利用正性暗示、誘導的方式鼓勵、勸慰患者,減輕其心理負擔,提高克制力,保持積極良好的心態配合治療與護理工作,順利完成治療過程。同時護理人員還需要重視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合理鎮痛措施減輕患者痛苦與不適。
證實家屬問題。婦科腫瘤患者接受治療期間會給家庭造成極大的經濟壓力與精神壓力,而女性在家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所以患者的配偶與子女所承受的壓力與負擔往往會比病人還大,而家屬的情緒狀態會對患者的心理狀態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重視改善患者心理狀態的同時,還需要重視調節家屬的情緒狀態,同時讓他們能夠認識到自身保持積極情緒狀態的重要性,配合護理人員共同給予患者關心與鼓勵。
當女性知道自己患有婦科腫瘤后,通常都需要經過理解疾病到接受疾病的復雜心理適應過程,而護士通過依據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齡差異、經濟狀況以及心理反應等方面的差異,合理運用語言交流技巧,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心理支持,耐心、細心的為患者開展心理護理,最大限度的滿足患者心理需求,幫助患者接觸后顧之憂,幫助患者調整不良心理狀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期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 曹靜. 心理護理對婦科惡性腫瘤術后患者生活質量及心理狀態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6, 22(14):97-98.
[2] 劉亞寧, 張艷, 王曉瑩,等. 婦科惡性腫瘤患者化療期間應用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6(3):543-546.
[3] 陳敏霞, 花蓮英, 寇琳,等. 配偶同步正念減壓療法對婦科惡性腫瘤患者情感及心理痛苦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5):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