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喆
骨關節炎是一種由于關節軟骨發生病變。從誘發因素上看,該疾病的誘發因素包括年齡、遺傳、機械損傷等。該疾病的最主要癥狀為關節腫脹、疼痛、僵硬。在該疾病進一步發展的親一下,患者的關節也會出現畸形。而在中醫理論中,認為骨關節炎的發病原因是肝腎陰虛以及外邪入體所致。在本文中,將針對中醫對骨關節炎的認識發展,以及中醫理論中骨關節炎的內部影響因素以及外部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研究,并對中醫治療骨關節炎的手段進行簡單闡述。通過本次研究,希望能夠對骨關節炎的中醫理論進行綜述與普及。
1 中醫對骨關節炎認識的發展
早在秦漢時期,中醫就對骨關節炎產生了比較系統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在隋朝,中醫對骨關節炎的認識得到了進一步的充實。經過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中醫對骨關節炎的認識與治療手段逐漸趨于完善。而在現代,隨著新的科學技術的應用,中醫對于骨關節炎的認識也在處于不斷的發展與創新之中。具體來說,在秦漢時期成書的《黃帝內經》中,就對骨關節炎進行了如下闡述:“病存陽曰風,病在陰為痹。故痹也,風寒濕雜至。”這一段文字的最主要意思就是,骨關節炎主要是由于外部風邪入體所致。而在隋唐時期,中醫理論也堅持這一觀點。在宋朝和元朝,中醫界逐漸認識到過度的勞損也是導致骨關節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在清代,醫學界通過總結發現,經絡氣血阻滯也是導致骨關節炎的重要原因。在對骨關節炎的病因產生科學認識的前提下,中醫針對骨關節炎的治療開發了內服治療、外敷治療、針灸與推拿治療等治療方式。通過這些治療方式,能夠對骨關節炎的癥狀進行有效的緩解。
2 骨關節炎發病的內部因素
在中醫界,針對骨關節炎的辯證與治療已經發展了上千年,并且對骨關節炎發病的內部因素進行了全面的研究。通過研究可以發現,骨關節炎的發病內部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氣血虧虛。在這一方面,《素問》中進行了細致的研究與闡述。《素問》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具體來說,《素問》中的理論認為,營衛失調會導致氣血虧虛,風寒濕熱之氣就會趁虛而入,是骨關節炎最重要的發病原因之一。在氣血虧虛導致外邪入侵的情況下,會導致人體內的血脈滯澀。因此,骨關節就會產生嚴重的病變,進而導致骨關節炎的產生與進一步發展。
其次,肝腎虧虛。在這一方面,《黃帝內經》中指出,肝主筋,腎主骨。也就是說,肝腎的健康程度會對筋骨的健康程度產生重要的影響。具體來說,在肝腎虧虛的情況下,人體的筋骨就無法得到充足的營養供應。因此,就會導致骨關節炎的發病幾率大幅度增加。而在患上了骨關節炎之后,患者的骨關節不僅會產生嚴重的疼痛,而且會導致患者骨關節的活動能力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
第三,脾臟虛弱。在人體中,脾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運化、升清和統血”。具體來說,就是對人體的四肢功能產生重要的影響。在脾臟虛弱的情況下,不僅會導致人體筋骨中的血脈運行出現異常,而且會導致濕濁之氣在人體內快速累積,進而在四肢關節中累積,進而導致骨關節炎的產生與進一步發展。
第四,通過以上研究發現,氣血虧虛、肝腎兩虛以及脾臟虛弱是導致骨關節炎產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進行骨關節炎的中醫中藥治療時,就需要從這幾個方面入手,對患者的臟器功能進行改善。這樣不僅能夠促進治療效果的進一步改善,而且能夠通過改善腎臟功能有效的預防骨關節炎的再次發生。
3 骨關節炎發病的內部因素
在骨關節炎的發病機理方面,中醫認為,除了內部因素之外,外部因素的影響以是導致骨關節炎發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具體來說,影響骨關節炎發病的外部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風寒濕邪入侵。在《素問》中存在以下觀點,就是風、寒、濕三種“氣”混合侵入人體,是導致骨關節炎產生中的重要原因。在氣血虧虛、肝腎兩虛和脾臟虛弱的前提下,風、寒、濕三氣就容易侵入人體。而在外部的風、寒、濕三氣入侵之后,骨關節就會產生比較嚴重的疼痛,進而導致骨關節炎的產生和進一步惡化。之所以如此,主要就是由于風、寒、濕三氣阻塞了患者的經脈運行。
第二,痰淤對經絡的阻塞作用。在這一方面,《素問》是持有這一觀點的最主要中醫學著作之一。在脾臟虛弱的情況下,人體就會由于脾臟的虛弱產生敢過多的痰。而過多的痰有會導致人體的經絡被阻塞。在這樣的情況下,人體的光棍節就會由于經絡不通而產生淤血,進而導致比較嚴重的疼痛。因此可以說,痰淤對經絡的阻塞作用是導致骨關節炎產生和惡化的重要外部原因。
第三,勞損和外傷導致的骨關節損傷。在勞損方面,中醫學理論認為,長時間視物會導致經血受損,長時間躺臥會導致傷氣,長時間坐而不動會導致肌肉受損,長時間站立和行走會對筋骨造成嚴重的損傷。在關節附近的肌肉以及筋骨受到長時間勞作導致的損傷之后,光棍節就會由
于氣血不通而發生病變,進而造成骨關節炎。此外,在生活與工作中,關節也是人體中比較容易受到外傷的部位。在收到外傷刺激之后,人體的關節部位就會發生靜脈不通的狀況,導致淤血迅速聚集,引起骨關節炎。
4 骨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方式
在骨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方式上,主要包括中藥內服治療、中藥外敷治療、中醫推拿治療以及針灸治療。具體來說,首先,在中藥內服治療方面,濟生腎氣湯是一種治療較好的重要方劑。這一方劑的主要構成部分包括肉桂、附子、牛膝、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車前子、牡丹皮等。其中,附子和山茱萸需要經過事先炮制。在中藥外敷治療方面,可以采用中藥熏洗對骨關節炎進行治療。除此之外,中醫推拿以及針灸治療也是重要的輔助治療手段之一。通過對這幾種治療方式進行研究可以發現,對于骨關節炎來說,采用中醫中藥進行治療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治療手段。
綜上所述,骨關節炎的產生,是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具體來說,導致骨關節炎產生的內部因素包括氣血虧虛、肝腎兩虛以及脾臟虛弱。在自身的肝、腎、脾等臟器功能不足的情況下,人體就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骨關節炎的產生。而在外部因素方面,風、寒、濕等外邪入侵、痰淤對經絡的阻塞作用,勞損和外傷的影響都會造成骨關節炎的產生與惡化。而通過對中醫中藥治療骨關節炎的手段進行研究可以發現,通過中藥的內服與外敷治療,輔之以針灸、推拿等治療手段,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癥狀,并且促進患者的快速康復。
參考文獻:
[1] 靳麗萍,竇靜,劉坤芝.中醫定向透藥療法針對骨關節病的應用及護理[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28):140-142.
[2] 崔冉,張悠揚,曲伸,盛輝.并發動脈導管未閉原發性肥大性骨關節病一例[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8,11(05):484-488.
[3] 歐梁,盧敏,鄺高艷.淺談骨關節病常用中成藥的辨證選用[J].遼寧中醫雜志,2018,45(08):1622-1624.
[4] 唐巖.中醫藥在退行性骨關節病變中的治療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2018,34(21):8+10.