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臨英
【摘要】目的:探討本科室置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并尋找有效的預防措施,以期減少非計劃性拔管(UEX),提高護理質量。方法:對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科非計劃性拔管2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綜合分析其發生UEX的原因。結果:患者因素、護理因素、健康宣教不足、醫療因素、醫務人員因素是導致UEX的主要原因。采取各種干預措施后,非計劃性拔管率有逐年下降趨勢。結論:加強責任心,提高工作效率,加強患者健康宣教,正確使用鎮靜和鎮痛劑,努力做到舒適護理,必要的肢體約束,按照操作程序,采取正確固定等綜合措施可有效降低非計劃性拔管。
【中圖分類號】R821.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7-243-01
非計劃性拔管(UEX)是考核患者安全護理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1998年Chevron 和 Betbese等把UEX解釋為拔管時機尚未成熟時,插管意外脫落或未經醫務人員同意,患者將插管拔除,也包括醫務人員操作不當所致拔管[1]。非計劃性拔管的危害如下:
1、 病情加重、增加患者痛苦、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增加患者醫療費用。如果發現不及時或處理不當可能使患者致死。
2、 增加重插管率,增加院內感染的機會。
3 、影響患者心理。患者會認為自行拔管后會加重疾病,難以治愈,造成心理陰影。
4、 當班護士懊悔自己未及時阻止意外的拔管,怕引起嚴重醫患糾紛,產生心理壓力。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收集樣本來自于我科2015年01月-2017年12月置管患者,發生計劃外拔管的共20例次,其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其中包括氣管插管2例,胃管11例,胸腔引流管1例,腹腔引流管2例,靜脈留置針3例,尿管1例。
1.2 非計劃拔管的原因分析 (1)醫護人員方面的因素①管道風險評估能力有限(未約束或有效約束),采取有效的肢體約束是降低UEX發生率的有效措施[2]。患者肢體約束不當,選用的約束具大小不合適,瘦小的患者或兒童可以掙脫;留置管道多且離手較近,容易意外拔管;約束具質量不過關,躁動患者可以掙斷而拔除導管。由于忽視患者的拔管傾向未采取適當的肢體約束,導致患者非計劃性拔管。②病情觀察不到位、巡視不及時。UEX多在新護士身上發生,與經驗過少相關。③管道固定方法不妥當,導管固定的松緊不合適以致過松導致松脫,過緊導致牽拉拽出,使其引流功能喪失;導管固定時未給清醒患者留有足夠活動的長度;患者有時汗液、體液等浸濕膠布,粘合度減弱。④管道護理知識及經驗缺乏。輸液管路與三通接頭銜接不緊密意外脫落;眾多管路及監護線相互纏繞等。
(2)患者方面的因素①意識障礙或躁動。有學者研究總結發生非計劃性拔管的患者大多伴有意識障礙或躁動。手術患者因身體病痛的折磨,環境的密封,各種儀器發出的聲音,常常會產生恐懼、妄想、幻覺,沒有家人的陪伴和安撫,他們顯得易激惹和躁動。對外界刺激非常敏感容易產生認識混亂而自行拔管。②局部或全身性疼痛或瘙癢,耐受性差。術后麻醉未清醒、語言表達不清、留置管道極不耐受等,均是潛在的有意或無意拔管的危險因素[3]。③管道風險意識不足,依從性差。約束會造成患者壓力和焦慮,患者擅自解除約束,自行拔管。患者對置管目的和重要性不理解,不能有效配合。④未使用鎮靜鎮痛類藥物。⑤患者年齡因素。高齡患者循環功能差,呼吸頻率降低,大腦缺血缺氧,對異物刺激敏感性高,易產生一過性的認識混亂而發生拔管行為。同時,老年患者亦存在視力、聽力功能減退,認知理解能力下降,發音不清等情況,從而導致護患溝通交流受限,護理工作不能很順利地進行下去,而嬰幼兒因疼痛、恐懼、對環境、護理人員的陌生等原因不能配合護理工作,也會導致患者或家屬非計劃性拔管。
1.3 護理措施
(1)規范各種導管的有效固定,隨著臨床技術革新,在導管固定方法上采用高舉平臺法固定,必要時加強固定,氣管插管、胃管、尿管、引流管采用統一的標準固定方法。如雙“Y”、“工”“山”形膠布固定。
(2)正確評估管道風險,提高年輕護士識別 UEX 高危因素能力,如患者譫妄或躁動時,管道固定或連接不妥時,翻身或移動患者時,是 UEX 易發生的環節,而意識障礙患者、小兒、高齡患者及曾經有過意外拔管經歷的患者是發生 UEX 的高危人群。
(3)醫護共同關注合理鎮靜、鎮痛、約束,護士應在充分評估患者耐受程度的基礎上,對有拔管傾向或曾有拔管行為的患者給予肢體約束。約束前護士應詳細向患者解釋約束的目的,征得其同意;利用附有軟墊的約束帶固定雙手,要注意松緊適宜,其松緊度在于設法使患者手掌無法握成拳;保證患者雙手距離導管至少20cm;每2小時松解約束帶一次并協助被動活動,使患者處于舒適位置。對于術后疼痛,心情緊張,不耐受氣管插管以及對被動體位不適患者,應及早使用鎮靜、鎮痛劑。
(4)管道固定技術培訓與考核,手術室的護士在入科時,均需進行系統嚴格的專科知識培訓,由指定的經驗豐富的高年資護士進行一對一的帶教。帶教老師按照帶教計劃,切實落實到位,并且放手不放眼,跟蹤學習進度,把關護理質量,評估危險因素,及時給予提醒和幫助,護士長隨機抽查。加強管道固定技術培訓和管理可有效降低非計劃性拔管率。
(5)認真做好健康宣教,手術前跟患者講明白徹底清潔皮膚油脂,易于固定管路;手術結束蘇醒時進行良好的溝通,告知患者其身上固定有多個管路,我們表示理解患者的痛楚,并進行適當的體位調整,合理安置導管。
(6)制定應急預案。醫院組織編寫了各方面的細則和應急預案,科室經常學習和演練,工作中隨機考核,以保證所有人員牢固掌握。發生情況,反應迅速,應對及時,使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非計劃性拔管直接關系到患者健康、生命安全,關系到醫療安全、治療效果。實踐證明,非計劃性拔管是可防可控的,非計劃性拔管存在醫、護、患三方面因素,只有充分認識到它的危害性,并積極采取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就能將發生率降至最低,以確保患者安全,減少醫療護理糾紛,提高護理質量。
參考文獻:
[1] 韓艷,魏麗麗.ICU患者非計劃拔管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5,50(5):598-602
[2] 錢淑清.ICU病人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分析與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3):480-481
[3] 陳愛萍,蔡 .ICU患者非計劃性拔管及相關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7,42(10):934-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